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本性

作者: CNMaxwell | 来源:发表于2019-04-28 01:41 被阅读0次

        闲暇时候总避免不了回想以前的人或事情。可能是习惯问题,与人聊天时,我会有意识的观察他的谈吐气质,思考这个人是那一方面在做主导。由此判断出这个人说话走不走心,带没带假面具,从而初步判断他的话可信度有多少,我怎么去应对我们之间的话题。

        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性格使然。本性的重要在于它可以造就一个人,亦能毁掉一个人。说到这我突然莫名想起上帝让其死亡,必先令其疯狂。类似于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我想这就是本性的魅力。

        鲁迅先生说“女性的天性中有母性,有女儿性;无妻性。妻性是逼成的,只有母性和女儿性的混合”,这是女人本性。本性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但对于整个人类发展史来说,每个体又不是很相同,我曾看过杨绛女士写的一篇文章《人的本性是什么》很受启发,现在想跟各位探讨一二。

        很多人对于本性的认知都存在本质主义思想,认为事物本身是一成不变的,是恒定的。而这种认知其实是错误的,我们看待事物要从各个方面的关系去观察它,才能更好的了解。就如这本性,我们更应该用构建主义思想去看待。其实唯不变的就是变,人对事物的辨别从热力学定律来讲就是熵增过程,进而促进认知结构的发展。

        当每个生命呱呱坠地时,我们会看到婴儿的微笑,很富有感染力。法国人称之为天使的微笑。但这种微笑不会持续很长时间。随着婴儿的成长,这种谜一般的微笑渐渐的消失。

        我觉得本性的产生分两方面,习惯(外在,可变)和基因(内在,不变)。两者多少都有外在体现,唯一不同的是外在习惯吸收大部分日常的行为学习;而内在基因是化学激素调节,它是与生俱来的。

        孟母三迁,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孟母三次搬离住地,也是因为不想让儿子沾染上坏的习惯,这是外在习惯有力佐证。所以说习惯的养成十分重要,积跬步,才能至千里。人的行为学习会跟着外界的变化而变化,这些行为学习会潜移默化变为习惯。正如当我们还是孩子时,我们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可能记不起吃过什么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当你再次吃到它,会再次唤醒你的味蕾和回忆。因为他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你的骨头和肉。

        我们都玩牌,有些人玩时无论好牌坏牌,外在表情相差无几;有些人却压抑不住自己的情绪,嘴角上扬,手抖,坐立不安等外在表现。这就是内在基因因素,这种机理是无法通过后天行为学习调节的。

        说到这,不得不提两个重量级的人物。孔子的人性善论和荀子的人性恶论。

        孔子说,人之初,性本善。孔孟之道是尊崇人的本性开始是善良的,认为人性在天生的善,因为人天生就有恻隐之心等四种善端,这四种善端扩而充之的话,就变成仁义礼智四种道德,人就可以为善了。这与我说的内在基因不谋而合。

        荀子的人性恶论,他认为人性格本来就是坏的,只是善于伪装罢了。这是人后期的行为学习导致的结果,没有任何人生下来就是小偷,也没有人天生就是警察。这都是要靠后天的行为学习循序渐进养成的,也就是俗称的习惯。

        从事物发展的角度来讲,当一种思想出现,必然有它本质的原因。然而如果没有因素的诱因,它的改变是微乎其微的。所以无论性善也好,性恶也罢,在人一出生时是没有体现的。我更觉得他们说的都是外在习惯问题,这点我觉得老子道德经中的“上德不德”点的很透彻。

        没有客观诱因的情况下,人们很自以为然的把主观作为其辨别的依据。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情况下猜测的问题都是错误的,这都是人的主观臆断。

        在这社会中,有的人求名,有的人求利这些都是人的本性。佛家的贪嗔痴也是对本性的一种约束,可见本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有一部分是在社会冗杂学习中产生的。又比如孔子说养不教父之过,当然这就说到家庭的教育对于本性产生的影响。本人觉得家庭学校对于人本性的塑造直观重要,孩子前期产生的行为习惯,对于其将来有深远的影响。这里要提到一句俗语,人们都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孩子会打洞。我们先把血统论、出身论暂且放到一边,难道龙生在来的孩子天生就有当天子的本性吗?我想不尽然吧,古代的皇帝,可以说儿子众多,能当上天子的也就一位。尚且还选择品行端正的。而陈胜吴广起义时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更是道出本性其实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本性在婴儿之初时不受外界污染,这是所谓的天性。由内在基因控制,但这段时间是比较短暂的;到了孩童时段,行为学习作为主导,让人养成不同的习惯。这时候就要去扶正他,就如一颗小树苗,如果早期不剪去枝叉,那么直到其长成,再去修剪已经不做成效。

