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给了母亲三把钥匙,大儿子给了妈妈车钥匙,因为母亲的脚总是因为骨刺痛;
二儿子给了母亲别墅的钥匙,这样子全家人可以团聚;
小女儿说要给母亲一把保险箱的钥匙,里面装满珠宝首饰。
每个母亲大概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既孝顺又懂事!当然,能赚钱更好;但是,赚钱需要的是孩子的能力;没有哪个一无是处的人能挣成亿万富翁,除非有一个多金的爸爸为这个傻孩子留下一笔财富!
有这样的三个孩子孝顺着母亲,这位母亲一定很幸福,她的名字叫沙拉,来自以色列,从小生活在上海,接受着中国的教育。
孩子能长成如此这般孝顺懂事模样,与沙拉的邻居——一个犹太大婶的批评有关!
沙拉并不是一个多金的妈妈。她与丈夫离婚后,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移民以色列,开始了新的生活。早上送孩子上学,回来便出去摆摊卖春卷,孩子放学回来就停止营业,给孩子们做饭。
不管多累,都不让孩子帮忙,一个人承担着全家的担子,日复一日,虽然累,但是她觉得甘之如饴。
因为在中国,大部分的父母都是这样“爱着”他们的孩子,所以从小在中国长大的沙拉认为这是正确的。
直到有一天,邻居犹大大婶来串门,看到沙拉手忙脚乱在做菜盛饭给孩子吃,看不下去,便训斥孩子不懂体谅母亲,不帮忙做事,回头还批评了沙拉说:“天下父母没有不爱孩子的,但是,爱孩子要有分寸、有原则、有方法。父母能给孩子许多爱,但父母却不能代替孩子成长。有的爱就像清水一样,润过孩子干渴的喉咙之后就无影无踪了;而有的爱则好好像浓浓的鲜血,注入孩子们的身心,一生都将在孩子的身上流动,给予孩子们生命的力量!”
犹太人在教会孩子学习知识之前,都会先教孩子一些做事情的基本能力。在犹太人看来,一个连做饭都不会的人是没有资格做学问的。
沙拉在接受了邻居的批评之后,开始思考自己这样子一手包办是否正确,而孩子在这时也主动提出帮妈妈承担一些家务活,分担重担。
于是,从那以后,孩子们在学校用一些新颖合法的方式让自家的春卷变得畅销起来!有了孩子的帮忙,母亲肩上的担子真是轻了不少。也正是有这个转变,才有了后来孩子们的成绩!
沙拉在做客《鲁豫有约》时说过一句话:“不是我做了富豪的母亲,而是良好的家庭教育成就了儿子的富豪梦。而且最让我放心的是,孩子们从来不以金钱为目标,他们更看重人生的智慧与阅历。”
再看看我们身边,或者自己本身的家庭,有多少父母是那个从小包办一切的,又有多少父母是会让孩子适当帮忙的?
我相信很多父母是前者。在这些父母的观念中,孩子的学习就是一切,似乎从小到大孩子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学习,家里的其他杂事都跟他无关,只要学习好了一切都好!对于孩子的品德、性格、能力等其他方面几乎都可以不介意,只要学习好就万事OK。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几乎无法在社会上站稳脚跟,为什么呢?缺乏自理能力啊!17岁神童魏永康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别人还没有完成高中学习时,他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科院。然而在中科院学习期间,就被学校勒令劝退!为什么??
校方给出的原因是:生活自理能力太差!!!
有人说他是“学习上的天才和生活中的弱智”,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母亲。像我前面所述,魏永康的母亲就是包办一切,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其他的事都不需要操心!
沙拉说过:“中国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不忍心让他们从小体验生活的艰难,也不懂得在适当时机向他们索要,因此最终导致子女们一辈子艰难,一辈子朝他们索要!”
这种“宠爱”熏陶下的孩子,将来多半是个“啃老族”。你不要奢求他能多孝顺你,他不回家拖累你就已经是幸运了。都说养儿防老,最后估计得改为“养老防儿”!
父母自以为是的“爱”,在孩子眼中,也是一种限制,限制他除了学习,什么事都不能做;
限制他只能按着别人的要求去做;限制他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也限制了他将来的人生道路。
同样,也是一种自私,爱孩子爱到感动自己却感动不了别人。以为自己给了孩子最多的爱,却恰恰限制了孩子更多的选择。也许孩子喜欢做家务呢?
父母越怕孩子吃苦,他将来就会吃越多的苦,越不舍得让孩子做事,将来他要做更多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