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笑薇读书”,每天带你一起学习和成长。
我认识一位90后,考了两次事业编制都失败了。我一直很好奇,她作为老师,对学生很有爱心,教学也很用心,怎么就考不上?
后来,我知道她卡在了面试环节。考编制需要面试,面试之前,大多数人会写好逐字稿,然后在说课(说明一节课会怎么上)时自然地背出来就好。
这个90后就卡在说课上。我最好的朋友指导她,让她照着模板写,结果到了第二天向她要稿子时,她拿不出来。最后,朋友意识到她文字功底不行,只好好人做到底,帮她完成了逐字稿。
写作真是职场人士必备技能。找工作,要会写求职信;工作中,想让别人看到你业绩,要会写总结报告;升职,更要通过写来展露自己的才华。
但是,有人一提到学写作,立马摇头,说:“不,不行,我没有那个天赋。”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作者布兰登·罗伊尔说:“写作一部分是科学,一部分是艺术。”需要建构且遵循规则的部分是科学,可以根据每种情境进行变化的部分是艺术。
既然写作的一部分是科学,那么这部分就能通过练习学会。《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就是一本教我们写作科学的书,它指导我们如何写出一篇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令人印象深刻的文章。
作者布兰登·罗伊尔毕业于哈佛大学,《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是美国常春藤名校入学考试必备读物。写作共有四大支柱:结构、风格、可读性和语法,本书依次阐述了前三大支柱。
01.结构
结构是指文章的框架以及作者表达观点的顺序。
框架就像人的骨骼,观点123分别是头、身子和腿。一个人骨格方正,身体各部分都在恰当的位置上,才算正常。同理,结构清晰,表达顺序合理,一篇文章才算合格的文章。
作者建议,采用自上而下的写作手法安排文章结构,即先写总结,然后再运用细节支撑,这样读者阅读起来更轻松、更流畅。
Momself创始人崔璀曾经说过,一个人思考的过程就像爬金字塔,有点费劲;但是,表达要完全相反,先给出思考的结果,再陈述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像“溜金字塔”一样,让读者很省力。
比如下面两种说法,你觉得哪一种更好?
第一种表达:老师,同学们昨天晚上没睡好,天太热了。一年级的同学因为天热都没上午自习。快要放假了,空调电卡上的钱还没有用完,下学期我们就要换宿舍了,上面的钱就会作废。所以,我们想不上午自习,中午在宿舍睡觉。
第二种表达:老师,我们希望你能同意我们中午不上自习课,在宿舍睡觉。天太热了,好多同学晚上没睡好。另外,我们空调电卡上的余额挺多的,我们想把它用完。否则,下学期一换宿舍,卡上的钱就作废了。而且,一年级的学生已经不上午自习了。请老师同意。
很显然,第一种表达方式在玩“我有一个秘密”游戏,它按学生思考的顺序来写:
理由1:昨晚没睡好;
理由2:别的班同学没上午自习;
理由3:电卡里的钱充足。
诉求:想利用午自习时间睡觉。
用这种表达方式,老师听到最后才能明白学生真正想要的是:利用午自习睡觉。
而第二种表达方式,学生先把结论说出来,让老师明白他们的诉求,再陈述理由。这种表达一开始就能让老师听懂得学生的意图。
自上而下的写作手法,不仅适用于整篇文章的结构安排,同样也适用于每一个部分的结构安排。结构就像房屋的框架,结构对了,房子不会出大问题。
02.风格
如果说结构是一篇文章的框架,那么风格就是一篇文章的骨肉。风格是写作的方式,它包括使用恰当的例子支撑自己的观点,文章句子长短适宜。
1.支撑所说内容
辩论人士有句格言:“没有论证的陈述应当受到无理由的反驳。”
作者在提出观点之后,一定要论证观点,否则观点就会显得空虚无力。
比如在《琅琊榜》中霓凰郡主指出梅长苏就是林殊。然后她给出理由:
赤羽营副将卫铮曾受江佐盟宗主梅长苏的指派去给霓凰指导战术,卫铮在军中的官阶已经足够高了,能够指挥他的人,一定官阶超过他。
那么,这个人是谁呢?就是赤焰军少帅林殊。
霓凰提出无数个她怀疑梅长苏就是林殊的证据,逼得梅长苏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身份。
当然,支撑所说的内容有很多方式,可以讲故事、用数据、引名言等等,如果能用自己的故事加以佐证,也能使论证显得个性化、令人难忘。
2.砍断长句
保持文章内容清晰,可读性好的方法之一,就是限制大长句的使用。文章中长句会给读者什么感觉?
