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如果是跟别人话不投机还好办,大不了就少跟他两句就得了。可是跟自己的孩子,总不能你看我我看你,干瞪眼不说话吧?那当孩子不愿意跟你交流的时候,你应该如何入手,才能让孩子愿意跟你交流呢?
我们还是从一个来咨询的实际案例说起吧,先来看看这位妈妈是如何跟孩子交流的:
妈妈:放学了?
儿子:嗯。
妈妈:你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
儿子:还行吧。
妈妈:今天课上的怎么样?能跟得上吗?上次你班主任给我发微信,说你数学不太好,我想给你找个补习老师,还没找到合适的。
儿子:哦,我先写作业了。
说完,孩子就进了自己的房间,关上了房门。
听完这段对话,你一定能感受到这个妈妈,在很努力的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心,但孩子却非常敷衍,甚至有些对抗。和孩子的这种交流模式,让这位妈妈既费解又痛苦。费解的是,原来孩子挺愿意跟她说话的,为什么现在会变成这样了呢?痛苦的是,明明她想表达关心,想去了解孩子的生活,可是孩子却总是摆出一副冷冰冰,拒人千里之外的样子,实在是让她心里难受。那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我们来回想一下刚才这位妈妈跟孩子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对,三个字,“放学了?”设想,如果说有人问你:“下班了?”你能回答什么呢?是不是好像也只能回复一个“嗯”呢?最多,也就再多加几个字,重复一下对方的提问,“嗯,下班了”,表示我接收到了你的问句了吧?但是,交流是一种双向的行为,需要双方有来有往。既然希望孩子跟你多多交流,就不要上来就把这个话题终结掉。所以这问题一:就是这位妈妈在对话之初,就开了一个孩子只能敷衍她的头。
当然,你可能觉得,孩子回来问他一句“放学了?”这不是挺正常的沟通吗?的确,这样打招呼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也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我们现在讨论的是:“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和家长多交流?”也许你说的并不是这三个字,但你提问的方式也是这种封闭式的,只能让孩子简单回应的说话模式,特别是对于和孩子交流存在很大问题的家庭来说,就是不合适的。
我们再往下看,这位妈妈接下来询问孩子在校情况如何,仍被敷衍怼回来之后,她没有对此做任何的处理,而是为了快速化解这种略显尴尬的局面,选择切换了交流的话题。这种做法真的可以打破尴尬,让孩子多跟你交流吗?答案是,当然不会。因为这样的处理模式,会在无形之中给孩子一种非常不好的暗示,让他觉得跟父母就应该如此交流,既了无生趣,又没有什么价值和意义。紧接着这位妈妈又用连环炮般的排比问句,把孩子问的一阵迷茫,只能匆匆逃窜,以写作业为借口逃离现场,还要关上门,以免再给自己找什么麻烦。
你看,仅仅是孩子刚回家这一小段的沟通,就隐藏着多少沟通问题,所以你在平常生活中,更要注意跟孩子的交流方法。
那怎样做,才能帮你打开的孩子的话匣子,缓解他不愿意和你交流的问题呢?今天,我就结合上面分析的原因,分享给你三个方法。
这第一个方法就是,你要多采用开放式的,能够引发对方更多回应的话题,开始跟孩子的交流。尽量避免对方可以简单的用一两个字就可以回答的问话。比如,“放学了”“饿不饿”“作业做完了吗”这类的话题,都是容易让对方简单敷衍回答的。而诸如“你感觉怎么样”“你有什么想法”等开放式的问话方式,就比较容易引发对方大篇幅的回应,从而让沟通变得热络起来。
第二个方法就是,沟通话题不宜过于跳跃,最好是相对比较集中。因为当你选择通过不停的切换话题,来处理敷衍的回应时,不但不会化解尴尬,还会让对方觉得,这种沟通不仅肤浅,而且让人摸不着头脑,心生烦躁。所以,即便对方回应度较差,我们也应该多思考为什么对方缺乏回应,重点是要多尝试如何在不变化话题的条件下,从不同的切入点再进一步沟通。
第三个方法就是,尽可能让对方在沟通的过程中有所收益。这并不是说交流的时候,一定要对方学到什么东西,有时,如果对方可以在沟通中展示自己得意的地方,也是一种收益。记住,愉悦的感受,才是持续沟通的源动力。
如果按照这些沟通方法,前面那个妈妈跟孩子的交流,又会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重新呈现一下那段对话场景。
妈妈:我看你今天放学回来挺高兴的,是在学校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儿吗?跟妈妈也分享一下吧,让我也乐呵乐呵?
儿子:也没什么。
妈妈:没什么都能让你这么高兴呀?那说明你这一天的学习生活还挺愉快的嘛!
儿子:还行吧。
妈妈:我记得上次你这么高兴回来,是因为英语被老师表扬了,让我猜猜,这次是不是数学被老师表扬了?
儿子:数学周测考得还行,老师在课上表扬我了。
妈妈:是吗?真不错!本来想给你请个家教的,没想到你自己就解决了,快告诉妈妈,你是怎么自己解决的?
儿子:也不算是我自己解决的,应该说是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提高上来的。
妈妈:呦呵,还不居功自傲,挺有团队精神的,不错。
儿子:那我先写作业去了。
妈妈:嗯好的,一会儿饭好了叫你。
在这个交流过程中,你可能会觉得妈妈有点儿太上赶着孩子了,有点儿追着孩子尬聊的感觉。但是,当孩子缺乏跟父母交流动力的时候,你就不得不阶段性的追着孩子聊。当以后步入正轨,你学会找寻话题的切入点了,孩子就可以自然而然的跟你聊天了,也就不再需要这样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亲子沟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不是说你只做了一个小小的改变,孩子就一定马上会给你一个多么正面积极的回应。你要知道,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你需要通过一定时间的磨合,让孩子逐渐适应,这就需要你具有耐心和信心。
好了,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开放式话题,永远是聊下去的不二法宝;另外,话题集中,会比较容易让对方深入沟通之中,如果暂时无法深入,不妨尝试通过不同的切入点进行解决,而不是更换话题;最后,沟通过程的愉悦感,会让孩子喜欢上与你交流这件事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