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说什么(樊登读书会)

道德经说什么(樊登读书会)

作者: 侯少_1c2f | 来源:发表于2019-08-02 11:10 被阅读0次

    樊登:

    大家好,我们现在是在西安高新区的创业咖啡街区的樊登书店,为大家录制本期的新书——《道德经说什么》。《论语》和《孟子》我们在樊登读书里边都曾经解读过,那么这一次我找到了最合适的人选——西安交通大学的韩鹏杰教授。

    欢迎您,韩老师!韩老师带来了他的新书——《道德经说什么》。说实话,这本书是我向韩鹏杰老师定制的,韩鹏杰老师是我上大学时候的教练,我们夺得1999年国际大专辩论会的冠军,韩老师就是我们的总教练。他讲课特别棒,不用讲稿,所有的原文都随口就说出来。我这样讲不会给您太大压力吧?现在还可以。

    樊登:

    然后我就说我们看了市面上那么多《道德经》的书,很多都有一点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大家读不懂,觉得《道德经》是该读的,都听说非常好,但是光那个开篇第一章就吓坏了。人们说你懂《道德经》,那“道可道,非常道”什么意思?你解释一下,就读不懂。所以我说,韩老师你能不能给咱们把这八十一章逐字逐句地讲解一下,后来韩老师真的讲了这门课,并且把它形成了这本书。我翻了一下,全是口语化的讲解。我看您开场就说,这本书的写作逻辑是要先讲明白其人,再讲其书,再讲其道。那咱们先讲讲老子这个人吧。

    韩鹏杰:

    其实我们不管了解哪一本经典,有个问题是绕不过去的,《论语》也罢,《孟子》也罢,《道德经》也罢,我们得先了解一下这个作者。了解哪些内容,对我们了解这个经典最有帮助呢?因为关于作者可能有很多传说,大家要进行过滤,选最重要的,和这个书关联最密切的。所以我在这个地方主要是两个方面来了解这个人,一个就是这个人的职业背景——老子这个人是干什么工作的。不同职业的人看问题的角度和方式,有很大的不一样。第二个我们还得了解一下这本书的写作背景,这是我非常强调的,也就是这些话到底都是对哪些人讲的。了解这个问题,后边我们才能够进一步深入地去研究。

    所以我从实际的角度,来了解老子这个人的职业背景。我给他定位为,他既是一个史官,又是一个教官。老子这个人是做官的,做什么官呢?守藏史。看守的守,藏起来的藏,史官的史。一个呢,他掌管图书,他知识渊博。一个呢,他掌管档案,他见识广,智慧高。另外就是在朝廷里面做这样的官职,所以朝廷里边那些大员们、周王室的子孙们,有问题都喜欢向他去请教。于是我们就搞清楚了,其实这本书就是坐在对面的那些人问的问题,然后他给予的答案。合适的时候,把这些答案再整理、概括、总结、提炼、升华,形成的这样的一本著作。

    樊登:

    不是在老子出关的时候,被人摁在那儿不让过关写的。

    韩鹏杰:

    传说这东西,我们不要过多渲染。其实在哪儿写的并不关键,问题是这些话是给谁写的。

    樊登:

    是他这么多年,问答的过程当中记载下来的。

    韩鹏杰:

    对,其实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老子比孔子大20岁左右。在他们那个时代,书几乎都是对话体。就是《道德经》本质上,也是一本对话体,和《佛经》一样。

    樊登:

    等于删掉了提问的部分。

    韩鹏杰:

    对,不仅删掉了提问的部分,连对面坐的是什么人,叫什么名字,他把这也都省略掉了。只是把这些答案,概括、整理、提炼、升华所形成的。但有一点,你看《佛经》里边,经常佛祖在给谁回答问题的时候,他是会把名字说出来的,比如说须菩提、舍利子。其实在这个地方你仔细看,他对面坐的什么人,在书里也写得非常清楚。

    樊登:

    比如说呢?

    韩鹏杰:

    比如说,现在你翻到第十五章。十五章开头的第一句话就是,已经说清楚了,坐在他对面的是什么人。“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所以坐在老子对面问问题的第一类人就是士,天子、诸侯、大夫、士,也就是基层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这就是坐他对面的第一类人。

    樊登:

    也有人说,这是帝王书。

    韩鹏杰:

    对,坐在他对面问的第二类人就是王。你可以把他叫诸侯王,也可以把他叫作帝王。

    樊登:

    那这藏在哪儿?