就是游泳不换气,从头到尾憋的慌。要想避免长句有一个办法,就是把长句拆分成两到三个短句。
比如,我们家隔壁阿姨的侄女昨天特地来告诉我:因为疫情,明晚在小区广场上将有一场露天电影。
怎么样?读完之后是不是想立马换一口气?
再试着读读这一句:
隔壁女孩告诉我,明晚广场上会有露天电影。因为疫情,我们只能在开放的广场看电影了。
是不是感受好多了?
很显然,短句让读者阅读体验更好些。
布兰登特别指出:“使用短句的关键并不是所有的句子都要短,长、短句相结合,从而创造起伏变化的风格,也是写作艺术需要发挥作用的地方。”
例如:我喜欢啤酒。啤酒比世上任何东西都更能够诠释我。我是谁?我是啤酒男-至少我的众多好友是这么称呼我的。
长长短短,显得文字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更有趣。
总的来说,文章风格关注内容的细节,它强调要用论据支撑观点,文章中应使用长短句结合,营造起伏变化的感受。
03.可读性
结构是文章的框架、风格是文章的骨肉,而可读性就是文章的外衣。
可读性与表达方式以及写作材料的视觉愉悦感等方面有关,它强调通过排版等手段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1.回顾和修改文章
朱利安·巴恩斯曾说过:
第一稿的愉悦源于欺骗自己它离真正的作品已经相当接近了;其后稿的愉悦部分源于意识到自己没有被第一稿蒙骗。
极少数作者能一次定稿,大多数作者都要经过反复的打磨才能交出作品。
哪怕是著名小说家村上春树,他写完一篇小说都要至少修改两遍,一遍改框架,一遍改细节。
村上春树在修改《奇鸟行状录》时,删掉了几个章节。后来,因为舍不得,村上春树把删掉的章节又创作成了另一部小说《国境以南,太阳以西》。
由此可见,著名小说家修改文章都是常事,更何况我们。
我每次写完一篇文章发到头条之前,至少要改到3-5遍,一遍查结构,一遍查语言表达,一遍再检查是否需要添加金句,直到自己觉得满意了才发出。
发完头条后,我会再发公众号。通常头条版本跟公众号版本至少有200字的不同,因为我又发觉了可修改的地方。
布兰登曾说:
“经过修改后,你最终可能会满意自己所写的内容,不愿意增添或删减任何东西,此时就是你文章的完成之时——你的文章已经‘无可修改’了。说到写作,‘完成’这个词真的应该加引号,因为这个过程永远不会真正完成。”
2.排版与设计
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
无论是人还是文章,第一眼让别人看到的就是颜值。文章在颜值上吸引读者,读者才有阅读下去的欲望。
在发布文章前,我们要适当提高文章的颜值,这就像一个人出门前需要打扮一下。
首先,排版要留白。
书法与绘画都讲究留白,文章也是如此。在空间上留白让人感觉不那么压抑,阅读起来比较轻松。
文章排版时,段与段之间要空行,左右两侧靠页边的地方也要留空。
其次,要突出重点。
作者可以通过加黑,斜体,彩色字体,阴影强调重点,引导读者阅读。
可读性关乎读者的阅读体验,它要求作者不仅文章内容要出彩,而且排版也要漂亮。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通俗易懂,但又指出了写作中必须遵循的科学规则,是一本基础读物,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只要想提高写作技能都可以读一读。它会教你如何搭框架、讲道理、写句子。
作家罗兰曾说:“写作是一条认识自己,认识真理的路,你只要喜欢写,应该随时动笔去写。”
那么,从这本书开始,开启你的写作之路吧!
作者介绍:橙小慧,笑薇书评私教写作班二期学员,正面管教家长讲师,一个想通过读书、写作、实践活出自我的宝妈。
感谢你读到最后,我是笑薇,坚持阅读三年,成功实现经济独立,时间自由,阅读改变了我,也希望它能照亮你未来的路。
最近,我建了一个读者交流群,专门分享好书和成长干货,如果你希望和我一起读书,精进成长,欢迎私信我,备注:阅读。带你和同频的人相遇。
更多文章:
读完这本书,终于明白:王漫妮漂亮努力,却为何活得迷茫又无助 - 简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