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鲁威人》所遵奉的信念是几何比例与设计优良的庙宇甚至与宏观世界之间具有可比性,这是列奥纳多世界观的核心。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六)列奥纳多在原稿上呕心沥血。维特鲁威人的线条不像打草稿时那样充满试探性,需要涂涂改改,而是直接笃定地在纸上画出像雕刻一样的线条,笔法稳沉有力,一探到底。看得出他已经进行了非常认真和严谨的构思,因此一笔一划尽在掌握当中。
手稿现存于威尼斯学院美术馆四层的一间秘室里面,它不能见光,如果长时间暴露在光照下面就会褪色,所以迄今为止,并没有多少人能看到这幅画的原作。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六)站在画前,虔诚、恭敬,仔细凝视,人们会看到这个人似乎在运动状态中,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呈现一个艺术与科学融合的瞬间,这种融合让凡人的心志有机会去探索那些永恒的问题,我们是谁?我们如何居于宇宙的宏大秩序之中?它同样象征着一种理想的人文主义精神,颂扬个体的尊严、价值和理性思维。
画作问世以后,所展现的比例精妙与和谐深得世人好评,代代流传。今天它已经作为一个现代文化的偶像,频频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招贴画、鼠标垫和T恤衫上。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六)不仅如此,《维特鲁威人》也成为启迪现代艺术家、作家的创作源泉。1989年,西方有艺术 家以机器人当模特创作出《维特鲁威机器人》,姿态、比例与原作丝毫不差,极为逼真,只是用金属骨架代替了人的血肉之躯。在2006年,美国也曾公映过一部著名的电影《达·芬奇密码》,当时由汤姆·汉克斯领衔主演,是一部推理、悬疑趣味性很强的电影,深受观众喜爱。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六)从这几点可以看出,《维特鲁威人》已经远不能只称其为一幅简单的画作,它简直就是西方乃至整个国际世界的瑰宝,其艺术价值不可估量。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六)在米兰期间,他还研究科学和飞行,并潜心投入各种发明,他造出了千斤顶和各种大型机械。大型机械是为了表演用的,表演需要搭建舞台,需要配备道具。那时的米兰既然是艺术中心,各种艺术表演就会为执政者大力追捧。
对了,我们今天汽车上绝少不了的备用物件-千斤顶,就是那个时候他发明出来的。
他同时又展开了数学和科学研究方面的进展。1487年前后,他着力于解剖学,这是对他影响最重要的学科。他认为画家有必要成为一位优秀的解剖学家,这样才能勾画出裸露的身躯,才能了解肌腱、神经、骨骼和肌肉,才能将画作画出逼真与出神之感。
在1489年4月2日的一页笔记上,他曾精细地绘制了两幅不同视角的人的颅骨。他将头骨分成几层,上面还有不同的血管。这幅画不仅是科学上的使用解剖图,它同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充满着独创性,完全不同于那个时期现存的同类插图,而是远远超越同类品之上,以至看起来根本不像是那个时代的作品,倒更像是现代数码相机拍出来的实物头骨图。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六)在左侧的卢骨旁边,他还画了人类的四种牙齿,并分析出在一般情况下,人类应该生长三十二颗牙齿,包括智齿。就目前现存的有关于牙齿方面医学知识的史料当中,他是已知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完整描绘人类牙齿构成的人。就连他画的牙根也近乎完美,上面的六颗磨牙每颗有三个牙根,其中两个在颌骨外侧,一个在内侧。
这证明他曾切开过人的上颌,仔细研究过人类牙齿的生长特征和构成情况。
若不是因为他身上光芒太多太过闪耀,他本可以被尊为牙科医学的先驱。
解剖学的探知成果又激发了他对人体比例的探索欲望。后来,他又从头到脚测量了十几位年轻男士全身的每一个部位,画了超过四十幅的手稿,留下六千字左右的笔记。
笔记中曾记载“嘴到鼻翼底部的距离是脸长的七分之一”,“嘴到下颌底部的距离是脸长的四分之一,也等于嘴的宽度”等精确入微的发现。
此后,他又研究光学。他通过解剖眼球,发现了为什么在自然界中看不到明显锐利的线条,因为视觉不是产生在一个点上,而是分散于整个瞳孔,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视网膜。
他对光线、色彩、阴影等各个方面的研究远远超过了绘画的本质和绘画的所需。为此,爱记笔记的他也曾长篇大论地记录了他的研究结论,并为此画了大量带有光影特质的底稿。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六)
看似,他的兴趣点往往与事物本身大相径庭,但请相信,他绝没有浪费时间。如果亲眼鉴证了《蒙娜丽莎》在光影处理上的绝妙之处,就会明白,这幅画闻名遐迩的原因了。
究竟为什么他在那个时候对人体解剖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呢?那是因为他正准备着手一部新的作品-《最后的晚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