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自己或亲人面临死亡 我们该做些什么 让死亡更加平和——《西藏生死书》记4
坐驰 坐驰的读书笔记 2023-10-14 08:02 天津
如果我的文章对你有帮助,那么请你动动手指,转发到朋友圈,既可以帮助我,也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作者简介
索甲仁波切生于西藏,由 20 世纪最受尊敬的上师蒋扬钦哲仁波切养育成人,后被上师认出是托顿·索甲(十三世达赖喇嘛和蒋扬钦哲的上师)的转世。
1971 年至英国剑桥大学专修比较宗教学,1974 年开始弘扬佛法。三十多年间.足迹遍及全球。由于思路清晰、功底扎实谈吐从容幽默,他的传法深受信众的欢迎.被誉为“ 参透佛法精髓的上师”,并成为许多国家的佛学中心与佛教团体的负责人或指导者。
当自己或亲人面临死亡 我们该做些什么 让死亡更加平和——《西藏生死书》记4
文|坐驰
首先还是声明一下,本人没有宗教信仰,这里仅以逻辑和心理感受为出发点做些笔记。
人类发展到今天已经几百万年,直到今天死亡算是对人类个体最平等的事了。谈到死亡,很多人会觉得离自己很遥远,但是每天依然都有意外发生,有一些消息不期而至,当突然不得不面对的时候,往往措手不及。突然需要面对的死亡可能是自己也可能是自己最爱的亲人,那么这里分两部分来谈谈如何与临终者的沟通和自己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
对临终者的关怀
面对临终者有一些注意事项,因为当你去探视临终者,他们常常会感到拘谨和不安,所以探视者应该尽量保持轻松自然。去探望的人也常常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这时候用简单自然的方式缓和紧张的气氛最重要。这时候不要欺骗,说空话并且说个不停,要给临终者充分的时间和真诚的倾听。
一旦建立起信赖和信心,气氛就会变得轻松,临终者把他们真正想说的话说出来,温暖的鼓励他尽可能的表达对临终的想法、恐惧和情绪,可以让临终者顺利的转化心境。接受生命或好好的面对死亡。而你必须给他完全的自由,让他充分说出想说的话。
不要打断否认或缩短他正在说的话。学会倾听。尤其不要传教,没有人希望被他人的信仰所“拯救”。需要帮助眼前的人接触他自己的力量、信心、信仰和精神。除非他确实想知道你对修行的看法。
临终者最需要的是对他表达无条件的爱,如果做起来有困难,可以尝试换位思考,假如自己是躺着病床上的临终者。询问自己最需要什么。
有医生研究认为,接受死亡的过程有五个基本阶段,否认,愤怒,讨价还价,失望,接受。五个阶段不一定都会发生,发生的顺序也不是一成不变,其实这也是心里的自然变化规律,对于不好的事或者突然发生的事总会有一个认同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直面的勇气和能量去转化思想,我们要帮助临终者完成这个转化。
当被临终者问到他是不是在接近死亡,应该真实告知,这有利于临终者做好准备。逃避不是办法,我们要有勇气与临终者共同面对死亡。
人要放下才能安详的去世,所以必须从所爱的人口中听到两个明确的保证:1、允许他去世,2、保证在他死后,生者会过得很好,自己没有必要担心。
不仅是临终者本人,他的家人也应该学习如何放下,临终关怀运动的一项成就就是帮助全家人面对悲痛和对未来的不安全感。
大多数人在昏迷中去世,我们从昏迷者的濒死经验中学到一个事实,昏迷者和临终病人对于周遭事物的察觉,可能比我们了解的来的敏锐。许多濒死者有过意识离开肉体的经验,能够详细描述周遭的事物。所以要对临终者表示明确、积极、温馨的关怀,持续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刻,甚至死后。我们经常遇到一些真实案例,当临终者因为放不下而迟迟没有离去,其惦念的人亲口跟他说出我们会很好的,请他放心,临终者遍安然的去世了。放下是这本书的一个主线,其实在当下忙碌的生活中,学会放下也是内心的修行,放下手机都那么难何况的放下亲爱的人,这时候临终者希望自己能没有遗憾和牵挂而离去。
改善自己面对死亡的心态
放下执着和嗔恨,保持你的清净心,死亡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所谓有生就有死,有开始遍又结束,对于这个过程要正视看待,不应该有不必要的恐惧或者骄傲。
如果允许的话,在死前应该交代如何分配遗产,避免死后发生亲人为遗产而争吵,这可以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安心。按照书中藏传佛教的宗教认识,死后灵魂还会徘徊一段时间,在此时如果看到亲人为争夺遗产而争吵一定不是好的体验。从社会关系的角度能够把自己该处理好的事情处理掉而不要给后人找麻烦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去世时四周尽可能静谧安详,不要出现悲伤的亲友,防止他们情绪激动扰乱了临终者死亡时刻的平静。所以如果他们不能坦然接受自己的离去,那么请他们与自己保持一定距离。
在藏传佛教的认知中,将人的存在分为四个实相:此生,临终和死亡,死后,再生。这看起来很迷信,但是我们破除迷信崇尚科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避免被迷信欺骗而产生损失,但是当自己已经即将去世,相信一个迷信的想法似乎不会有什么直接损失,这时候就像是相信一个善意的谎言,得到一点好的体验可能更有价值。
书中介绍了死亡一直到再生的过程,从科学的角度说比较迷信、比较虚幻,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只能理解为是一个过程。比如像很多濒死体验者醒后回忆到的,穿过时空隧道,回忆起一生的种种细节,隧道的尽头是一片光等等。书中还有一些描述,比如彩色的光球,如果想更详细了解就请看原著吧,在此我只想说,从藏传佛教“迷信”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真实的过程,我们相信这样的过程存在,对于自己即将的死亡可能会少些恐惧,且带来一些希望。
书的最后,对于这本书的出版,作者讲到:“我希望每个人既不怕死,也不怕活;我希望每个人死的安详,死亡时能够得到最有智慧、最清明和最温柔的关怀;我希望每个人通过心性和实相的了解,找到究竟的快乐”。这里也作为我本文的期望。
能看到结尾,我表示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如果能再点击一下右下角的“在看”、或转发到朋友圈,那真是要感动到热泪盈眶!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本人*坐驰的读书笔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