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我们在外面吃饭,旁边的一个小弟弟哭了。儿子分享自己的糖给他,想哄他开心。但小弟弟不感兴趣,他妈妈也不赞同。儿子第一次遭遇一片好心却被拒绝,有点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做错了的尴尬。我告诉他并不是所有我们的好心别人都会接受或感激,别人拒绝了,也没什么。我们不是为了让人接受或感激才存好心的。
小孩子有时因为语言反应慢,同时也因为他们其实根本不需要为自己解释,常常很多行为会被反应快的大人误解,而莫名被责备或被惩罚。我就常常对儿子犯这个错误,小人之心度了他的君子之腹,常常怀疑他的纯良而错设他的用心。仔细想来自己的心是坏了的。现在他长大了,被压迫得多了时就会反抗,态度和我怪罪他时一样地过激。我想起一个老和尚的故事,说是古时有位和尚捡到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为了养活婴儿,只能抱着婴儿到村里生有婴儿的人家那里讨奶吃。人们怀疑他行为不端犯戒生子,对他诸多责难,他对人的误解只回一句:哦,是这样子吗?后来,孩子的母亲过意不去,出来澄清真像。村民们惭愧自己过去的行为,并佩服和尚的修为,给他诸多赞许。和尚对颠覆态度的众人仍然只回一句话:哦,是这样子吗?
我请求儿子原谅我有时误解错怪了他,同时鼓励他学习故事中和尚的胸襟。提醒他,我们只要确保自己一切行为的存心发自真心的善良,不必在意别人的态度,因为别人看到的多数只是表象加上个人的喜好和臆断。
存心良善才能不畏风雨,坚持自己的选择,不随便更换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