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本书,跟别的书不同,就是有强烈的认同感。字里行间,感觉很多内容就像是自己写的。
首先,是对方的名字,跟我的名字一样简洁。我喜欢这样的简洁清爽。
其次,作者的很多心路历程,我也同样经历过。里边有很多打动我的句子,就像自己想说的,很有共鸣。如果有可能,很想跟“简洁”说,我们做个朋友吧。
现在,就把里边一些有感的句子做一些摘录,就当做书摘了。
1、“我一直是一个活得比较混沌的人。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凭感觉生活。一直这样生活的原因,大概是因为混沌的生活让我更好过一些。”这段话特别能概括我的生活状态。我也一直在混沌中生活,没有太多规则限定,一切随心。
2、“无忧无虑这个词,在我的青春中并不存在。”的确如此。我回忆下自己的青春,似乎塞满了烦恼,塞满了心事儿。因为太敏感,对这个社会有太多的触觉和感受,最终导致自己的脑子每天都被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想法塞满了。尽管回头来看,当初恐惧的东西都不存在,以后也不会发生,但当时的烦恼和困扰都是真实存在的。已经变成记忆。
3、“现在想起来,我人生中购买欲最低的时候,应该是初中的时候。”对于我而言,现在想想那时候的衣品,都觉很好玩儿。记得我母亲手很巧,会缝纫。每年春节,都会给我添置一套她亲手缝纫的衣服。有一年,她给我扯了一些橙色且上面带闪闪银色的料子,给我做了一件偏襟的褂子。扣子都是那种布扣子,是她手工做的。我现在还记得那时候穿上的心情,真的希望全世界都看到。毕竟,在那个年代,在家里姊妹四个、自己排行老三、只能捡拾姐姐衣服的状态下,那件母亲亲手裁剪的衣服,给我带来了长久的亮色。后来,因为美感太缺乏,在最该把自己捯饬得靓丽的高中和大学时代,自己却土得要命。
现在还很奇怪,为什么那个时候土得不忍目睹,竟然还有很多男生喜欢。唯一的解释,可能“土”的不仅仅是我,是那个时代的审美吧。只是,自己错失了购买衣服的一大乐趣,那可是身为少女的特征之一,“比阅读更真实的爱好是买衣服,那是一种世俗的,热腾的,当下的,激情的,现实的快乐”,可惜这种快乐我在最该体验的时候错过了。很喜欢文中对买衣服的一些总结:“衣服只有一条界限,好看与不好看,在这之上,就是买得起和买不起。好看是修炼出来的,买得起也是。”
“穿得漂亮,然后去做所有你想做,要做,必须做,不该做,以及可做可不做的任何事情”,
但可惜,我跟作者一样,大概终究只能做一个懒人了。这种懒让我只有在青春期经历了一段欲望的折磨。而现在,“我希望我的文字比我穿的衣服漂亮”。
4、“我研究生毕业后,在第一家杂志社工作时,主编对我最不满意的一点,就是说话声音太小了。”其实我也是这样。因为说话声音太小,导致开会的时候,我说的话几乎让人听不到。它已经成为我的软肋和短板。好在,我现在已经不为此事所困了;一是作为俩孩子的妈妈已经修炼成精,脸皮厚如城墙;一是作为自己,已经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5、作者有一个篇章的题目就叫“我已剪短我的发”。感觉这个跟我很契合。留了很久长发的我,突然觉得没必要去照顾这些头发,就把它剪短了,其实没有任何情感因素,只是为了方便、清爽。但剪短之后,问题来了。首先,习惯我长发的人,会非常不习惯我现在的样子,从他们的表情就能看出来。其次,似乎跟我“温婉”的形象不匹配。毕竟,在大家的眼中,长发等同于温柔,而温柔,也被刻板定义为“温顺”和“脾气好”。真正的温柔应该是什么,有人这样定义:温柔是一种内心的温暖,并没有柔弱的感觉,恰恰是因为内心强大,所以不忍心把别人放在尴尬的境地里。
6、关于化妆:素颜面对大海是一种体面,享乐放松是一种体面,打扮起来美得不可方物也是一种体面;内心丰富、对答如流是一种体面;自得其乐、不碍他人也是一种体面。不管化不化妆,都有这份不被他人价值观裹挟的自如。
……
其中还有很多共鸣的内容,就不再一一尽数。
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价值,就是书的最后,简洁引用她一位采访者在书里的那段话:我深陷文字之中,一字一句经营。所有念念不忘,耿耿于怀的事情,我都想写出来,都想弄明白它们为什么非要占据我的记忆不可。
而简洁写了这本书,就是在书写她的念念不忘和耿耿于怀。
于我,也应该做这件事情。一定会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