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是什么?

作者: 马范桥人 | 来源:发表于2018-04-01 11:58 被阅读176次

            四月,是我当年下乡插队的时间,每年到了这个时候都会想起我和弟弟离开父母到马范桥插队的情景,今天把我前两年写的一篇文章发表出来,也是为了纪念。

                                                                                                                         —  题记

           知青,这是一个特定历史下产生的特定人群,特定称呼。随着历史车轮滚滚前进渐行渐远,知青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作为知识青年这个特殊群体,这一段特殊经历正在被历史的长河淹没,而作为一千七百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中的一员,虽然我只是这场运动中的一滴水、一片树叶,微不足道却不可能忘记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我要趁着记忆还存在的时候,把我的知青生活记下来,那是我的,因为知青的生活是无法复制的。

           当年毛主席一声令下:“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我们不得不背井离乡,离开城市、离开父母上山下乡,而农村那一片广阔天地就成了我的人生大学堂,无怨无悔是知青回忆中最常用的词汇,但我而言,无可奈何才是最准确的描述,因为我们无权选择自己的生活,这是我们这一代的宿命,我们只有认同接受并勇敢地走下去……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颗颗年青的心,在那样一个充满理想色彩的年龄,在那样一个贫穷的、没有金钱物欲的特殊年代,演绎着自己别样的青春年华、别样的浪漫爱情,演绎着自己不一样的人生。

            知青下乡插队,已经过去了几十年,当年的风华正茂,如今已霜染两鬓。人生之旅不可逆,秋过去了是冬,冬过去了春季却不会再来。岁月给知青的生命留下深深的痕迹,也给社会留下些许的印痕。当年的老知青正在退出历史舞台,不奢望那段知青岁月有什么轰动效应,只希望有人读懂它,用历史的目光看待它,珍惜那一份永远抹不掉的烙印,一个已经有些印迹模糊的特殊岁月!无论知青后来成了什么人,那段经历总是人生最有分量的里程, “知青”成了这些人一生无法舍弃的名字。

           知青是什么?虽然同为知青,不同的人走过了不同的道路,每个人的体验和感受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现在知青中诞生了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他们对知青生活的理解更多一些是对人生艰辛的领悟,更多是吃苦耐劳的品格意志的磨练,更多的是对中国社会和人民的了解。然而对于大多数的知青,那段岁月过去之后,他们错过了很多机会,失去了许多现代竞争社会应该具有的资质,生活对他们仍旧是那么的艰辛,很多人在市场经济的潮流中沉淀到了底层,只不过他们已经变得更加坚忍不拔。

            农村这几年给我留下点儿什么?我觉得应该这么说:比较艰难的生活对意志品质是一种锤炼,底层的生活对国家和人民的理解更为实际。从我的家庭环境来说讲,生活在国有大企业的大院里,作为干部子弟,虽然我们从小没有什么过于优越的生活,但客观讲毕竟是有一些特定环境的生活内容。事实上从一生下来到今天,应该说生活最困苦的一段还是在农村,那是一个经年累月的过程,但是我并不认为那是一段必要的过程,更多的知青在苦难中获取的所谓优势在新的时代并没有多少用处,而岁月留下的劣势多数人都不能克服这种缺陷,让他们逐渐的边缘化了,也许现代的人们是很难理解的。

           我们下乡,从比较优越富庶的城市一下子面对的就是社会最底层的,甚至在中国农民里头最困苦的一群人。当然这个也是很难得的,这才会有更深入对人民的了解、对中国国情的了解。直接跟老百姓生活在一起,你就能很直观地看到生活的不平等、命运的不平等。这个感觉到我离开马范桥时特别明显:他们还要留在那块土地上。他们表达的生活理念,是一种忍耐认命,受苦人活一辈子就是这个样子。他们的欢乐,他们的悲伤,就拴在这么大的一个天地里。通过下乡,我对那种不平的感觉很强烈,当我们为自己的命运感到悲叹的时候,才会真正体会到身为一个农民的命运有多么宿命式的无助。

