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拧紧一点,让它更有感觉,它从你指间的风变成指间的沙,更够握住一些。——连岳
今天看到这句话,很有感触。
我们并不能真正拥有时间,它不属于我们。朱自清的《匆匆》把时间怎么“不听话”,写得清楚明白。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
时间的价值,也正在这里。虽然我们并不真正拥有它,但可以与它交朋友,把时间拧紧一点。
有人因此提出“时间的颗粒度”的概念。时间颗粒度,粗略地定义就是,一个人通常安排时间的最小基本单位。
比如,有人说,明天没事,到哪儿去玩呢?他的时间颗粒度是一天。开会一开就是半天,组织会议的人和参会领导的时间颗粒度就是半天。约人吃饭,你说中午12点前后吧,结果你朋友迟到25分钟,他的时间颗粒度大概是30分钟。
网上传过一份王健林的日程表,王的时间颗粒度切得很细,大概是15分钟。据说,比尔盖茨的时间颗粒度更细——5分钟。
4天前央视新闻报道,货车检货员春节工作。一分钟,分拣检查8个货车“减震弹簧”;一分钟,转向装置“美容”一次;一分钟,检查侧架内15个配件;一分钟,检查轮轴病灶;...他们在工作中,时间颗粒度是“一分钟”。
那么,作为普通人,怎么拧紧时间,怎么切细自己的时间颗粒度?毕竟在同等长度的时间里,时间抓得越紧,效率越高。
一是列计划,用清单形式,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好,一天做哪些事,准备投入多少时间。把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有序排入计划中,充分发挥时间的价值。
二是,记录自己的时间“花销”。有人花钱记账,钱花出去,还可以赚回来。时间用了,没法增加,记录时间花销是不是更重要呢?每天的时间花到哪里了,可以用手机APP,及时记录。也可以在一天结束的时候,通过反思,手动记录。
通过列计划,记录时间花销,能发现自己使用时间,是不是太“粗旷”。然后调整,把交通、等人、刷微博微信等“碎片”时间,利用好。比如在约饭等朋友的25分钟里,可以用来学习之前购买的一段课程,也可以为今天要更新的简书文章列个提纲...
总之,让自己对时间更有感觉,从你指间的风变成指间的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