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身边有一种说法,朋友还不如陌生人,因为陌生人可以看十条朋友圈,而作为朋友只能看三天的朋友圈信息,有些本末倒置。
这种有趣的现象起源于微信出的新功能,朋友圈仅三天可见,这让很多想隐藏朋友圈的朋友趋之若鹜,第一时间设置这个选项。
那本质上这种行为的心理是怎样的呢?我来讲讲自己的看法。
1.
我发现,在过去的一个月时间里,我变成了一个手机控,甚至说是上瘾了,不仅在工作的时间里不停看手机,连走路的时候都在刷,更不用说晚上空闲的时间了,可以说,我有点入魔了。
记得某天晚上,6点半下班,我回到学校准备看会书,结果本来想看看明天天气怎样,却刷起了朋友圈,然后开始刷知乎,微博,变得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我听到图书馆准备关门的铃声,我才意识到我刷了整整三个多小时,我竟然一点知觉都没有,感觉自己的时间被活生生地浪费了。
尤其是当我在刷朋友圈的时候,我看到朋友和同学们精彩的生活,有旅游、美食、秀恩爱、广告、各种小心情、观点表达、影视音乐等等,真的可以说是一个大杂烩,什么信息都有,看得我是眼花缭乱,刷的停不下来。
面对朋友圈里的生活,我感觉我简直就是一条咸鱼,四点一线,要么上班,上课,要么就是图书馆,然后是宿舍睡觉,感觉到人比人真的是气死人,朋友们的生活如此精彩,而我却如此单调。
直到有朋友私信我,说羡慕我的生活,觉得我的生活很精彩。而我在想,我有什么好羡慕?每天累得像一条咸鱼一样,除了睡觉,没有什么能够满足我的生活了。
可当我去看我自己朋友圈的时候,我发现这是和我现在生活完全不一样的状态,要不是我对自己有真实的认识,不然一个陌生人看到我朋友圈都会觉得我过得很好。
我在朋友圈里晒我的文章,我的观点,我吃的美食,我玩得旅游照,完全和现在不一样,可那些只是我生活中的极小一部分,绝对不是我生活的全部。对于大部分时间,我是在写稿、修图、P海报、做提案,像一条咸鱼一样,坐在电脑前一整天,然后累得半死,然后吃饭的时候拍点美食,安慰一下自己,自己的生活还是很美好的,同时也欺骗了朋友圈的朋友们。
人前幸福,人后孤独这让我想起了《爱情公寓》里的一句话:“你在羡慕别人的时候,同时也在被身后人羡慕着”,而朋友圈就是生活中彼此凝望的地方,正应了那句话,人前幸福,人后孤独。
2.
当我意识到这些的时候,我告诉自己是时候改变些什么了。加上最近的一些烦躁心情,尤其是工作之后,总是有很多人发微信或者QQ找我,却又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但却分散了我工作的效率和生活的节奏,无可奈何。而我经常处在一种恐慌之中,总是害怕有人会找我,心中异常烦躁。
之后我做出了一个决定,决定戒手机。当然,这里的戒手机并不是不用手机,而是手机作为一个工具,是为我所用,帮助我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而不是我被它牵着鼻子走,我要控制我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合理的分配手机使用时间,更要控制我自己的心情。
首先,我要定时开启手机的极限省电模式,只留下电话、短信、微信、QQ软件,每天8点到21点开启,晚上恢复正常模式。而微信和QQ作为通讯软件是不可能不用的,毕竟现在是互联网和移动端的天下,我不能本末倒置,逆流而上,而是要合理和科学的使用。
对于QQ和微信重要的群和通知,我会设置提醒,以免错过重要通知,而对于个人和资讯通知,就设置屏蔽,到了21点之后统一处理。因为如果是非常紧急的事情,对方一定会打电话和QQ电话或者微信通话,而不用电话的事情我晚点处理是没有问题的,差不了几个小时,虽然有可能会影响社交,但凡事有利有弊,看怎么取舍了。
第二,作为一个广告学专业的同学,尤其是一个传媒人,信息的输入是不能停止的,像微博、知乎、豆瓣、简书、梅花网等等网站可以PC端获取,而且对于信息记忆度和处理效率来说,大屏幕的电脑更加适合,这是有研究数据结论的。最重要的是,不能再出现刷微博和知乎刷几个小时浑然不知时间的情况,实在是一种失控。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多看书,看读书,多写书,任何时候,人都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这一点不管是电脑看,还是手机看,又或者是纸质书看,都没关系,重要的是自己有一颗学习的心,不能停止学习的心,不能像有些沐猴一样,活在浑浑噩噩的世界里。
更高的的生活品质3.
综上所述,对我来说,朋友圈仅三天可见一方面是我对于社交心理的一种防备心理,尤其是大家彼此看到都是不是真实的世界,实在是有点可怕,与其害怕,不如不看;另一方面也是自己因为手机上瘾和烦躁状态的一种解决方案,希望自己能够规划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被手机控制,被朋友圈和微博知乎控制,从而失去自己。
好了,这就是我设置朋友圈仅三天可见的原因和心理状态。
不知道看到这篇文章的小伙伴们是怎么想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哦!我们可以相互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