           也有许多人对知青表达的困苦嗤之以鼻,好像是你们在农村劳动了几年就回去了,整天哭天抢地矫情的大谈悲苦,让那些生于斯长于斯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情何以堪?著名的作家贾平凹就写到:“他们不应该到乡下来,我们就该生在乡下吗?”“知青吃了一点点苦,所以写了很多东西;农民吃了很多苦,所以什么都写不出来。”其实这是一种非常片面的看法,知青的痛苦源自文化环境的落差和归属缺失,从城市现代文明一下子回到了落后的农耕生活,都是掉到了坑底,自然是从高处掉下来的摔得更痛,原来就在那里的人无法理解那种痛。与肉体的痛苦相比,精神的煎熬是更厉害的折磨,我一直记得我的村支书对我说的一句话:“这里不是你们的家,可我也没办法送你们回家。”他理解我们想回家的愿望。

           我们生活的那个时代,走到了今天看起来,色彩是如此的复杂,那是一个黑白颠倒的年代,那是一个充满了悲剧色彩的英雄崇拜的年代,以至于今天人们看起来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异,满怀豪情的青春无悔,苦难相伴的蹉跎岁月,悲叹诅咒的血色黄昏,苍凉悲壮的浪漫人生,如泣如诉的凄惨生活,我们自己看待这段历史时,都不能不带着亲历者刻骨铭心的感受。到今天对大多数人来说,能够心态平静地过好下半生才是最实在的愿望。虽然知青回城了,知青们已经融入了社会的各个阶层,知青的历史却好象还没有终结,知青情结真是一个罕见的历史现象,我只能感叹自己在走过了知青岁月之后还是一个幸运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无求品自高: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对那段时光有痛彻心扉的体验。
        无求品自高:@无求品自高 不管人家怎么评说,历史无法改变。
        马范桥人:知青的事情到现在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不管出于什么心态和回顾,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几个人会让自己的的子女重蹈覆辙,人骗不了自己的感觉。
      • 翰墨莱馨:此文很客观的表达了对那一段历史事件的回顾。这类文字还是很少看到,因没有经历,不好评说。但对最后一句话还是理解的!那是那一代人命运的分水岭。在以后的岁月里,那一段难忘的经历对不同的人的意义是大不相同的。~~这就是历史,无法改变,只能面对了。
        马范桥人:谢谢朋友的来访和赏评,这段时间身体欠佳,迟复为歉。知青的事情到现在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不管出于什么心态和回顾,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几个人会让自己的的子女重蹈覆辙,人骗不了自己的感觉。
      • 无限好_a54c:按平面标准来看,知青的生话比很多普通农民好多了;但按立体看,知青的痛苦感受更强些,当地农民落差小,知青落差大。不过,都是人,都需要改变。
        马范桥人:其实和农民比起来,大多数知青的生活条件绝对要好于农民,知青的痛苦来自于希望的破灭,看不到前途,因为大多数的知青都不想在农村过一辈子。上山下乡也许对于那些有志于仕途的人也许是必要的,毕竟底层的历练那也是他们事业的一部分,而对于大多数的知青只能是蹉跎岁月。
      • 海上高原:顺便说一下,我也曾是知青,祖藉浙江,后支边去内蒙古,去时十五岁,在那儿生活了八个年头。
      • 海上高原:此文很好!比那些整天喊着"青春无悔"者的思维更具实际意义。知青运动实际上就是"文革"的一部分。所以说,既然"文革"是荒谬的,那么,知青运动当然也无任何进步意义可言,再说得透些,甚至是反动的。现只因种种原因,对"文革",包括对知青运动,始终是半抱琵琶犹遮面,这也是人们对如此明了的问题,却看法不尽相同的主要原因。
        马范桥人:谢谢朋友的来访和赏评,这段时间身体欠佳,迟复为歉。知青的事情到现在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不管出于什么心态和思考,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几个人会让自己的的子女重蹈覆辙,人骗不了自己的感觉。
      • 雨青0066:洪新在网上转载了一篇诗歌,我现在转贴过来,请大家共享。
        为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而发表的诗歌《什么是知青》

