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赫胥黎的警告
对人精神文化造成毁灭的一直是赫胥黎式的方法——通过娱乐麻痹人的神经,从而达到管控的目的。不需要什么外在的“老大哥”,只要足够的娱乐就能使人沉湎,并且就此放弃抵抗。
确实,谁能从一开始就想到“娱乐”是那个“幕后主使”呢。危害似乎总是容易辨认的,我们知道龙卷风是灾难,洪水是灾难,但“娱乐”是多么快乐的事情,显得那么无害,谁能说它有什么过错呢?可是,当我们过于沉溺于此,它却在一步步腐蚀我们。
前几章已经讲了足够多的危害了,这一章还是想来说说我们该怎么办。
首先是了解我们所使用的媒介。作者罗列了许多问题,都十分值得我们思考,因此抄录于下:
什么是信息?它有哪些不同形式?不同的形式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不同的知识、智慧和学习方法?每一种形式会产生怎样的精神作用?信息和理性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什么样的信息最有利于思维?不同的信息形式是否有不同的道德倾向?信息过剩是什么意思?我们怎么知道存在信息过剩?崭新的信息来源、传播速度、背景和形式要求怎样重新定义重要的文化意义?例如,电视会不会赋予“虔诚”、“爱国主义”和“隐私”一个新的意义?报纸所指的“大众”和电视所指的“大众”有什么区别?不同的信息形式如何决定它要表达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我们才能进一步地了解我们所使用的媒介,知道它的危险性,从而降低危险性。不盲目跟从,不随波逐流,而是拥有自己的思考,这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
其次,如何培养这种意识。作者认为这需要通过学校,通过教育。确实,这种意识需要从小开始培养,让它成为一种潜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面对媒介。而学校教育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其实我觉得也不止是学校教育,还有家庭教育的影响,包括环境的潜移默化。不过最初确实应该从学校开始,从学校到家庭再到社会,由点到面,形成良好的大环境。这可能需要很久,但一定要开始有。
我实在对现在“娱乐至死”的环境感到痛苦和难过。媒体为了流量而吃人血馒头,扭曲事实,编造谣言,把一切都当成娱乐的对象。网友也都是看客心理,不了解事实而乱下定论,事不关己因此可以随意评判。明明是严肃的话题,却被包上了娱乐的外壳。经过几天的争吵,又可以再无痕迹。新闻应该真实准确,却因为需要“娱乐”,而充满谎言和欺骗。春秋笔法,夸大其词,无中生有,这些本不该出现在新闻中的手法,一次次被使用。而大众也因为这些耸人听闻的标题和精彩绝伦的内容一次次被勾着走,然后不假思索地开始批判。
不是什么都可以成为娱乐的对象,人也不是只需要娱乐。还是多读书,多思考吧。学习,并且无止境地学习,别让娱乐成为生活的唯一,别被媒介支配,别自愿成为伽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