    韩鹏杰:

    你看三十二章,“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候王直接出现了。你说《道德经》这本书是给谁讲的?你不要听别人说,自己去书里一看就清楚了。这段话是针对谁的,给谁讲的,说得明明白白。

    樊登:

    对,就是要解决当时的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

    韩鹏杰:

    就是要把这些士和王培养成圣,比如《道德经》最后一章,“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就是说圣就是好领导,一个好家长也可以叫作圣。其实我觉得你给小孩讲的很多东西,要提倡让小孩多看一下这样的书。家长尤其是这样。所以它这逻辑非常清楚,把小家长、大家长培养成好家长;小领导、大领导,培养成好领导。这是他的职业背景和这本书的写作背景。

    樊登:

    对,那就讲讲这书的概况。

    韩鹏杰:

    书是这样,我就说其中的一个问题。因为其他的包括这个书的分章,包括经典本,书上都有介绍。我就说一下这个书名。这个书名它不得了,原来这本书没有名字,就叫《老子》,加个书名号就完了。后来,这有人就开始琢磨这本书到底讲什么。发现其实这本书别看有五千多字,可它翻来覆去就只讲了两个字,就是“道”和“德”。“道”字在这本书里重复出现了将近80次,只有5000字,你想这个比例不得了。“德”字在这本书里边也重复出现了将近50次。

    问题最关键的,我现在还是这样认为——直到现在“道”和“德”两个字,依然是我们文化中最重要的两个字,依然是我们修身齐家,乃至于日常工作、日常教育最重要的两个字。你发现了吧?我说了几次都是把“道”和“德”拆开来说的。我这本书里边讲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千万不要用我们现在“道德”这个词来理解《道德经》里边的“道”和“德”这两个字,那就太狭窄了。

    樊登:

    对,咱们先说“道 ”。

    韩鹏杰:

    在这本书里这个“道”,从来没和“道”、“德”两个字并列过,都是分开讲的。“道”,你刚才说的《道德经》第一句话就说“道可道,非常道”,所以好多人一看这个就吓跑了。其实它讲的非常简单,就是告诉大家我这本书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完整的一句话不能分开来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是完整的一句话。“名”是什么?名就是语言和逻辑,就是定义。

    樊登:

    “道”是实质。

    韩鹏杰:

    对,它用这个工具来表达。你知道咱们都经常讲“子非鱼”的那个故事,先秦时代那个老跟庄子辩论的惠子那一派,后来就被人称为名家,就是这个名,就是研究语言和逻辑的。语言和逻辑,我们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个工具都是有局限的。你何况用来表达“道”呢?“道”是高大的,是深刻的,所以叫“常道”。“常”就是规律,一旦用语言和逻辑把它讲出来,它就变得不高大了,不深刻了,就这么简单的事。“道可道,非常道”,因为“名可名,非常名”。

    樊登:

    这个辩论在柏拉图跟苏格拉底他们那时候也有。

    韩鹏杰:

    名和实的关系。

    樊登:

    就是柏拉图跟苏格拉底认为,你们把真理变成了文字写在书上就已经变味了。

    韩鹏杰:

    对,其实这个意思都是一样的。但是你得追问下一步,那怎么办?你既然要给别人讲道,你不能用语言和逻辑讲,用什么讲呢?用形象,给大家一个形象,要讲个故事,大家自己来悟道。所以你看中国历史上这些有智慧的人说话从来不直说,都是给大家一个形象,讲个故事,让你自己来领悟。一个好老师也是这样,不是把事情都给大家讲得那么清楚,而是引起大家的兴趣,大家自己来悟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你名师指路;名师指路,还得自己来悟。最后还得落到自己头上,自己来悟道。

    所以他告诉这个事之后,后边你就可以来了解,这个老子怎么讲道呢?老子这个道有两层含义,我个人认为有两层含义。高的这层叫天道,万物的本源叫作道,也叫作母,母亲的母。宇宙的规律叫作道,也叫作常,就开头那个“非常道”的那个“常”,也叫作常,这是天道。

    关于天道的部分,有什么正能量?你想,“文化”这个词应该分开来读,“文”得先摆在这儿,就像你讲的这些好书,文得先摆在这儿,慢慢它才能化,化入他的内心,化入他的血液。现在这个小孩,你让他读《道德经》这样的文章,读这样的书,他还怕大家读不懂,他每当看到一个高大的事情的时候,他都发现母亲这个“母”字都在。潜意识里边对母亲就会有一种尊重,对母亲有一种尊重,对生命就会有一种敬畏。

    你翻到二十五章,我们来看这二十五章,你看是不是每当说到一个高大的事情的时候,母亲这个“母”字都在吧?

    樊登: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就说这个里边,每当他说到一个高大的事情的时候,他都喜欢用母亲这个“母”作为形象,你自己就可以领悟,道生万物和母亲孕育生命、养育生命不是一样的吗?母亲就代表了道啊。一说到这个高大的事情,母亲这个“母”字都在,那我刚才说的对母亲有一种尊重,对生命有一种敬畏。因为一种文化连母亲都不能尊重,连生命都不能敬畏,那还能尊重什么,敬畏什么?所以我觉得形象特别好,万物的本源叫作“道”,也叫作“母”,宇宙的规律叫作“道”,也叫作“常”。

    你记得咱们1999年辩论的时候,路一鸣和郭宇宽都引用过那句话,“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那段话,那个“常”不就这个“常”吗?规律的意思,高的那层。低的这层叫人道,大家反而更加有兴趣。它给我们的形象是什么?就一个形象,大家自己都能领悟出来,自己的小孩都能领悟出来。

