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过终其一生寻找着叫自我价值的东西,每个时代都赋予失败与自卑特殊的意义。逆境存在着重要的意义,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是对磨难存在的肯定。
一、自卑者的逆袭
马云曾经用英文演讲: fail, try again.失败再尝试,那些害怕失败又害怕尝试的人,自然规避了苦难,也不会看见人生的。"哭说明你还委屈,真的到了最难的时候你连哭都哭不出来。"
苦难让人没有时间沉溺在个人情感的漩涡中,只能全力以赴迎接挑战。这就谈到"超越",在苦难中的自我拔升。无论是身边的人还是故事里的人,曲径才能通幽。
老子讲"柔弱胜刚强",庄子讲"内圣外王",有多大的能量能让自己不被别人否定,可是"生而为人",谁没有被否定过呢?我们的文化总是"一阴一阳"的,不能完全以一种论调看待。
《人间失格》中太宰治曾经写过, " 相互轻蔑却又彼此来往并一起自我作贱——这就是世上所谓“朋友”的真面目。"太宰治终其一生在人间寻找一种本质,把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写得极为到位。
那么"朋友"的真面目到底是什么?我想"朋友"可以了解你的短处和不足,却从不揭短让你走向自卑,而用肯定真诚的话语,让那个本来"低到尘埃里"的你有了超越自我的信心。
渴望成为"拾荒者"的三毛,终其一生希望得到父亲的肯定。父亲在回信里写道,"为这样的小草感到骄傲。"
二、存足了爱,取时才丰盈超越
"存爱"就是在细微小事中把爱传递出去,古言"四积阴德五读书"。"积阴德"就是做好事不让人知道。
我们能否逃离"原生家庭"的桎梏,就在我们后天个人的造化,有人终其一生都会被"原生家庭"带来的阴影所困扰,有些"原生家庭"带着负面能量,留存在儿童的潜意识中,甚至到成年儿童也不自知。
能够"认识你自己"的唯一途径就是纵观整个人生历程,综合去考虑自我,然而人仍然需要通过他人来认识自我。古人有"闻过则喜",育儿专家王小骞《妈妈知道怎么办》也总结心理学家说的55387定律,语气和态度占55%和38%,只有说话内容本身占7%。
被语气和态度伤害的人,从来不会关注你说了些什么,只关注自我被伤害的感觉。人的心理很奇怪,只要理解这一句话"只要你心里有我"就足够,还有一句话"只要你能肯定我就够了"。人在肯定他人的同时,也是需要被他人肯定,而不是互拆互怼。
达观的去看问题而不是挑只字片语,人是多么希望自己的行动被肯定。但仍然可以听见轻蔑和风凉的语言。正是这样语言的存在,才让逆境之人有所超越。
人不应该活在自我设限中,谁也不比谁高贵,不必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指责他人。真实的人也需要成长的历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