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立界线十分必要,如果一个孩子的界线感很强,他就能对自己有着很清楚的认知,知道该负什么责任,也能有抉择的能力。
举个例子,没有界线感的孩子会要求所有人都围着自己转,经常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这些都是我的!”“妈妈你不许工作,你必须陪着我!”“我就想要他的玩具!”“我不管,我不想听你的!”
而有界线感的孩子,很清楚爸爸妈妈有自己的工作,不可能分分钟都陪着他,他也知道,去抢别人玩具是不对的行为,更清楚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给孩子立界线,就是教孩子对自己的生活负责,进而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些需要从小训练,让孩子养成习惯。
举个例子,当我们对孩子说:“请把你的房间整理一下。”他可能会噘起嘴,满脸的不情愿。因为在他的心里,自己并不需要整理房间,只是我们觉得他有必要这么做。他也不知道该如何整理房间,他们以为只有大人才拥有整理的技巧。
在孩子的意识中,这些事情,是为了大人做的,并不是他们应该做的。很明显,孩子错误的界线感,让一切都反了。
那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引导他、教育他,给他立界线。当然,不能是连吼带叫,命令他必须立刻收拾,而是要从生活的点滴给孩子设立界线,慢慢地去要求他。责任从孩子的外在逐渐内化,这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
单纯的命令,或许能起到一时的作用,但是没有人会一直服从命令。界线可以让孩子懂得责任,把外在的驱动变成自己内在的涵养。
我们从小给孩子立界线,其实更多地是在预备孩子的将来,帮助孩子培养更好的品格,让他们在服从几率的过程中,逐渐将界线内化为己有。
想要更好地给孩子立界线,我们就必须要给孩子制造一个有界线感的家庭环境,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他。
孩子需要有界线的父母,“问题儿童”并不是凭空出现的。
每一个问题儿童一般都是从有问题的生活环境出来的,受健康约束的孩子,不会无中生有的出问题。
孩子的表现,反映出了我们是如何做父母的。因为我们的孩子还不够成熟,他们经常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会导致什么后果,也分不清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
当孩子出现不好的行为时,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如何惩罚孩子,而是应该先反思,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的孩子动手打了别的小朋友,我们最该反思的,不是“他为什么会打人”,而是“在制造这个问题上,我的那一份责任是什么”。
#春藤课程
推荐理由
这本书是美国两位心理学博士倾力打造育儿经典之作,广受好评,它让父母了解何时该对孩子说“不可以”,教孩子明白什么是“可以”,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帮助很多家长走出了教育的困惑。
哪些界限必须给孩子立?如何立更易被接受? 哪些界限必须给孩子立?如何立更易被接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