    老子讲这个道,落实到人道部分,他要告诉我们,就是你说我们走在道上,什么事最重要?要解决什么问题呢?有哪些问题是我们必须面临的,要解决的呢?走道的时候。

    樊登:

    方向。

    韩鹏杰:

    对,第一个问题就是方向和目标。第二个呢?那走道是交通,得有规则,都靠右走。在规则基础上还得走出境界来,所以老子讲的人道,第一个问题是方向和目标,第二个问题是规则和境界,第三个就是边界和底线。走山路的时候不得有边界吗?越界不就掉到深渊里了?所以他就给我们一个走道的形象,后边事他不说了,其实他认为我们都能领悟出来。小孩这一点比我们大人有时候做得更好。所以他讲这个道,你看多清楚,两层含义,高的这叫天道,本源、规律,这个是哲学层面的。低的这层叫人道,方向、目标、规则、境界、边界、底线,这不就领悟出来了吗?就用形象来领悟这个“道”,这是“道”。“德”字更简单,大家自己写一下就清楚了。双立人,我们一起走在道上,比如咱俩一起走在道上。

    樊登:

    两人一块儿走。

    韩鹏杰:

    以前有一个偏旁,是多人行走的偏旁,就双立人上边还有一撇。后来这个偏旁,被走之旁和双立人所取代了,那个偏旁不用了,意思还在。可以这样理解,我们一起走在道上,下面是个“十”字,遇到十字路口的时候怎么办?那不是四,那是目,那是眼睛倒过来。最早的目就这样一种写法,眼睛要盯着前面那个道,不仅如此,大家还要同心同德,自觉自愿地追寻那个道。德就是按照道去做,按照道去做就是有德,不按照道去做就是失德。所以这两个字必须拆开来,不能合到一块儿,所以讲的是这样一个逻辑。

    樊登:

    中国古人讲“德者得也”,你都按照这个道走,才能各自到达目的地,才能得到。

    韩鹏杰:对,获得的得。大家知道,当年荀子和王弼解释,这个“德”,都是“德者得也”,获得的“得”。按照孟子的说法,就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你看这三个字排列的顺序,按照道去做,就是有德,就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和信任。不按照道去做,就是失德,就会失去大家的支持和信任。这不就完了吗?

    樊登:

    就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

    韩鹏杰:

    对,它就是讲,你做任何事情都得按照道,把道放在德的前边,道在前,德在后,一切才能顺理成。这就是《道德经》这个书名的含义,我觉得它不仅告诉我们这两个字的含义,而且告诉我们之间的这个关系。所以《道德经》非常强调的一个逻辑,就是“道在前,德在后”, 你才能顺理成章。

    樊登:

    它一共八十一章,而且不像我们现代的书从一步一步推出来的。所以很多人就找不到抓手来理解这个问题。在您看来《道德经》里边最重点的几个,概要性质的概念是什么?

    韩鹏杰:

    是这样,就刚才你说到了这本书有八十一章,这个八十一章是后人分的章,这个在总结的时候,是有一定的内在的逻辑的。八十一章,这第一章,我把它叫作序言。比如说我们写一本书,序言是告诉什么呢?告诉大家我这本书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我这本书最重要的概念是什么。序言跟别的书不一样的地方在什么?所以序言里边,开头就讲那个表达方式,“道可道,非常道”,因为“名可名,非常名”。

    好,我加了两个字,这个是。后边就告诉大家,我这里边有一对重要的概念,叫“有”和“无”。

    樊登: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韩鹏杰:

    对。正确的断句应该是,“无,名天地之始”,“无”,逗号,来定义天地之始。对,“有”,名万物之母。

    樊登:

    也有人说是“无名”,逗号。

    韩鹏杰:

    唉不行。因为这个“名”是定义的,因为这里边一对概念,不是“有名”和“无名”,是“有”和“无”。

    樊登:

    对,我同意这个。

    韩鹏杰:

    所以,你比如说,你樊登跟我没啥大差别,这身体体重比我重一点,还是我比你重一点?但是我们俩的差别在精神世界,对,就是每一个人跟另外一个人精神世界都是不一样的。没人能了解别人的精神世界,这就是“无”的妙处。所以拿“有”观察的是它的边界,我们多重多高。

    樊登:

    “故常有,欲以观其徼”,“徼”就是边界。“常无欲观其妙”。

    韩鹏杰:

    对,无的方面观察它的妙处,然后老子就说,谁懂得用这种方法来观察事物,谁水平已经就很高了。那个字叫玄。

    樊登:

    玄而又玄。

    韩鹏杰:

    玄是天的颜色,还没到玄而又玄,玄是天的颜色。说你啊,懂得用有和无这一对概念来看待事物。我们看的人不仅是美丽的外表,还有有趣的灵魂,就这个就了解到事物的妙处。然后我们的外表其实只是一个,这个高低都差别不大,边界。谁懂得用这个来解释问题,谁就已经是有点哲学水平了,叫玄。玄是天的颜色,比喻深刻,深远。但是这本书的妙处不在这儿,它最后又告诉我们四个字叫“玄之又玄”。

