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摊上一个顽童,家长都会觉得:从此以后,自己的生活注定与平静无缘了。
毕竟,能被归类进“顽童”这一群体的孩子,身上很难不表现出某种极为突出的吸睛特质,让你想忽略他们都不行。
顽童是堪比随机万花筒的“超级盲盒”,每个人身上可能都具有一种或几种特质,令人感到难以与其沟通,更难以让其接受他人的建议,做出改变。于是,作者以自己多年来帮助顽童及顽童父母的经验告诉我们——顽童们身上展现出来的特质,很可能是他们之所以会成长为一个特别出色的人的根源。那么,我们究竟该怎么帮助他们将自己身上的特质,打磨的更加适合与家人、与社会上的其他人进行沟通交流,甚至让他人也觉得他们的特质就是他们本人不可或缺的魅力所在呢?
当然,不要指望一开始就有什么办法让你迅速获得成功。如果事情真的这么简单,我们完全不需要专家的建议和帮助。如果确实觉得自己在和顽童相处时,已经开始力不从心,那么,家长首先要摆平心态,好好调整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模式,让顽童觉得家长有能力照顾好自己,也能带着一颗爱他们的心去帮助他们。此外,家长应能够大致归类自己和家中顽童相处中出现的问题,自然就可以好好对照书中专家的建议,选择更适合与自家顽童能够共同进行的相处和改造方式。
其次,顽童们常常只是无法适度控制自己在日常场景里某种情绪或者性格特点的外在表现。而他们为了获得更多的认可和关注,常常难以界定,自己什么时候过于张扬地表现自己容易“制造麻烦”的那部分特质,可能已经触犯了他人的底线,并招致不好的后果。这个时候,自然需要家长们帮忙,尽早进行干预。因此,作者在书中将各类顽童身上的主要特质,大致区分为六种类型,即:操纵型、谈判型、辩论型、冒险型、竞争型、消极型。对每一种类型的顽童特征都进行了归纳,并针对他们缺乏归属感的方面、想要获得什么惯用的手段、家长如何对症下药等方面,都提出了可操作性颇强的建议。
最后,家长们千万不要觉得,“爱是恒久忍耐”不假,所以,为了避免争议,“只要熬到把顽童弄进学校的年龄就赢了,到时候需要头痛的就会是老师,而不是我”。觉得学校的整体环境会以学习成绩为导向,这样就能吸引顽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学习上。但是,这不代表孩子的性格缺陷会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自然消失,反而可能会使得顽童们受到更多刺激后,本能地用性格里最突出的一面来保护自己。
因此,在本书的最后,作者还特地用一个章节讲述了老师可以采取各种方式对顽童进行教育的建议,家长则可以如何同老师共同努力:毕竟,学校里的顽童更多,顽童们也终将走向社会,家长们还是要勇于应当自己的教育责任的,用更多的爱和包容,等待孩子和顽童一起成长到可以面对现实的时刻。
家有顽童,其“斗”无穷。愿每一份带着谋略的特别的爱,都能给特别的“你家的顽童”注入一些新的成长方向,使得他们能够继续活力四射地走在成熟的道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