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忻州代县古称代州,境内有不计其数的名胜古迹,诸如雁门关、白人岩寺、阳明堡飞机场遗址、杨七郎陵、赵杲观、晋王墓等等,单单是在面积仅为1.8平方千米的代州古城里就有许多令人倍感惊艳的景观,像文庙、边靖楼、阿育王塔、武庙、周玳官邸、毛主席路居馆等,我和爱人参观的第一个景点便是边靖楼。
明朝刚刚建立之时,代县就发生叛乱,朱元璋派明初二十八侯之中的唐胜宗、陆仲亨二将前去平叛,贼人被剿灭后,明朝即在古城中央筑起边靖楼,取靖边安民之意,以加强内长城一带的军事防御体系。其担负着瞭望敌情、统筹指挥的重任,与北面20公里处的雁门关遥相呼应,形成一道牢不可破的边境防线。我们没想到代县边靖楼竟然创造了两项第一。
边靖楼为台楼结构,下面是长43米、宽33米、高13米的台基,设有南北贯通的门洞,古时可以走车马行人。台上为坚固的楼阁,墙体厚度超过2米,其共分三层,一楼用于排兵布阵,二层是会议室,三楼则为指挥作战、瞭望敌情的地方。整个边靖楼高达40多米,比长城沿线所有的城楼都高,所以被称作“万里长城第一楼”。
远观边靖楼,最显眼的便是其南北两块牌匾,它们都出自清雍正年间,为当地首脑所书。南面一块写着“声闻四达”,北边的书有“威震三关”,三关指的是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它们构成内长城西部的重要关隘。两块匾额的尺寸相同,都是10米长、3米宽,据说同为亚洲第一巨匾。1997年我国陆续发行普29《万里长城(明)》邮票,其中就有边靖楼,取的就是它的北视图,“威震三关”四个大字格外醒目。
我们吃过早饭就登上了边靖楼,北望绵延于山峦峰巅的逶迤长城,犹如置身烽火狼烟的边疆,耳畔回响起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血腥的战争场面被诗人渲染得愈加悲壮,但终是没有摆脱“为君死”的窠臼。
而登高俯视古代州城,则随处可见翘角飞檐的古建筑,这里当年亦是客商云集、边贸繁盛之地。战争与和平在此交汇,汉蛮之间时而大动干戈,时而互市互利,讨生活才是双方百姓的主基调,只是在资源出现匮乏时,便起了纷争,甚至是兵戎相见。几个世纪的沧桑巨变,演绎的不过是利益的冲突与调和,而当社会充分富足之时,边境即边靖,人民亦安民。现在,威镇三关的边靖楼虽失去了其军事意义,但它的文物价值愈加突现,大有声闻百世、通达四海之势。
2024.6.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