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 围着理想前进(54)

作者: 很_爱_笑 | 来源:发表于2017-11-07 12:16 被阅读67次

    目录:围着理想前进(目录)
    下一篇:围着理想前进(55)

    最不能忘记的就是英语老师:男的、姓申、气质特别,模样有点像外国人,可能是混血儿,个子较高;他说他是上海人,讲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音色的味儿就是“妙!”

    他面部表情很丰富,很有阶级感情,很同情我们:“同学们,我是这么考虑的:我提前把课教完,不影响你们升学考试。只留点点时间,教教你们查英语字典,把英标教给你们。因为你们大多数的是到农村;到时,你们有的想学英语,就可以通过查字典来自学。”

    他举着字典,“就这种。书店只有这种卖,七毛三分钱一本。请你们赶快到新华书店去买。”

    中午放学,我回家吃过饭,叫母亲拿了钱,就往团结坝书店赶,至少半小时的路程;已经有同学在这里买了英语字典,再赶去上学,差不多有一小时的路程。

    “你们的英语课昨天结束了,希望同学们按照我说的方法去复习、去记忆、去考试。你们一定会考出好成绩来的。”申老师说,“现在只有三节课的时间,请同学们抓紧时间,与我好好配合;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最后一节课教你们唱唱英语《国际歌》。同学们,可不可以?”

    “可以!”

    教室里静谧得掉一颗针在地上,仿佛也能听到落地声似的。

    申老师拿出一张小纸,上面写有二十六个英语字母,标有页码:“你们回家后就做成这样,贴在字典扉页上,便于查找里面的字母和单词。”

    我们学会了查英汉字典的方法。他还告诉我们学英标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二十六个英语字母旁边的英标发音,他反反复复教我们这些音标发音,再加上我们对它并不陌生,我们这两堂课下来,达到了申老师的要求。

    在第三堂课里,申老师语气有些沉重:“这是我最后上你们的课了。如果你们今后对英语感兴趣的话,你们完全可以通过查这本英汉字典自学英语,这就是我对你们的最后帮助。”

    他很有些不舍,“今天最后一堂英语课,我教你们用英语唱《国际歌》的第一段。”他从粉笔盒里,拿起一根白色粉笔,转身在黑板上飞唰唰地写起来:Arise ye prisoners of starvation Arise ye toilers of the earth For reason thunders new creation `Tis a better world in birth. Never more traditions ......

    我们“哇”地一声叫起来:“背着写的吔!”

    他转回身来,将一小截粉笔丢至盒中,笑了笑:“同学们,先听我唱一遍,然后再教你们唱!”

    平时他都是用教鞭指着单词教我们,这次他用手指着英语打着拍子唱: Arise ye prisoners of starvation Arise ye toilers......

    他表情肃然,噙着点泪花,歌声激荡......我们仿佛在饥寒交迫中起来,为真理而斗争!尽管血染身躯,脚踏尸体,我们也要解放全人类,最后才来解救自己!

    我们呆呆傻傻沉浸在他的歌声里,学着唱。突然他一个踉跄,我们惊悚万分!
    原来,他专注黑板教我们唱歌后退时,脚踩空,差点摔倒——黑板下面有一段约二十厘米高的台阶,方便老师授课和学生看黑板。

    申老师实在是《国际歌》的捍卫者,下课铃声拉响了都还不肯离开,幸好是上午最后一节课。

    最后,我们还是依依不舍地辞别了申老师,赶紧回家吃饭,还得赶紧来上课。

    申老师的最后一节英语课,为什么教我们唱《国际歌》呢?怎么不唱《东方红》呢?他会不会是暗藏的坏分子呢?
    后来听说:他通过关系回上海了。

    不用说,我顺利地读上了高中,还有欧明。后来增加了名额,我班共有十几名同学入升高中。

    这时,父亲的车间响应毛主席“走五、七道路”的号召,办起了“五、七”工厂,专门招收本车间职工的家属,主要从事担和抬的体力活。我母亲经过身体检查合格,进了车间的“五、七”工厂。

    一九七三年秋季开学了。我和欧明还有李源泉等十几名初中同学,作为高中一年级一班的学生,端坐在全新的教室里:新的马、恩、列、斯、毛的标准像,按照惯有的顺序张贴在前面黑板的上方;我们第一次坐上新板凳,用上新课桌;全班有六十人(其中男25名,女35名)。我被指定为班委成员,任宣传委员一职,高兴无比。