        说到这里,还需提到教育问题,对于孩子的教育,大多数家长是没有什么耐心的,孩子一哭闹就没了招数,然后就是对其不分青红皂白的一顿打,美名其曰严父出孝子。我觉得这是大不可取的。家长觉得孩子懂得没有自己多,就不去跟他讲道理。然而我们有没有想到,我们已经参杂了很多世俗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但孩子不一样,他们没有经历过社会的熔炉,并不知道用我们的思维去理解这个世界。这时就需要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去理解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想法。

        我们总会提到的一句话是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样,又乖巧,又懂事,对人温和儒雅。而自己的孩子,为什么做不到,不断的去责备他。回头想一想,我们在他的身上有花费了多少时间去引导呢? 四分之三的家长说到这就会觉得我天天忙工作,忙应酬哪有时间去管,我想您已经把这本末倒置了。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孩子的成长,倒是应该把自己的事放一放。

        我曾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夫妻因为感情问题,双方协议离婚。他们膝下有一对双胞胎儿子。哥哥跟了母亲,儿子则随着父亲一起生活。男人是个一无是处的人,未离婚前,到处赌钱还欠下了一屁股的债。而女人却是从小生活在比较富裕的高知家庭,父母对儿女的教育很重视。当时这对双胞胎刚满两周。

        离婚后,男人还是和以前一样,把小儿子留给了他的老母亲。而女人则是亲自带着大儿子,对于儿子的一切问题都耐心的回答。

        最后小儿子不到二十岁因为聚众斗殴被关进监狱,而大儿子在母亲的关心下成为了著名律师。

        从这个故事我们不难看出,后天环境对本性的影响是很大的,我们更应该试着从孩童的角度去思考他们提出的任何问题,小时候很多孩子都会提到我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而我们父母的回答却是要么捡来的,要么天上掉下来的。这种不负责任的回答,会给孩子一种模糊错觉感,时间长会错带他们的三观。

        所以人的本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的生活习惯,思考方式很多都受后天的影响。我们很羡慕那些出口成章的人,他们难道都是天生就有这么好的文采吗,显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说人的天性固然重要,但是成长时的习惯更要注意,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要时时悬于心中。

                      四月二十七日 深夜

                          写于家中

                                   

相关文章

  • 本性论

    有人说,当你改变不了环境,你因该改变自己。 诚然,人是需要求变的,来适应社会的变化,环境的变迁;思想和观念亦是如此...

  • 本性自足论

    前 言声明一下,我写的这篇文字,不属于当今科学所研究的范畴,或者说是当今科学尚未涉及到该领域。属于非常边缘的东西。...

  • 《论猫的本性》

    问猫的本性?三岁的小朋友都知猫的本性是抓鼠,猫与鼠是天敌,猫抓鼠果腹。 二十年前,昼伏夜出的鼠辈经常打破我们的美梦...

  • 《论人的本性》

    人都有两面性,一面是自然属性,一面是社会属性。我们经常说的人性,重点是放在了社会属性。 威尔逊本人有一个“牵狗绳”...

  • 随笔l论人性

    论人性 人同情弱者,不喜欢弱者,也喜欢弱者。 本性喜欢虚荣,理性讨厌虚荣。 人们讨厌强者,但也喜欢接近强者。 本性...

  • 焦点父母课堂洛阳第二期分享第三百六十五天

    论人的本性 一一培根的文章 本性往往是藏而不露的,有时会被压抑,但却很少能被易移。强行压抑只会使本性在压力消失后更...

  • 味之本,水为始——读《中国美食哲学》(27)

    人之初,性本善。既然古人在论人时,就追本溯源,讲究人的本性是什么。那么对于食为天的“食之味”来说,自然有研究它本性...

  • 人的本性是善还是恶?

    中国古代除了性善论,性恶论,也有无善无恶论。 性善论是孟子提出来的,孟子认为:人之为善,是他的本性表现,人之不为善...

  • 《成功、动机与目标》第2章

    信念 渐进论:本性难移,在乎别人的肯定 实体论:挑战、犯错 环境:提示、触发点,目标有吸引力、积极向上

  • 人的本性

    今天要分享的书名是《论人的本性》,本书讨论的核心问题就是人的本性是先天决定的还是由后天文化决定的。现在科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本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wkr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