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读书的效率?

作者: 在下行之 | 来源:发表于2019-10-21 14:18 被阅读0次


    文 | 行之

    以前觉得,推荐书,和开书单,是一回事。

    现在知道,其实不是。推荐书本质是分享体验感,像吃过一道好菜,主动建议别人也去尝尝。开书单,是有人心里有某种需求,要你提供解决的方案。本质上,是开药方。推荐书,是美意。但开书单,容易害人。因为每个人的“病”不同,切不中“病根”,书单就成了让别人浪费买书钱、读书的时间的凶手。

    即使这张书单,看起来无懈可击。

    很早时候,就有老师提醒我,读书,质比量要重要。泛读一百本平庸的书,不如精读一本好书。后来我发现,这只是一个看似没有破绽的——伪命题。

    质量,质是指书的好坏,量是指书的数量。“半部《论语》治天下,一部《红楼》懂人生”,说精读一本《红楼梦》,胜比泛读一百本杂书,是因为它有质。但问题是,它的质,在于涵盖社会学,历史,儒释道,以及园林、诗词、养生、美食、戏曲文化等,是百科全书式的集大成。它的根扎在先秦诸子的脑子中,浩渺的传统文化里。如果你不预先对《红楼梦》所呈现的知识结构有一定量的了解,那即便读得再细,也不过是一本精致的《故事会》而已。没有外围的量,这个质,表面看存在,但反射到你的身上,是不存在的。

    没有量,哪来的质。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提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的意思,就是不需要弄得太清楚,是泛读。泛读的作用,是拓宽知识的边界,普通人读《易经》《时间简史》《达·芬奇手稿》,都是泛读。除垂直领域的研究人员外,不需要弄得太清楚,只需要大概知道这个体系,是怎么回事。精读是打井,是盯着一个点,纵线深入,打一口挖穿地球的井。泛读是旅行,是望向一个方向,横线观光,看到更远的经纬。

    适合泛读的书强行去精读,容易练成内伤。

    好的书有气质。即使你一时不看不懂它在讲什么,但它每一段的文字节奏如同音乐,呈现的质感如同上古铜锈,雨后青苔,鹰鸽羽毛,少女肌肤。不懂,要什么紧?

    《百年孤独》《佩德罗·巴拉莫》《追忆似水年华》都是剪不断,理还乱的书,也都是有气质的书。如果不去理逻辑,可以从任何一页翻起,任何一页结束。它们像一块上等的机械表,尽管你搞不清楚它齿轮工作的原理,但不妨碍观赏它的美感。逻辑比美结实,美比逻辑动人。

    《楚辞》《唐诗》和《古文观止》,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机械表”。

    中国传统有一种读书方法,叫“素读”。

    素读,即把自己脑子放空,变成一块海绵,只吸收,不妄断。等读完,再用自己的知识结构过滤、判断。像与人对谈,先听你怎么说,不打断,听你说完了,再来讨论。素读的好处,一是提高效率,思想抗力降到最少,知识吸收速度自然加快。二是修养心性,人天生擅长挑毛病,忙着挑毛病,就容易看不到别人的亮点。素读是不带恩怨地读,心里没有傲慢,就容易发现好东西。

    素读也有弊端,读得越多,越容易让人产生自卑。

    人生有限,读书不快,必定量少。怎么快,是技术活。阿城提出过一个很好的技巧,叫“对角线阅读”,引用如下:

    「譬如这一页,你头里选个词,中间选个词,斜下角再选一个,对这一页的信息就基本有个判断,如果是知道的,那就翻过去了。还有大量的形容词、修饰语,也都翻过去嘛。那些你没读过的信息会自动跳出来,也许这本书读完只有一句话。」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一本书能捡到一句有用的话,已经是幸运。再多,就算是赚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提高读书的效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mjt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