    班主任林老师,女的,是在我原来的小学任教调过来的,教我们历史课,她教书的特点就是照着书本念给我们听:“北京周口店猿人生活在距今大约77万年,颧骨较高,身材粗短......”。她读到关键的地方叫我们用笔在下面划上杠,还叫我们记笔记;她怎么写,我们就怎么记;单元完了后才有作业问答题,这些题目林老师已经帮我们在书上勾划出来了,笔记本上写出来了,我们就是按照题目要求誊写一遍,交给她。
    她要求我们记住作业题的内容,方便期末考试。每周两节历史课。

    林老师对我们很负责,即使她没有课,也在办公室里。我们下课时,她经常出现在教室里。她天生有一对火辣辣的大眼睛,肉肉的脸,还有个会说话的嘴,只是个子矮了点点,中年发福的样子。

    数、理、化、语文、英语是主课,按照固有的模式运行。

    高一第一学期很正规,除了周四下午是建校劳动外,其它时间都是全天候上课,课堂纪律也很好。“老师愿意教,学生愿意学”的氛围浓厚。学校布置的宣传活动,我班有声有色地完成。

    一九七四年春季开学了,我们读高一下学期,课堂纪律逐渐涣散。五月份,是农村的农忙时节(又称双抢时节:抢小春的收割,抢大春的播栽)。林老师在班上作了下乡双抢动员,我们按照要求交了钱和粮票。

    七号这天,我们背上行囊,徒步近四个小时,来到中梁公社中心大队三生产队学农劳动。

    我们在中梁公社中学的教室里铺上地铺,很快就绪——这得益于我们经历了拉练的结果。

    林老师选出了几个同学负责炊事,保证我们一日三餐到时间点有吃的。有专门的同学下山到集市采购。食堂零时设在这里不远的小学。

    其余的同学由生产队负责安排农活:有的学耕田、栽秧,有的学收割、挑担子;大多数的同学在保管室的晒坝上,按作物成熟的先后,整理搬回来的果实,比如:胡豆角、玉米、麦子等等。

    “赶快收拾!要下雨了!”生产队长指着晒坝上的胡豆角,气喘吁吁地对我们说,“这是山里,说变脸就变脸。”就匆匆离去。

    我们急忙拿出箩筐、扫帚、撮箕,忙开了。工具不够用,有的双手分开,同时往地上一捧,手上托起胡豆角,急忙放进箩筐里。

    “天变脸了,要下大雨了,赶快收工!”飘来生产队长的声音,在空旷的山间田野里回荡。

    我们抬着箩筐,来来回回穿梭在晒坝和保管室之间,很快晒坝就露出了本色——石灰地。

    “同学们,赶快到晒坝集合!”林老师在不远处的田坎上大吼。同学们从不同的方向过来;她穿着短袖,卷着裤腿,踏着凉鞋,最后到这里。

    “下午出工才不久,天气突变。我们趁着这会儿,到会议室听个报告。请同学们跟我来。”我们尾随在林老师后面,走在蜿蜒的羊肠小道上,天空越来越矮,没有风,只有黑云层层往下叠。

    “哇!”我指着东南边的一个松林垭口,“满山红片!”

    “那是花!”

    “什么花?”

    “马上要下雨了,赶快走!”林老师带领我们直接从收割后的庄稼地里踩过去,“同学们,今天是特殊情况。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特殊情况特殊处理。’你们以后不能这样踩土地,庄稼长不出来。要给贫下中农留个好印象。”

    大点、大点的雨水开始下落,后面的几个同学拼命跑至土墙瓦房的屋檐下,一个炸雷响在耳根子里,带来大雨倾盆夹着电闪雷鸣。

    “哇!”我们不约而同发出一声,“好险啊!”

    林老师叹了口气:“哎!如果不是雨,我们还在忙活。”她扬扬手臂,“同学们:进屋,开会。”

    会议室里微弱的光线迎接了我们,还有长条凳子;室内虽说不宽,但足够容纳我们还有多余。据说是开干部会,商讨事情时才能用它;前面主席台有张古铜色的桌子,比我们的课桌要长些。

    再东看、西看:墙上敷衍了些石灰,有张毛主席的标准像贴在了主席台的石灰墙面的正中央;屋顶的木樑和墙壁的窗户上,蜘蛛正忙着编织网络捕猎;樑上面的黑瓦,给蜘蛛遮风挡雨。

    “同学们,请欢迎!”林老师拍着掌满面笑容大声说。

    我们的掌声把两位头戴斗笠,肩披蓑衣,卷着劳动色的裤腿,赤着脚丫的汉子送上了讲台;他俩才顾上取下斗笠,放下蓑衣。

    个子不高的生产队长,勾下腰杆从桌子里面拿出话筒,吹了又吹:“趁着下雨,临时决定开这个会。这个会是上头要我们开的。”

    队长乜斜一眼,指着身边的他,“这个是在我们这里插队落户的重庆解放碑的知识青年,有五年了,给我们当地的贫下中农,结下了深厚的无产阶级革命感情,有几次机会调动他回大城市工作,吃国家口粮,他都放弃了。现在请他跟你们作报告,谈谈他的活思想。”
    队长浓重的乡土口音,洗刷着我们的灵魂,拍着手喊,“大家欢迎他!”

