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探险家雇佣当地向导及挑夫到南美丛林寻找古印加帝国文明的遗迹。那群土著的印加人脚力过人,尽管背负笨重的行李却健步如飞。探险家根本跟不上他们的步伐。三天下来,探险家已累得气喘嘘嘘,但土著人却仍然精力旺盛。
到了第四天,探险家醒来吃过早饭后,催促土著人准备上路,不料此时土著人却拒绝上路。任凭探险家怎样说好话加工钱,但他们就是不动身。

经过了解,才知真相。原来这群土著自古以来便流传着一项神秘习惯:赶路时会竭尽全力,拼命向前冲,但每走三天,便必定休息一天。探险家感到十分困惑。此时,向导很庄严地回答:“那是为了让我们的灵魂能够追得上我们赶了三天路的疲惫身体!”
在当今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在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大时代,在物质生活让人眼花缭乱的今天;确实需要让灵魂有休养生息的时侯。
春节假期匆匆过去了,从昨天开始,许多机关,工矿企业开始上班。许多人在春节期间,忙于拜年,走亲访友。一日三餐大鱼大肉,大吃大喝。不仅身体不能承受之重,灵魂更不能很好地休养生息。我们也该等等被我们的身体抛得很远的灵魂。让身体和灵魂重新聚合在一起。一旦灵魂出窍,那便是行尸走肉!
作为一名教师,可调整自己的心态的时间比其他单位的人要长一些。但每年寒暑假结束后的第一个会议,每任校长必定会强调每位教师,要尽快调整心态和转换模式,适应工作节奏,静下心来,安心上班。这实际上就是要你“收心”,身体跑得太远了,该静下来调整自己了,让身心合一。这样才可以继续上路!
人应该这样,工作时也好,玩乐时也好,应该全身心的。该休息时,就要完全放松自我,让疲惫的身心获得完整的复原机会,让灵魂得以追上充满干劲和尽情放纵时的步调。
掌握工作及休息时的脉动,是让我们持续拥有无穷动力的宝贵智慧。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我们习惯于创业发展的思维模展,习惯于应酬交际的手腕,习惯于匆匆忙碌的脚步,低头向前创业赚钱的手法,绞尽脑汁的运筹,只争朝夕的追逐,逆流而上的拼搏。最后,许多精英英年早逝,许多企业大船早早搁浅。有的人除了钱什么都没有。让人感觉底气越来越不足,表面上看上去像打过玻尿酸的皮肤,但实际脚力不足,内心空虚。这都是因为灵魂没有跟上疲惫的身体之故!
当今社会,总有些人在感叹,这一生该有的都有了,可以内心深处总觉得少了什么?经过长期的拼搏,付出,把身体内部储存的东西,慢慢消耗殆尽。物质富有了,精神却空虚了。身体长期超负荷工作,吃喝过渡,没有自己可自由支配时间。人已到对岸,灵魂却没有摆渡过去。
如今社会,带一只手机可走遍天下。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许多年轻人都是从手机中看世界,长见识。但看纸书的,读经典的人越来越少。中年的我越来越迷茫,为什么我在百度明明打上一个民国或解放前的著名人物的名字而跳到我眼前的首先是与英雄人物同姓同名的某个明星或当代年轻人崇拜的人?难道我们年轻一代真的没有信仰了?!他们的身体永远也不再等待灵魂了?!
今天是正月初八,早早地来到办公室。春节的七天已没有好好让自己的灵魂吸氧了,那么从今天开始,我应该开始静静的看书阅读。离开学还有一星期,我也该让自己的身体和灵魂安顿下来,补充能量。有些东西,是时候应去找回来了,让身心重新走上我所需要的轨道上来。
有句话说:“要么旅行,要么读书。”但我觉得最奢侈的是在旅行途中读书,一举多得,在旅行中读书,既长见识,又开眼界,既锻炼身体,又长知识。灵魂和身体能高度和谐一致。但我现在没有充裕的时间和条件去旅行,让身体上路。但我却可以选择读书一一让灵魂上路。
2019年2月12上午写于办公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