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運老师关于“在亲民”学术资料研究和个人体会的讲述很全面。我这几天在乘车的旅途中,阅读几次这篇文運老师文字资料,因个人俗事忙碌回到宿舍又偷懒,直到刚才才听完全部音频。总体感觉阅读文字,不如听音频更能接近著作者思想和意境。
1.先说下关于学习著作以及同好者之间交流注意事项。我个人觉得不能不求甚解又不要过于解读,同道或朋友之间交流,抱着开放、宽容的心态,百家争鸣,只要不刻意攻击尤其是人身攻击,点到为止很好。如果解释或论述古今中外圣贤的经典,没有一定学术修养很艰难,尤其是很多经典书籍的智慧上升到了形而上的“道”体层面,我们普通人既没有内在的真修实证,又没有太多人生阅历,很难体认文字背后的真实涵义。恰如易经之于许多易学大家著书立说,怎么说都对,都有“一家之言”,但都不是绝对的对,“只能对一部分(__曾仕强先生在百家讲坛栏目所讲)”。又譬如南师怀瑾先生在讲《圆觉经》中提到金圣叹批注西厢記,如果把西厢记当成淫书,此人非下十八层地狱不可,说此书完全是道书,可以让人大彻大悟。南先生认为金圣叹说的一点没错,会看的人,西厢记、西游记、金瓶梅这些书就是道书,让人大彻大悟,不会看,佛经也能让人入地狱。
2.我个人认为“明明德”与“亲民”即是递进关系,又是相辅相成的,就像是“自觉、觉他”才“觉行圆满”。我们普通人不能做到“无缘之慈,同体大悲”的无量心愿,但能时刻做到或反省自己“明德”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心养性,进而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此句中的“穷、富”非单指财富)。犹如走渐修的路子“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3.检讨下我自己,每次写心得都像打开闸门,滔滔不绝般信口开阔,而不会言简意赅的陈述,如果有影响到各位老师、师兄情绪,在此致歉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