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去苏州山塘街,买了两本旧书,一本是《外国美术名作欣赏》(1984,上海人民出版社),另一本是《二十世纪西方绘画》(1988,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回来翻看,发现出版时间虽然只相隔四年,但两本书的审美理念却颇不相同——一个中规中矩,一个具有先锋精神。突然就觉得有趣,若研究西方绘画在国内的批评、传播与译介,从这两本小书里也能窥得一般。
《外国美术名作欣赏》是80年代出的一套“当代大学生丛书”中的一本。从这套书的一些书名来看,到今天还是应该颇有阅读价值,且多出自名家之手。比如,《献给正在思考的大学生》、《关于“我”的思考》、《博士成长的道路》等等。《美术名作欣赏》的编者是朱伯雄(1932-2005)是我国著名的美术史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曾任美国哈佛大学文理学院美术史论系客座教授,精通英、法、俄等多国语言。
柯罗《孟特芳丹的回忆》从内容上看,这本书一共选了77件艺术作品,涉及从古希腊的雕刻名作、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名作,到十九世纪西方美术名作以及零星的亚洲和拉丁美洲的作品。也就是说,在介绍了莫奈、修拉和高更之后,就戛然而止了。
法国写实主义画家卡米耶·柯罗(1796--1875)的《孟特芳丹的回忆》,书里是这样描述的:
画面展开在湖边森林的一角,晨雾初散,清新的林地与湖面的水气构成一种温暖湿润的大自然感觉。右侧一棵巨树占去画面越五分之三,对面一棵小枯树与它相呼应,加强了画面的平衡感。树枝朝着一个方向倾斜,显得和谐而富有节奏。两树的空间显现平静如镜的湖面,和煦的阳光从树叶间散落到草地上,点醒了四处展开的红色小花。一个穿红裙的妇女面朝着左侧的那棵小树,仰着头举起双手采摘着树干上的草菌,树下有两个儿童:女孩在收集地上的野花,男孩用手指着树干上的草菌。在整幅画上,这三个人显得生意盎然,画家虽把他们都处理在一边,但却疏密有致。柯罗的风景,常常喜欢在前景画上几棵柔弱斜倚的树枝,来加重画面的抒情性。如这幅画中左侧的那棵小树,也属这种情况,你看那小树歪扭的姿势,显然是由于微风的长期吹拂造成,它枝干倾斜更显出婀娜多姿的舞蹈美,给整幅画频添了无限诗意。妇女的红裙与头巾,是全景的最强音。细细品味此画,观者几乎可以听到细枝与树叶的瑟瑟声。这种大自然的情趣绝不是梦幻,却胜似梦幻。画家完全用暖色曝染画面,整个色调显得细声细语,没有激情,只有和谐。
柯罗中后期的创作注重对光和空气的描绘,被认为是印象主义画家的先驱。在他的风景里,暗部是通透、饱满甚至鲜艳的,整幅画的色调虽然以银灰色和褐色为主,但色彩中透出一种明亮感,阳光、晨雾、树木都带有宁静的诗意。这幅画作于1865年,是他晚期最成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在沙龙展出后,即被收藏于枫丹白露的宫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