    我们非常虔诚地拍手,欢迎这位几乎被同化了的农民儿子!他骄傲地立在话筒前,接受我们的热烈掌声;他像凯旋归来的将领,准备接受国王颁发的勋章似的,一脸的荣耀。外面的雷声湮灭了我们的掌声,淅淅沥沥的雨声收住了雷声。

    “同学们,下午好!”搅和着城市味道的乡土口音,“我姓邰、名红旗。父母是南下干部。我出生时,在部队。父母为了我接好革命的班,就顾名思义——邰红旗。”

    “霹、霹、啪、啪!”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了他。

    邰红旗一脸的黢黑,就像永远洗不干净的那种黑,还戴了副黑边框眼镜,微微低头,念着手稿:“我是在火红的部队中长大的革命青年。毛主席挥手我前进,插队农村干革命。滚一身黑泥巴,练就一颗火红的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今中梁山旧貌换新颜,以前社员们点油灯,现在家家户户照电灯;以前公社有广播,现在家家户户有喇叭......”

    他专心致致地朗读手稿,生怕遗漏一个字。旁边的队长喜滋滋地盯着他。我们感觉他俩像一对父子:他比队长高一点儿,都是筋骨人,黢黑;着装一样,劳动色,脏兮兮;赤着脚,头发不长也不短,东偏西歪。

    雨住天晴,格外清新的阳光透过窗户射了进来。邰红旗突然抬头,朝窗子口看去,双手自然垂下,对着话筒,饱含深情地说:“映山红开红花,中梁公社就是我的家,扎根农村干革命,红心向党永不变!”

    邰红旗给我们敬了个礼:“由于时间关系,得赶紧抢收。今天就暂时讲到这里。”他风也似地飘了。

    我们都木了,鼓掌也忘了。

    “他是你们的好榜样!希望同学们毕业后,像他那样,把文化知识,用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里头。他为我们农村社员做的事情,用你们今天装胡豆角的大箩兜来装,一挑是装不完的。刚才他才讲了个开头,啷个晓得呢?老天爷一火时就把他喊走了!”队长两手一摊。

    我们哄堂大笑。

    队长急忙拿起不远处的斗笠和蓑衣,用乡土口音大声说:“你们看嘛,这些都还留在这里。都怪老天爷性子急了点,说下雨就下雨,说不下雨就不下雨!我是没扯谎的哈。”

    林老师急忙打手势,叫我们别笑,还急忙问:“队长,我们也该出工了吧?!”

    队长点头说:“你们刚才手头的活路,去接到做,赶紧把粮食帮到我们社员收回来。”

    我们一窝蜂似的出了会议室。

    林老师扯起嗓门在后面喊:“同学们,不能走刚才的庄稼地,从松林垭口过去。”

    我们的队伍蜿蜒,到了东南边的垭口,松树下面是漫山片野的映山红花,经过滂沱大雨的洗涤,仍然昂着头,格外地鲜艳、火红、像朝霞。我随手就是一把,闻着芬芳,哼着《闪闪的红星》插曲:“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片哟映山红!”

    我们到了目的地,各就各位,忙开了自己手上的活路。

    我们在近一个月的学农劳动锻炼中,有的学会了耕田:肖能为干得特别出色,像个老农民一样,在水田里,牛在前面拉,他在后面一手掌着犁锄把子,一手扬着鞭子吆喝:“驾”!牛顺从地走成直线,它身后的稀泥翻卷成一行行的,林老师笑得合不拢嘴。有的学会了栽秧;有的学会了炊事和采购。

    我们在学农劳动的收获中,六月初,重新返回到教室里上课。可是,大多数的人,心已经飞了,没了心思读书,读书无用,反正也是到农村,课堂纪律越来越糟糕,回到了我们的从前。林老师使出了浑身解数,也无济于事。

    读高中二年级时,换了位姓黄的男老师,教我们语文课,情况也没得好转:“老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接着,就是我们到工厂的学工劳动。
    随着一个月的学工劳动的结束,我们的高中也结束了——正是七月中旬,迎来了上山下乡的时刻。

    目录:围着理想前进(目录)
    下一篇:围着理想前进(55)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土] 围着理想前进(5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kad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