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提起苏格兰,我心中总会泛起一阵感慨。
苏格兰人,似乎永远秉承着粗狂豪迈的个性。他们觉得苏格兰从诞生那一刻起就是自由的,从不归属于哪个国家,某个政权。
所以,当英格兰将他们并入自己的领土时,总有不愿屈服的苏格兰人,用尽一切方式来抗争。因此过去的数百年间,这座古老的城市浸润着悠久的凯尔特文明,也饱受着血与火的洗礼。
作为首府的爱丁堡,又似乎是苏格兰历史的一个缩影。
它位于东海岸入海口,是南部低地的中心,具有良好的地理优势。黝黑坚硬的岩石峭壁、沉积数公里的火山灰,突显了苏格兰人磅礴硬朗的气质。古老城堡构成的旧城区,与乔治亚风格新城区的相互辉映,又让你感觉在远古与现代文明中来回穿行。
其实对爱丁堡人来说,这些并不是最为称道的。他们最大的骄傲,是诞生于这里的一座世界级研究型大学——爱丁堡大学(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建校历史
1582年,学校在国王詹姆斯六世与市议会的共同努力下开始筹建。它是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之后的第一所市立大学,最初名为“唐尼斯学院”,同时也是苏格兰的第四所大学。
因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浪潮的席卷,爱丁堡大学逐渐成为学术中心和欧洲主要大学之一,享有“北方雅典”的盛名。它分为分学院和新学院两部分,其中旧学院是法学院和欧洲研究所所在地。自然学家达尔文、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哲学家大卫·休谟等人的学生时代,都在这里度过。
办学实力
鉴于历史、规模、教学质量的综合影响,爱丁堡大学在2015/16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居第24名,在2018/19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居全球第18名。
英国官方每7年发布一次的2014REF英国大学研究排名中,高居全英第4位,仅次于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和剑桥大学,它也是唯一同时担任罗素大学集团、科英布拉集团,以及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成员的苏格兰大学,可以说,它是名副其实的英国超级精英大学!
这里产生过28名诺贝尔奖获得者,2名图灵奖获得者,4名英国首相,其中就包括了温斯顿·丘吉尔。
图书馆
爱丁堡大学图书馆成立于1580年,它的馆藏书十分丰富,规模堪称苏格兰之最,其藏书总计达到350万册。这些书籍里不乏大量的珍品,所以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很多国家的学者也因这个缘故,不惜千里跋涉来到此处。
它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地方,就是图书馆系统是由市内数个图书场馆组成,所有场馆间由计算机网络连接。通过其网络,学生可使用馆内的电子数据和藏书,这样一来,他们便能更容易的获得想查阅的资料。
爱丁堡大学的主图书馆位于爱丁堡大学内的乔治广场附近,主要为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医学和兽医学院提供服务,同时也向注册身份的外界人士开放。
最早的学生报
爱丁堡大学曾创办了世界上最早的学生报刊The Student,它期初只是个非常小的周刊,其投资不过两便士。但是到了二十世纪的70年代时,这里来了一位新编辑,名叫Gordon Brown。
大家对这个人熟悉吗?没错,这个人就是在三十年后担任过英国首相的布朗。
而这家报刊最善长播发轰动性新闻,尤其是八卦当红明星的隐私。
比如像《哈利波特》的女作家J.K罗琳。
当年在The Student经历了千难万险,经过对罗琳不间断的调查后,他们有了一个惊人发现,那就是她在成名前,曾度过了一段穷困潦倒的艰辛岁月。
这段历史对于罗琳而言本想埋藏在心里,永不对任何人提起。但无奈因The Student的大肆宣扬,使这段历史又被爆出。这则爆炸性新闻为报社带去了丰厚利润,而罗琳也因此更加痛苦。
知名中国校友
辜鸿铭
辜鸿铭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汉学的中国第一人。
他从小就能熟读、背诵莎士比亚戏剧,10岁开始留学欧洲,先后在英国、德国、法国进修。其中,他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学习时间最长,攻读英国文学。他同时还学习希腊文和拉丁文,在爱丁堡大学图书馆遍读这两种古老文字的书籍。
23岁毕业的辜鸿铭已经获得了13个名誉博士头衔。而此时,他的学习重点开始转向“国学”。辜鸿铭将《论语》、《中庸》、《大学》等儒家经典著作翻译成英语和德语,并致力于向西方宣扬中国文化。
1885年后,辜鸿铭回到中国,他笔耕不辍地用外语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并狂热地支持儒家文化,几乎成为儒家在西方的“传教士”。他用英文写成的《中国人的精神》几乎成为儒家版本的“圣经”,从而在西方掀起热潮。
张曼玉(Maggie Cheung)
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大使,2011年被授予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2007年2月,她入选《纽约时报》评出的“2006年度世界影坛22位伟大表演者”;4月,担任第6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同年,获得第1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杰出贡献奖。
苏格兰的历史,是一部不断用纷争、抵抗谱写的书。这片土地虽经受了百年磨难,但他的人民却始终将光明与自由,当做最终信仰。尽管科学思想跨越了整个世界,让时代发生了改变,这里的人们依然没有抛弃最初的信念。
不屈服,为自由而活的理想,融入每个苏格兰人的血液。但和以前不同的是,他们将一腔热血用更理性,更艺术的方式进行表达。
就像爱丁堡大学,当年苏格兰人为独立而战的意志,依然飘散在整个校园。凯尔特民族的自信、勇敢与顽强,更是推动着这座大学向更广阔的科学领域前进。
是时代让他们懂得了转变。
曾经,他们的先辈用长矛利剑打造出强大的力量;今天他们明白,永无止境的科学才是真正可以依靠的武装。
不列颠岛的百年纷争已暂归平静,英勇的苏格兰人生活也趋于平常。而他们追寻自由的梦想却并不遥远。因为不久将来,一切的希望,必将在爱丁堡大学实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