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电的感觉,各位看客可能有所经历,那叫一个煎熬。可作为经历过上世纪中后期的农村人来说,有电就是童年时期的奢望,安上电也是八九十年代的事了。所以大伏天你呆在空调房里很难想象那个年代的农村人是怎么熬过来的。不过说起来那时候我们的童年可能也令今天的孩子们羡慕,因为在大伏天的午后,我们不甘心忍受酷暑的折磨,一个个脱的光溜溜,泡在了河池的水里,头上覆一顶大大的荷叶以遮挡毒辣辣的阳光。那时候没有“防溺水安全教育”,池塘河流岸上也没有“水深危险、禁止游泳”的标志,所以孩子们下水再正常不过了,但不知怎么大家也懂得溺水不是好事,学狗刨也就自然而然。不止白天,晚上屋里好像积聚了一天的热量而更加闷热,于是水里边的人更多,而且多了一些穿着夜纱而来的女士们,总与男人们隔着远远的距离。
七八十年代农村我上初中时已经有了电,虽然停电是常态。上晚自习时,一到停了电,门卫处的老王就发动柴油机带动发电机,来维持教室里的灯棍照明。我们方言称日光灯为灯棍,因为一般家庭也就安个灯泡,灯棍可是高大上的,哪里安的起。除了灯,无论教室还是宿舍,都看不到其他任何电器。所以,那时候是不知还有电风扇这样人性的电家伙的。以至于后来出现电风扇这样的省力气物件时,总有人和老人们开玩笑- -“这家伙给扇着风,从不说累,比亲儿子还孝顺呢!”这是后话。
在大热天晚上睡前,除了用手摇蒲扇驱热,人们别无办法。当你手累了,咋整?好说,左手换右手呗!可到了大脑迷迷糊糊睡着,那摇蒲扇的手自然也就越来越慢以至于停下,因此当人热一身汗醒来时,手就在黑暗中摸索那把烂了边儿的古董级蒲扇,又有气无力地晃动起来… …如此反复… …。
我有个杨同学,发明了一种凉快睡觉法- -侧躺睡法。侧身躺比平躺接触被褥的面小,所以凉快一些。侧躺时,上边那胳膊手向前伸展,不要压在身上或另一胳膊上而影响散热。累了的话右侧躺卧变左侧躺卧、左侧躺卧变右侧躺卧。我当时总结了侧躺睡法凉快的物理原理- -增大皮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皮肤水分蒸发,蒸发从皮肤吸热制冷。此法得到了广大同学的一致认可,就差作为专利上报了。即使后来有了电风扇,此法仍适用于一般的床上炕上夏季休息。今天我将其载入史册(此处指简书),也算是对杨同学的纪念,因为杨同学2019年春暴病而卒*,享年44岁。有功于世的人往往不如平庸之辈长寿,像通过实验证实电磁波存在的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终年仅37岁。今天再回首杨同学的发明,真是不喝油不费电,纯绿色无污染,永造福于人类啊!
好了,写到这吧。如果觉得这个发明好,或者读来让你忍俊不禁,就点个赞。如果觉得点赞还不足以表达你的心情(此处省略10086个龇牙表情),就赞赏下,我会买些纸钱告慰杨同学的在天之灵。
*杨同学:1975-2019.春,嗜酒如命,早上起来第一件事竟然是来瓶崂山。估计英年早逝与此不无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