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划水的一天。
“国史之狱”中只有高允不愧为史家典范,死不易辞。
崔浩虽智谋百出,然,遇诘不能辩,终遭灭族之祸,甚是可惜。
东宫拓跋晃欲为高允开罪,高允却不领情,只向太武帝说道:“臣罪大,不敢诓骗。太子怜臣,欲使我活命,所以为我开脱。”
拓跋焘亦叹其为纯臣,只令高允草拟夷崔浩三族的诏令,高允听说后,便搁笔不写,抗命道:“崔浩如有其他罪恶,非臣敢谏。但因实直书犯上,罪尚不至死,何来灭族之说?”
崔浩死后,东宫曾斥责高允道:“我为你脱罪,你竟不领情,以致犯上,事后我每每想起此事,都觉得不寒而栗。”
高允此时却说出了史家心声,答道:“历史记录善恶言行,是为了警示世人。崔浩并无他罪,只因修史,并未违背国礼,不应加诛。我与崔浩本属同僚,崔浩死,臣亦不敢独生。太子恩重,如同再造。臣今幸免脱罪,尚觉愧对故友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