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曾经在一门选修课上,听一位女老师讲《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大意是这样:
表面上看,题目里说了是“送林子方”,但诗句里,丝毫没有送别的意思。常见的送别诗,比如《别董大》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送元二使安西》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而这首诗里全都是写景,如果抛开题目,光看字面意思,哪里是什么送别诗,全诗尽是些西湖景色风光多么好,莲叶多么绿,荷花多么好看,丝毫看不出来杨大诗人是在送别。
这就好像,你第一次出远门,朋友来送你,或者你父母送你,不跟你说要保重,路上注意安全,照顾好自己,常回家看看,却一个劲儿跟你说”今天天气真好啊,这盆花真好看……“,你什么感觉,是不是怪怪的,你到底是来送我的,还是来看花儿的。
为什么是这样呢?首先,这首诗的背景是,林子方作为皇帝的秘书(直阁秘书),被破格提拔,升任地方官。大诗人杨万里作为小林子的上级领导和朋友,劝小林子不要离开京城,可是,这事是皇上定的,想劝又不能明说,于是,杨万里写了这首千古绝句。
西湖指代当时的首都临安、政治中心,六月指中心城市、热门岗位,接天、映日,”天“和”日“,都是皇帝、天子的意思,无穷碧、别样红,就是前途无量、职场红人的意思。
所以,全诗翻译一下,真实意思是这样的:
临安毕竟是天子脚下,政治中心,官场上最炙手可热的地方,风光位置,与天下其他地方不可同日而语。
最靠近天子的工作岗位,才能够前途无量;依仗着皇上的光芒,才能够成为帝国官场、职场上的大红人。
这样读下来,是不是意思清楚多了,大诗人杨万里在劝林子方不要离开京城,在皇帝身边、在京城做官,才能前途无量。
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明明全诗都在写景,题目却说是在送别。
林子方收到上级领导、朋友、大诗人的亲笔送别诗,当然非常高兴了,一看,“好诗!好诗!好诗啊!”。但是,他并没有读懂背后真实的意思,还是开心的到外地去上任了。有学者研究,此后,林子方在正史里就消失了。
当然,这种解读是否符合杨万里的真实意思,是不是后人的牵强附会,也难以定论。要真想知道杨大诗人的本来意思,恐怕只有穿越回去,当面问问他老人家了。
这种解读到底正不正确,暂且不论,但是,它是一个结合文化语境,能够自圆其说、逻辑自恰的一个解读。
当时我听到这个解读的时候,有如当头一棒,似乎三观都受到了严重冲击,才恍然觉得,原来这么多年,从上小学到现在,这首诗根本没有读懂。
此后,我才不断地意识到,有一些本以为已经学懂的东西,其实并没有学懂。再后来,又渐渐意识到,一些本以为已经学懂的东西,其实是错的。还有一些本以为已经学懂的东西,角度是非常片面的,观点是非常狭隘的。
此后,才渐渐明白,学过的知识,要时常更新,思想和观念,要经常反思。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很多本以为已经学懂的东西,其实并没有学懂,尤其是学校里课本上的知识,老师教的知识。
我说的,不是学校里学了,当时没学懂,后来懂了的知识,而是,本以为已经学懂的东西,突然发现,并没有学懂;本以为已经学懂的东西,突然发现是错误的、片面的,对我来说,这种冲击力比前者大得多。
在学校里,没学懂的东西其实有很多,都自己认了。按以前的教学、考试体制,课堂上学的东西,课本上的、老师教的,如果全都学懂的话,估计所有人都能考上重点大学、甚至清华北大,应该不成问题。考试之所以考不出好成绩,其实就在于很多知识并没有学懂,这都自己认了。
学过的东西没有学懂,就已经令人沮丧。但是,更加悲催的是,本以为已经学懂的那些东西,有一天发现也竟然没有学懂,甚至是错的,这就更令人沮丧了。
学过的知识,要时常更新,思想和观念,要时常反思。可能有些人早就深刻的理解了这些道理,但我是直到上了那堂课之后,才深刻的意识到这个问题。这可能和我的学习经历有关,初中之前,所学的知识几乎百分之百来自于课本和老师。小时候,虽然也常常背”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但是从来没有怀疑过老师教的是不是都对。小学时,老师年龄都很大,也很严厉,从来都不容置疑。因此我上学时,哪怕是到大学,几乎从来没质疑过老师,课堂上也很少提问。
过去上学的时候,一方面,老师的水平有限,另一方面,也是时代的局限性,我们也不能苛责老师。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普及以前,知识传播的速度跟今天不可同日而语。我上初中的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互联网也没有普及,当时学校里只有一台多媒体设备,也只有个别老师会使用。
可想而知,那个时候,老师们的知识、思想观念,更新是极慢极慢的,甚至有些老师的知识从来都不曾更新过,也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跟得上自己学科的进步。因此,老师讲的东西并不一定都是对的。
当移动互联普及、智能手机普及,10亿国民接入互联网后,知识传播的速度是爆炸性的,一个热点话题,几个小时就能触达数亿人群。这个时候,知识传播的速度飞快,个人学习的途径也很多,老师也必须快速学习,否则可能跟不上学生的进步。
这是时代的进步,不过,对于个人来说,也更加要求学过的知识,要时常更新,思想和观念,要时常反思。
这有助于自己,也有助于教育,否则,可能答不上孩子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