    樊登:

    “众妙之门”。

    韩鹏杰:

    对,啥意思呢?就是说在有和无这一对概念里边,谁懂得用大家经常被忘却的那个部分,无的那个部分来观察事物,谁就了解了这本书的妙处,也就了解了中国文化的妙处。你数数看,无心、无色、无味、无形、无为、无用,这些概念一了解,中国的文化的那个高的妙处就了解了。

    樊登:

    画画的留白。

    韩鹏杰:

    对,那不是就是“计白当黑,虚实相生”吗?无的妙处,白的妙处。我问大家一个问题,问你一个问题,你说这个水的味道是什么味道呢?真水无香。这个《道德经》三十五章就讲,“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其实最高的味道是没有味道。大象无形,这个知道,无声胜有声,这不都是?大音希声,大音希声的道理。对,所以这本书的妙处,众妙之门就在这儿,你在后边找,最后一个很高的词叫无为,无为不是不做,是无的作为,无用是无的作用,那你这样才能够了解这本书的意思。

    所以最后这话最妙了,钱三强的父亲不就叫钱玄同吗?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个序言就告诉大家,我这本书后边讲的涉及到无的概念,都是这一系列的重要的概念,了解这个,就了解了这本书的妙处。这是第一章,序言。第二章是啥?第二章是目录,很多人老翻译第二章,不对。第二章把后边要讲的,从哲学角度讲的六个最重要的问题列出来了,看到了吧?有无相生,一对;难易相成,两对;长短相较,三对;高下相倾,四对;音声相和,五对;前后相随,你看,六个。这六对概念,内容都是列出来了,都是在后边讲的。你选其中一个,我们在后边找,看它具体在后边哪个地方。

    樊登:

    这是个目录啊!

    韩鹏杰:

    目录,就是他古人虽然写书没有明确的东西,但他就是按照这个东西,按照这个逻辑,有意无意按照这个来排的。

    樊登:

    那比如说音声相和。

    韩鹏杰:

    对,他讲是这样。这个叫声,这是木声,我们这是肉声,敲金属叫金声。然后它不是有音吗?哆来咪发嗦拉西,音阶,宫、商、角、徵、羽,这样才能形成和谐的音乐。因为这两者有差别,它才能形成和谐的音乐。你喜欢讲古希腊,咱们以古希腊人为例,毕达哥拉斯,毕达格拉斯有一次看那个竖琴,他就觉得他发现了宇宙最高的奥秘。为什么?那个竖琴琴弦长短不一样,不一样,它才能形成和谐的音乐。这叫和,就是有差别的统一,它有差别的形成这样。当然讲这个,我们没有比较具体的例证,我们换一个,前后相随。

    比如一般人理解,有前才有后,有后才有前,你在前边,我在后边跟随就完了。可是你看看那个后边讲这个问题,讲得多深刻。看一下第七章,你看它具体的内容在第七章论述的。

    樊登: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韩鹏杰:

    对,你看,后其身而身先,这就讲前后的问题。什么叫后其身而身先呢?就说你越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大家觉得你这人可交,觉得你领着大家,大家不会吃亏。越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大家越往前推你,这就是老子讲的事。一个人做一个团队的领袖,什么好处都想抢在自己手上,什么利益都想自己独占,那就完蛋了,最后大家就把他推倒。这就是说,你越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大家越跟随你,这叫前后相随。

    樊登:

    外其身而身存,就你越是无我……

    韩鹏杰:

    你用“无我”这词用得好,大家都知道为什么好?越是把这些身外之物置之度外,不属于我的我不要,反而存在的状态能更好。因为过贪的人,最后的结局大家都知道,如果你觉得这一段讲的时候,还只是一句话不够,那我们再看一下六十六章讲得就更加清楚了。什么叫后其身而身先呢?“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想要站在上边领导好下边这些人,那你在语言上一定要谦逊、谦让。

    樊登: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韩鹏杰:

    看,这话讲得多清楚。想要在前边领导大家,那就要懂得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这样的领导做起来是什么样,这样的家长……

    樊登: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韩鹏杰:

    在上面,大家不感觉到有压力,在前面,大家不感觉到是个祸害。你看,这不就是前后相随的道理?前面就四个字,可是内容都在后边来论述。

    樊登:

    最后一句更有名,“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韩鹏杰:

    对,乐推而不厌,大家都往前推,不厌烦,不讨厌。所以越是无私的人,其实最后更容易成就自己的私心。这本书不给大家讲大道理,它告诉大家的都是一些现实,事实。你只要懂得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就很容易理解这个道理。

    樊登:

    就像马云,人采访他说竞争对手是谁,没有。没有竞争对手,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韩鹏杰:

    你看这个第二章,目录。那我们讲完了序言,目录,再找重点,非常好找。其实《道德经》这本书,大家不要相信任何人给你说的重点,你自己去看书。它重点有自己强调的方式,第一种强调的方式就叫首尾。比如说我们看最熟悉的第八章,上善若水这一章。我给它的断句是这样的,上善若水,逗号,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冒号。因为后边讲的都是善利不争的。

    樊登:

    还真是,我在别的地方没见过冒号。

    韩鹏杰:

    对,冒号。后边都善利不争的,你得问这道理在什么地方吧?你看看最后这句话。

    樊登:

    下边等于是一个排比句,来说明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韩鹏杰:

    水七条,两个事都在善利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你看我为啥这样断句呢?你看最后这句话,因为他这一章就讲两个事,善利不争。善利这个事不用告诉大家,大家都知道,可是不争这事解释解释就没了。你看最后一句话,老子就提醒,我上边不仅讲善利,还有不争这个事。最后夫唯不争,夫唯是语气助词可以不要,故无尤。所以没有忧愁烦恼。

    他讲完之后,这一章的重点你都能找到,他这一章强调的就两件事,善利不争。容易漏掉的部分,他在后边会告诉大家。如果你觉得这一章还不是很明显,那我们再找一章为例,二十二章。

    樊登:

    “曲则全”,冒号。过去大家把这个“曲则全,枉则直”,是作为一对出现的。

    韩鹏杰:

    这就不行了,曲则全,冒号,后边全都是曲则全的表现,不管那几条都是。怎么知道的?你看最后一句话,这是他自己告诉我们的,不用我们说。

    樊登: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韩鹏杰:

    你看他最后告诉你,我这一章就讲这三个字,这不是他自己在这儿强调的吗?所以谁说都没用。我觉得《道德经》这本书,就是自带注解。

    樊登:

    而且在二十二章里边又出现这句,“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韩鹏杰:

    对,这是重点。你看,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个重要的方法叫重复。重复最多的还不是这个,我给你说一个重复最多的。看下五十一章,12个字。最后这一段,“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生就是创造,是拿天地说事,创造了万物,但是它不用占有的态度来对待。它只为我们提供条件,阳光、雨露、空气、土壤,万事万物自由生长,生而不有。

    我们做事也得这样,效法天地精神,叫为而不恃。不管我们对别人多有作为,哪怕是有好处,有恩德,也不能把这个当作一种倚仗,凭借,甚至勒索的手段。这个恃,我跟你说,前天我去老君山,他们都把这个写成“为而不持”,坚持的持,整个意思就错了。

    樊登:

    写成提手旁了。

    韩鹏杰:

    对,竖心旁,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做家长也罢,做官长也罢,千万不要认为我们能主宰自己儿女,主宰自己属下的命运。一旦有这个想法、做法,结果就是反目成仇。在这五十一章,你再翻到第十章,你看最后是不是一模一样?这不是排版排错了。这就是有意识地强调,所以不用别人告诉你什么是重点,逮到机会就重复。所以为什么我老说老先生,这本书绝对是个老人写的,已经有点喋喋不休了。但是喋喋不休的时候,就体现出他的良苦用心,这是第十章。你再看第二章,就这么一段,我只说往前翻,五十一往前翻,后边还有,就这么一段话。

    樊登:

    还有,“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所以我觉得读书最好的,是向着经典,就去看原文,谁说都不要信。包括我说的,你就是根据它自己,就是本身书自己作的注解,这就是第二种强调重点的方法。第一个叫首尾,第二个是重复法。我们再来说第三个,第三个重点的方法就是正反,我们就拿一章为例。那我们看一下六十七章,因为六十七章里边大家熟,首先六十七章讲它有三宝,慈、俭、谦让。

    樊登: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

    韩鹏杰:

    这就是坐在老子对面那个人问老子,就跟老子讲你这把道讲得太大了。听不懂,我听不懂。老子就说那你听不懂,我给你打个比方,道就像风一样大象无形。这人说好像不像,似不肖,就好像不像。然后老子就说,那好,现在也不给你打比方了,把我的思想概括到最后,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就剩下三个方面,这是重点。“一曰慈,慈故能勇”,不能单独解释那个慈,两个相互限定。“二曰俭,俭故能广”,陪养成节俭节制之风,这样才能长久持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这不就后其身而身先的意思?才能不断地成器、成长、进步。正面讲完了,你看下边是不是从反面再来。

    樊登: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韩鹏杰:

    对,正面讲完了从反面再讲,告诉大家现在人都怎么做的呢?没有这种慈悲之心,反而到处炫耀自己的勇敢,没有培养出节俭节制,还想长久持续。对,舍后且先,不肯把自己的利益舍掉,反而老想在前边领着大家,老想做这个。最后结果,死矣。你看这就是重点。所以我跟大家再说一下,读这个书,为什么要读经典,读原著?读完之后你自己都有自己的判断,它自己把重点都强调得非常清楚。所以这本书我跟大家再强调一下,一点都不难读,你只要知道这本书是怎么写成的,话都对谁讲的,然后知道他这本书的序言、目录,然后知道这书里的重点。重点的方法,一个就是首尾相互呼应、强调,一个就是不断地重复,逮到机会就说。第三个就是正反。

