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孩子的学习力与判断力,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坚实的基石。
然而,有时候,我们作为家长或老师,却在无意中剥夺了孩子的这两项能力。
作为家长的你替他朗读,替他思考,替他判断,替他决定……久而久之,孩子的学习力与判断力就这样一点一滴的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写到这里时,我突然想到,在我读书时,有一次语文老师居然让我一字不差的抄袭某位同学的作文。或许,她对那时的我已经彻彻底底失去耐心了吧……
父母有时会担心孩子犯错,以为那么做是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却不知这是一种伤害。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孩子的能力会被剥夺得一干二净,还会让孩子逐渐对父母产生依赖。
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但不要100%的替孩子做决定。同时,在保证人生安全的前提下,适当的让孩子犯点错误,也能让孩子成长。
因为,体验与试错本来就是人进步与成长的方式。
郑渊洁老师从小就对他的儿子郑亚旗说:
“我只养你到十八岁。”
另一句话是:
不盲从权威,敢于质疑,有自己的主见。
这两句话的背后,是郑渊洁老师对儿子独立生存能力的培养和期待。
他早就明白,孩子总有一天是要独立面对这个世界,因此,从小就让亚旗明白,你不能一直依赖我,在这个过程中还刻意让他独立思考。
在我眼中,天底下最考验耐心的有两件事:照顾病人与教育孩子。
我自认为还算是一个有耐心的人,但在这两件事情面前,都曾败下阵来。
我,还要修行。
有时,我们对待陌生人有着无与伦比的耐心,但,我们对待最亲的家人却大呼小叫大喊大叫。
正所谓:不教作业母慈子孝,一教作业鸡飞狗跳。
这种做法,无疑会让孩子感到迷茫和恐惧,从而丧失了学习和探索的勇气。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孩子,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尝试,去失败,去成长。
更进一步,一个人的生存能力是怎么被剥夺的?
很简单,让对方依赖你就行了。
我们怎么舍得对自己最亲的人,下那么“狠”的手呢?
从小到大,就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仅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自己的决定自己做,自己的责任自己扛。
一旦孩子明白并且践行这些道理,孩子的未来,还需要担心吗?
李圣杰在《手放开》中唱到:
我给你最好的疼爱是手放开。
虽然是一首情歌,但此刻放在这里,倒显得相当贴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