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华与华华杉讲透《孟子》孟子
#华与华书房#华杉注四书《孟子》【224】

#华与华书房#华杉注四书《孟子》【224】

作者: 华杉2009 | 来源:发表于2016-10-18 06:21 被阅读1064次

    “观人不于其所勉,而于其所忽,然后可以见其所安之实也。”看一个人,不要看他勉力去做的,而要看他不经意的行为,这样可以看到他“所安之实”。他安心在哪,才是他的本来面目。学这句话,如果你学习到怎么样去观察别人,那你学到了芝麻。如果你学习到别人是在这样观察你,你就学到了西瓜。

    【孟子曰:“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于色。”】

    孟子说:“那好名干誉之人,就是那千乘之国的君位,他也能让给别人。但是,若不是那受让的对象,就是要他一筐饭,一碗汤,他那不高兴的神色都会在脸上表现出来。”

    朱熹注解说,那好名之人,矫情干誉,千乘之国的君位,他也能让给别人,他要什么呢,他就要名,要美誉。但是呢,他并不是真正能轻富贵的人,所以在一些小钱上面呢,因为他没有太刻意,反而真情发见,现了原形。所以呢,“观人不于其所勉,而于其所忽,然后可以见其所安之实也。”

    朱熹这最后一句,太精彩了!看一个人,不要看他勉力去做的,而要看他不经意的行为,这样可以看到他“所安之实”。安是什么,是安心,是安居。前面学的“居仁行义”,就是安居于仁,仁就心安,不仁就心不安,住在仁这间大屋子的里面,不是在外面。不是勉力去达到仁,而是自然而然,不勉而仁。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以再加一句:“乐之者不如安之者。”你再乐,乐完了还得回家吧?如果安居在里面,那不更是本来面目,恒定状态吗?

    比如那好名之人,他好名,那已经好之者胜过知之者了,好名,他就到处捐助啊,救灾啊,摆拍啊,日本海啸他都能飞过去背老太太,因为可以得一张照片发表嘛。他乐此不疲,恨不得全副身家捐出去都愿意。为什么呢,因为他好名,乐名。但是,因为他好的不是义,不是帮助别人,等他回到家,兄弟亲戚需要他接济帮助,那一分钱都能要了他的命,打死也不给,为什么呢,因为这里没有他要的名。

    名士不是义士,轻财好名,和轻财好义是两回事。

    看一个人,看他的真心,看他知之,好之,乐之,都不够,要看他安之,安居何处。

    安之若素,安之为素,这才是他素来的样子,本来面目。

    “华杉讲透孟子”,这段算讲透了没?不一定!还要再总结一下:

    “观人不于其所勉,而于其所忽,然后可以见其所安之实也。”学这句话,如果你学习到怎么样去观察别人,那你学到了芝麻。如果你学习到别人是在这样观察你,你就学到了西瓜。因为咱们读书,是为了治自己,不是为了治别人。

    你周围所有的人,还有很多你不知道,不认识的人,都在观察你,他们对你“听其言,观其行。”他们所观的,都不是你勉力去做的,都不是你怎么对待他。他们都是在观察你怎么对待别人,怎么处理别的事,从侧面来判断你。

    那做人是不是太累?

    做人太累,是因为你太虚伪!老是要假装,当然累!

    居仁行义,正心诚意,一点也不累。

    但是,我居仁行义,正心诚意,却一番好心,喂了狗吃,他们不领情啊!

    你若要他领情,那你和那好名的人一样,只是你要的是情。

    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宜君子乎!”

    义理精粗,尽在四书!

    #华与华书房#华杉注四书《孟子》【224】

    我的孟子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中华书局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中国华侨出版社

    孟子正义,焦循,中华书局

    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c884108c849a:不观其所勉,观其所不经,可见其所安之实

      本文标题:#华与华书房#华杉注四书《孟子》【22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miz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