    对,你看,如果我们知道这个书,它的序言、它的目录,知道怎么去找重点,最后我们再把它概括一下,可以用最简单的几个字来概括,就像刚才三宝,慈、俭、让一样。最后你给别人讲的时候,你不能这样讲,没有那么多时间。

    这《道德经》讲什么?我先从大的方面跟你讲,《道德经》讲道、德、天、地、水五个字,道、德,我们前面说过了。天,自强不息;地,厚德载物;水,上善若水。通过三个形象,大家就悟出来这里边的大道。道、德、天、地、水。

    樊登:

    这您得详细讲一下,就是这个天和地的这个故事。因为古人学天地,那为什么我们要学天地?

    韩鹏杰:

    对,是这样。咱们陕西那个张载你知道?叫为天地立心,天地本无心,可是我们中国人,出于对天地的敬仰、敬畏,就是通过天地的形象树立起我们这个民族的价值观。二十五章,最后这段话大家都耳熟能详,“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前面这三句话九个字,出发点都是人。人法地,要厚德载物;人法天,要自强不息;人还要敬畏天道,效仿天道。

    樊登:

    就是古人讲的“天无私负,地无私载”。

    韩鹏杰:

    对,所以利用天地的形象树立起我们这个民族的价值观。前面这三句话,九个字,加一起就叫道法自然。道法自然不用另外去解释,前边这个九个字,就是道法自然的具体内容。道法自然就是前边这九个字的概括。自就是本该,然就是如此,自然的意思就是本该如此。你看,这不就是这样吗?人应该效法天地的精神,敬畏天道,这就走在正确的大道上了。道本该如此。

    樊登:

    就像我们学数学说,这是公理,不证自明,不用证明了。

    韩鹏杰:

    你说这个倒是对,你看数学那些公理,有的东西真没法去证明,但是大家有这个才能建立一个体系。天地的精神你也没办法去证明,但是大家通过形象领悟出来的,大家都认可是这样。我们这个民族,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其实都在强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像很多人说的儒家自强不息,道家消极无为,不是。你看这个里边它也强调。

    樊登:

    那回到生活的智慧这个层面,就是您说道的生活应用这部分。您觉得《道德经》里边,最重要的智慧有哪几项?

    韩鹏杰:

    回到生活中,我觉得是这样。首先我们说,道家本来像老子,坐那个位置就是史官。这个史官阶层,清醒、冷静、理智。后来有一个史官叫班固,我们陕西人,班固、班超,还有鼓楼那个班昭都一家的,班固在《汉书·艺文志》里,概括出来四个字,就说“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兴衰成败,祸福存亡之事,然后知”,知道什么?四个字,“清虚以自得,卑弱以自持”,概括出生活中的用的智慧,四个字,“清虚卑弱”。我又加了三个字,“本反无”。

    你可以给大家讲的时候,用那五个字,“道德天地水”,给小孩讲这个最好。给成年人讲的时候,那就讲“清虚卑弱本反无”七个字。清就是冷静,宁静致远。虚就是虚怀若谷,谦虚。卑就是善于处下。弱就是柔弱胜刚强。本就是刚才讲过的尊道贵德。最重要两个字,反就是反者道之动,懂得换位思考 相反相成的道理。无就是大象无形,无用无为,也可以按照这七个字来讲。这是生活中用到的智慧,可以往高了讲,讲到哲学层面。对,天道,也可以往生活中讲,人道,“清虚卑弱本反无”,七个字。

    樊登:

    那其实这七个字,跟水的德性都很接近。

    韩鹏杰:

    对,所以我们说,你可以用形象上善若水来讲。比如讲那个心善渊,就是讲清净。

    樊登:

    我记得您有一次演讲的时候,把水的德性最后扩展到了十个德性。

    韩鹏杰:

    对,那个还加一个“柔弱胜刚强”。那以柔克刚,但是那个是等于说智慧的运用,还不算一种德。它可以叫德性,不是它的品德,我是按照这个第八章,是按照它这个就当时这七条来讲。

    樊登:

    咱把这个水的德性讲讲,因为我听过,所以我这么说大家听不明白。您给大家讲讲,这水的德性为什么那么重要?

