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我从做微生物方向的科研服务公司,跳槽到了一家准一流检验所新开的特检部门。听说老东家的微生物部门分崩离析,博士头头是去了肠道微生物相关的公司,骨干硕士去做癌症早筛了。之前就感觉科研服务钱少事多,部门散伙我还真不太惊讶。只是我在这检验所也是让人头疼。
当初来时,公司的HR相当的热情,先是两三个电话打给我,我说不方便上班请假,他又说可以找个下班时间网面,后面老东家再想留我几天方便20号交社保啥的,公司HR又是豪气地说这个他们来管。面试我的部门领导是年轻的博士后,才从高校出来就业。甚至还给我发了他的简历。当时只感觉,整个氛围比较真诚和谐。当时实习是做了小半年微生物,觉得自己确实没啥基因组相关分析经验,自砍一刀要了个9k。
来了之后发现,公司虽然算准一流检验所,但特检生信相关完全是从零开始,整个公司生信背景最硬的居然是我,领导是药学和遗传学,基因组分析,癌症靶点相关信息挖掘也都没做过,但是用R绘图润色文章好像比较厉害。这时候我才意识到领导那句“一起努力把特检做起来”真不是客套客套。
再后面生了许多变故,1月领导因为和学校人才引进计划有合同纠纷,学校不放人,离职回校。3月中上海新冠爆发,直到六七月才阶段性结束。这期间公司全员皆兵,我也一直给实验室帮忙。可能是这期间勤劳肯干,可能是领导觉得我这个生信角色无处可放,后面又跟随支援队辗转海南、成都,到了9月底,我才重回自己工位打开了xshell。11月,公司招了个有工作经验的生信博士,只是相处下来,感觉其技术力和分析经验也是差强人意。可能我想要等的那个从建pipeline到构造知识库再到报告自动化再到前端网页的大佬,确实很难找吧(等一个稚晖君(手动狗头))。
这一年,在专业知识上的收获不多,但也不是没有,从fastq到bam到vcf到报告,其中细节原理也基本打通,最大的问题只在于中文知识库如何构造审核,前端报告系统如何开发。唉,有时候,真感觉自己想得太多了。
今年的话,估计还是离开吧,打算找一家生信体系完善的公司。虽然我一向认为大家都是网上查的资料,在哪里学习积累经验都一样,但是事实是在啥都没有的小公司真的很累,每一个模块,每一行脚本,都要自己去摸索。虽然很想整个quick start 一run了之,但是心里总免不了问一句“软件默认参数是什么?所有情况都适用吗?”,而且面向患者,实在不敢马虎。
这也是给了我职业生涯一点小小的教训,好在眼下生信有点热度,工作岗位不少,甚至说有些混乱,一些是硕士要求的岗位,学历限制也有些松动了。之前有家100人以下的小公司,HR说可以直接和老板谈。。。。有家做panel设计的公司,说会点生信就行,只要评估捕获效果。。。而且开价都比我现在工资高,只是前车之鉴,HR越热情我越不敢动啊。我还是挺希望生信这行能像互联网行业一样,涌现一些高福利,高技术力,大格局的头部公司,也算是给我这年轻打工人一个奋斗目标,而奇怪的是,生信这行规模越大待遇反而一般。。。也不知道能不能活到生物的世纪那天。
总的来说,2022年不是让人满意的一年。新的一年,给自己准备了两本书,一本《高通量测序技术》,一本《生物信息学算法导论》,希望自己能成为内外兼修的大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