这两天受台风海马的影响,上海一直在下雨,心都是潮潮的。于是便想写写这沪上的雨。
来上海十年,对上海的文化可算了解一些。这是个非常独特的文化存在,哪怕这沪上的雨,都因浸润了上海的文化,而别样起来了。
记得2006年1月18日,我带着小女踏上了这块土地,那天迎接我们娘俩的就是沪上的雨。那个时节,东北是冰天雪地,滴水成冰。沪上却下着小雨。但那雨也是冰冷的,潮湿的。这就是上海对我们的欢迎吗?雨水打在我的脸上,使我感到了丝丝的寒意。我站在那冰冷的雨中,开始了一段新的生活。
十年间,寒来暑往,沪上的日子留给我很多丰富的色彩,沪上的雨则是这诸多色彩中的一抹亮色。
最有名的雨当属梅雨了。记得还是上初中时,学地理,介绍长江中下游的气候特点时就提到了梅雨。每年6、7月份这个地区都会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梅雨季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
在东北长大的我,在书本上认识了梅雨,但真正的梅雨天是什么样的,还没有体会。来沪之前,一直想亲身体会一下梅雨的滋味。
真的梅雨是粘粘的,潮潮的,湿漉漉的。每年到了梅雨季,整个世界都是霉的,屋子里阴暗潮湿,角角落落都会长出青苔来。雨不用你约,每天都会下,下起来是那种慢慢悠悠,不急不躁,淅淅沥沥的,恨不得把你的心都用水浸泡起来。这时地板是湿的,墙壁是湿的,房间里一切都湿漉漉的。但那雨还是不急不躁地下着。也有暴雨如注的时候,但是不多。多半的雨都是慢悠悠地下。这就是江南的梅雨,远没有我在读书时想象的浪漫与惬意。
除了梅雨,沪上平日里下雨,也多半是笃悠悠的,不急不躁,温婉贤淑型的。这正和东北的雨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东北的雨多半是火爆型的,一片乌云飘过,电闪雷鸣之后,一阵雨便爽快地下来了。雨量可大可小,但下的方式多半是这样的。这也许和东北人的脾气正好吻合。
还有一种雨是台风雨,这雨就火爆多了。它是由台风夹带而来,持续时间随台风过境时间而定。雨量也由台风的量级决定。但它不像梅雨那样粘粘的,湿漉漉的,把你的心都能揉搓碎。它是痛痛快快地来,痛痛快快地走,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如过客一般。
我来沪之后经历的最大的一场雨还记忆犹新。那场雨颠覆了我已形成的对沪上雨的认知。那是一个晚上,我给学生上完课之后遇到的一场暴雨。下课时见外面只是小雨级别,就没在意,打着伞出了教室门,往家走。但是,出了校门,雨量升级,仿佛有成百吨的水一下子就倾泻下来,瞬间地面就水流成河,没了我的脚脖。伞已经根本不起作用了,全身淋湿,变成了落汤鸡。自此,我再也不敢小看这沪上的雨了。它可不总是那样温柔多情的,有时还是很暴戾的。这场雨是我此生见过的最大的一场雨。
如果以季节来分,沪上的春雨是美丽的,因为春雨来时,沪上许多花都会陪伴着它。梅雨则是阴晦的。夏季的雨有些浪漫。秋雨是凄婉的。冬雨则是阴冷潮湿的。
如果非得问我喜欢哪个时节的雨,那我就选择秋雨吧。上海的秋天是美丽的,瓜果飘香,令人沉醉。这时节,如果有雨飘落,自然会增加几分寒意,但也会给秋天的上海带来一些别样意韵。淮海路,思南路,衡山路等几条带着浓厚底蕴和情调的街道上,梧桐叶飘落下来,洒满街头,阴雨的秋日,踏着细雨,踩着落叶,走在两旁充满了异国情调的酒吧和精美建筑的街道上,那种美是属于沪上的,是和上海的秋雨相联的。
沪上的雨,一如这个城市,上海是纳百川而成,沪上的雨则是显百态而不重复。
又是深秋时节,让我们踩着梧桐落叶,撑起油油的纸伞,在秋雨中,去寻觅上海的味道。
沪上的雨
网友评论
其实,下雨很好,可以滋润万物,也能借雨抒怀!
雨天,我是真真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