    韩鹏杰:

    那我们就翻到第八章来说一下,第八章讲上善若水,这是老子拿天地的形象,给大家打完比方以后,觉得这个天地还是有点远。所以生活中的具体的运用,拿一个水来这个形象传达给大家。所以他在这里边讲了,水两个最重要的品质,一个是善利,一个是不争。善利万物而不争,那么后边他讲了七条,都是善利不争的表现。第一条,水是去大家最不喜欢去的地方,它到那儿干吗去了呢?把那个地方的污浊洗净,在那个地方滋润万物,所以那三个字叫居善地。这个善是动词,行善的意思,不是好。你要把这水去的好地方,跟它意思完全相反,水去的是最不好的地方。

    樊登:

    其实是“人性之好善,犹水之就下也”。

    韩鹏杰:

    对,往下走。所以你看居善地,居于行善之地,这个是《道德经》上善若水这七条里最推崇的。就那个字,几,几于道,最接近道,这第一条。第二条叫心善渊,就是那个清的那意思。渊就是深,水深才能安静,水深才能沉淀,所以一个人要拥有智慧。两个条件,一,清净、宁静、安静,才能产生智慧。二 要会沉淀,像深深的潭水里边的那种感觉,静水流深,心善渊,宁静致远。第三条叫与善仁,与就是给予,仁就是平等仁爱。我们在给别人东西的时候,哪怕对别人有好处,有恩德的时候,千千万万要注意我们的态度,不管我们对别人的好处多大,恩德多广,如果这个态度是不仁的,居高临下 盛气凌人,施舍者的态度,那也会做成一种伤害。

    樊登:

    孔子说“色难”。

    韩鹏杰:

    对,说色难就是与善仁的这样。因为孝敬父母最难的是这脸色,我们接待顾客也是一样,很多人一看你的脸色,你的东西再好,他都跑了。就像水一样,你看水它不管我们身份如何。大家口渴的时候,喝它的时候态度都是一样的。所以你看林语堂先生,说到苏东坡和陶渊明。他说陶渊明是一堆照彻古今的烽火,其实我们自己想一下,陶渊明有什么?做官也没做好,彭泽令都没做好。回去种地,那种地种好也行。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你看,把地都种成这样了。诗就几十首,文章几篇。可是为什么大家那么喜欢他呢?

    这个人人格伟大,与善仁。他做官的时候,他家里小孩没人照顾,给自己家里小孩请个仆人,然后给他儿子写个字条,大儿子写个字条叫,此亦人子也,以善与之。现在很多人有了一点位置,你看,对人呼三喝四,对清洁工,吃个饭的时候,对这些服务人员,这就违背了与善仁的态度。坡老,大家都知道他那句话,我上可陪玉皇大帝,我和玉皇大帝在一块儿,我没觉得自己有什么卑微。我下可陪卑田院乞儿,我跟这些农夫走卒、贩夫乞丐在一块儿,我也没觉得自己有什么高贵。这不就与善仁吗?下一个言善信,潮信,拿潮水比喻讲信用。

    樊登: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韩鹏杰:

    对,看它钱塘潮到那几天就来了,如约而至。所以言善信也是拿水来比喻,讲潮信。正善治,这个正和政治的政是通假字,咱们都知道政清如水,好的政治,对好的政府的期许,就是政清如水,正善治,正善治,事善能,你看水的本事多大?我们人也应该如此,应该有多种多样的本事。

    樊登:

    水,水力发电机。

    韩鹏杰:

    对,各种各样的,反正对我们个人而言,多一份本事就多一份尊严,事善能。最后一个动善时,动善时,掌握机会嘛。该静的时候静,该动的时候动,过不去的地方绕过去。动善时,所以你会看到,它是在从不同的角度,有的时候用形象的角度,有时候用概括的角度,其实讲的道理都非常简单而明确。它哪害怕大家不懂,这个角度讲完了,换个角度说,前边讲完了,后边说。

    所以这里边重复的地方太多了,所以有人就说,你把《道德经》八十一章最后两句话读懂了,这书就读懂一半了,有道理。因为它整个书讲的道理就是这样,就是八十一章最后这两句话。

    樊登: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潘基文引的不就是这两句话中的八个字吗?利而不害,为而不争。你那次讲书讲了一个词叫落幅,就读书的书的落脚点,你看,这就全书落脚点,就落到这个地方了,它就有了根基了。所以其实我一直跟大家说,这《道德经》这本书不难读,我们知道话是对谁讲的,然后抓住重点。然后还有一点你会知道,读这本书最大的妙处在哪儿,就我们用的很多成语都是从《道德经》里边出来的。比如说虚怀若谷,旷兮其若谷。比如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比如说死得其所。

    樊登:

    犹犹豫豫。

    韩鹏杰:

    对,十五章,“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犹和豫是两种动物,讲它们行动的时候非常小心谨慎。现在我们变成一个贬义词了,其实在《道德经》里,犹和豫这是正面的,叫小心谨慎。

    樊登:

    您这么一说,这本书似乎讲的这个核心宗旨就是这些条。然后我们如果真的愿意下一番功夫的话,可以把这八十一章慢慢地拆开了,按照这些条罗列出来,看看它用多少种方式说一个道理。

    韩鹏杰:

    是,比如说某一个字,它会用多种方式来说。就是你刚才问了我那个冲字,就说我们可以找一个字,都非常好玩,“道冲,而用之或不盈”。这是第四章,道冲,大家不知道冲是啥意思。

    樊登:

    令狐冲。

    韩鹏杰:

    对,令狐冲、任盈盈不是出自这儿?