        诗歌 什么叫知青

        原创:沙鸣
        改编:陈志学

        什么是知青?
        一个貌似简单的命题,
        你要问一百个当年的知青,
        就会有一百个不同的回声。
        我想,谁都难用一个定义把它说清!
        什么是知青?
        好想能说清却永远说不清!
        那是用青春换来的记忆,
        那是用热血与命运的抗争。
        那是用生命铸造的战歌。
        那是共和国的同龄人的总称。
        有人说,知青是无知,无能、无奈的代名词。
        也有人说,知青是有情有义有担当的时代英雄。
        我们是那个特殊的年代造就的特殊的一代人,
        我们用千万个豆蔻年华换来祖国母亲的康宁。

        什么是知青?
        知青就是一帮涉世未深的毛孩子,
        开创了共和国第一次人口的大迁徙,
        知青就是一群羽翼未丰的小燕子,
        无奈地闯进了命运的漩涡和风雨中。
        知青就是扒车逃票,忍饥挨饿的难民,
        挣扎着与贫穷,与磨难苦苦抗争。
        知青就是知识的种子,文明的使者。
        给穷乡僻壤的山乡带去了一抹黎明。

        成也知青,败也知青。
        酸甜苦辣酿的一壶酒啊,一言难衷。
        喂肥了牛羊的是知青,
        喂死了牛羊的也是知青。
        盖起了房屋的是知青,
        整塌了房屋的也是知青。
        敢爱敢恨的是知青,
        好心办了坏事的也是知青。
        有情有义的是知青,
        欠下了孽债的也是知青。
        知青这杯陈年的酒,越放味儿越浓……

        什么是知青?我也说不清!
        众说纷纭起,结论大不同。
        身居高位的知青说:
        那是一段人生难得的宝贵练历。
        名声显赫的知青说:
        那是一场耐人回味的人生体验。”
        腰缠万贯的知青说:
        那是一次人生拼搏的热身训练。
        出国留洋的知青说:
        那是一种对生命价值的浪费。”
        企业下岗的知青说:
        那是一辈子坎坷经历的开始。
        各有各的境遇,
        各有各的理解,
        各有各的诠释。
        各有各的纷争。

        什么是“知青”?
        如果是学术课题,就让社会学家去研究吧。
        如果是政治命题,就让政治家们去考虑吧。
        历史既不不能复制,也不会重演。
        反正我们已经走过了这段艰难的路程。
        我们亲吻过祖国的江河、大地,
        我们享受过战友的友谊、亲情,
        我们亲历过乡亲的无私和大爱。
        我们分享过丰收的喜悦和欢腾。
        这些就足够啦
        因为我们本来就没有把多少奢求留给自己。
        奉献,
        永远是“知青”这面旗帜上永不退色的风采。
        忠诚,
        就是舞动这面旗帜的劲风!
        马范桥人:下乡的前两年还好过,还有热情和期望,越往后越难过,尤其是看不到意义,找不到出路。有时候想到,那些没吃没喝在农村呆了十年的老知青,我们还是幸运的。洪新转的这首诗和我想的差不多,只是我没有那种豪情。
        微光_b073:说起知青,当年都是为了响应毛主席提出的“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作为的”。以及“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在农村战天斗地的一代人。对于我们曾经当过知青的人来说。无论历史曾给予我们怎样的幸与不幸,他都已经成为历史已经远离我们而去。我们已经变老,让我们珍惜如今美好时光。过好今后的老年生活。这才是我们。……知青。!
      • 渴死之水:你是被命运眷顾的人,当然也离不开你的天赋和努力,大多数人都已化作了一个悲怆的符号。
        马范桥人:知青这段生活难以忘怀,每个人的眼里都有不同的理解,走到今天,我们曾经的知青怎样能过一个安稳的晚年,才是我们期待的。

      本文标题:知青是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vvo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