    樊登:

    对,任盈盈,这俩名字就来自这一章。

    韩鹏杰:

    对,那么我们可以找一个形象,就是瀑布水往下冲的时候,它的力度无穷无尽。对,底下只要满了,它就再流出去还照样,这形象。可是你仔细研究就这么一个字,妙处太大了。你看一下冲的那个写法。

    樊登:

    两点水,一个中字。

    韩鹏杰:

    二中,《笑傲江湖》里,后来令狐冲不是到梅庄的时候,叫风二中,是吧?冲字拆开,这个二,两点就是阴阳,那个中就是中和,阴阳两者中和,相互作用,就是这个冲的包含的意思。你有疑问吗?

    樊登:

    所以您的解释是,道是阴阳两者相互中和。

    韩鹏杰:

    对,道,阴阳两者相互作用,它的作用是无穷无尽的,用之不盈,无穷无尽。如果你有疑问,我们来看一下,拿另外一章来解释一下。那章话大家都知道,四十二章,你只要一念就知道了。对,四十二章。就说你前面没有明白这个冲,或者你自己有理解,你不敢断定。你看一下四十二章。

    樊登: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韩鹏杰:

    对,你看,道生一就是道是一个统一体,它内部包含着阴阳两个方面,一生二,同时有两个方面。什么叫二生三?就是阴阳两者相互作用,三就是参,参与的参,阴阳两者相互作用就叫作参,它们两者相互作用产生万事万物,这不是我们中国人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那思维吗?三生万物,然后再回来,正面说完了再返回来说,万物负阴而抱阳,万事万物都有阴阳两个方面。然后这二气,冲气,就二者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动态的和谐的世界。

    我就想一个问题,你说这世界上那么多国家,真正用方位来命名的,东西南北中,有文化背景的,只有咱们中国一家。中,这个中,讲的是一种思维方式,不单指说我们处在宇宙之中,是讲一种思维方式。就是中庸,以中为用,阴阳两者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以中为用,中的本意是什么呢?就是旗杆,写一下就清楚了。旗杆,很多早期的那个中字上面,还带着飘带。旗杆上面插着旗帜,旗帜插在什么地方呢?不管插在哪儿,大家都认为那是恰到好处,中间,插到中间也可以,后边也可以,反正你不管插在哪儿,大家都认为旗杆插的地方是恰到好处。所以中的含义就是恰到好处。

    河南人不是这样讲的吗?“中”,“这事中不中?” 中,就是这样来的。咱们那个跆拳道的女冠军,陈中,河南焦作人。她母亲生她之前问她父亲,给你生个女儿中不中?中,你看起名叫陈中。对,恰到好处。如果大家觉得我这个解释,中的解释是旗杆,大家没有直观的日常经验,不,是大家没有注意,其实大家仔细观察身边就有。打过麻将吧?打过。红中,红中不就是旗杆?

    樊登:

    像这一段话,就是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过去有人断句是冲而用之或不盈。

    韩鹏杰:

    不,他那个断句就是凭自己的理解,没有真正明白。冲的背后的哲学的含义,所以是道冲,道冲,道是阴阳两者相互作用,这个作用是无穷无尽的。无穷无尽,对于万物来讲是这样,对我们观察事物,如果我们理解了事物,是阴阳两者相互作用,它不是单一的,纯粹的。那我们就理解了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有丑,有美?为什么有善,有恶?为什么有高,有低?这两者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不可把它一方去掉。

    樊登:

    “渊兮,似万物之宗”,渊深的那种感觉。

    韩鹏杰:

    两个方面,一个就是这个东西深奥得就像万物的开端一样。道生万物,一个就是这智慧,就像万物的宗旨一样。

    樊登:

    下边这句是我特别喜欢的,“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韩鹏杰:

    你看这段挺有意思,这段是讲什么呢?就说我们怎么样来解除我们的一些困扰,包括生活中的一种智慧。所以《道德经》里就讲,你要懂得是这个道德是阴阳两者相互作用的话,那首先就应该挫其锐,因为锐是走极端了。走极端了,不好,要挫其锐。因为恃才傲物,锋芒外漏,这最后都是归于平缓。就像我们讲中年人一样,就像水流到了一个宽阔的河床,懂得缓缓地流了,慢下来了。

    怎么样来解除这些纷纷扰扰呢?要用智慧来解释,你看咱们去五台山,看到文殊菩萨手里拿着那把利剑,用智慧之剑解除生活中的纷纷扰扰。对,读书不是令人产生智慧的吗?别的这个,你只凭自己想这不行,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伟大的人物留给我们的智慧,它能帮助我们解除世界上的纷纷扰扰,也让我们懂得和光同尘的道理。

    樊登:

    所以我们做了一个这种出版咨询机构就叫光尘,光尘,老是光和尘。前面的词呢?没了,和,合同,为了多签合同,所以叫光尘。

    韩鹏杰:

    挺好的。其实你去过苏州,苏州有一个园林叫网师园,闹市区吧。渔网的网,老师的师,这个讲的就是和光同尘的事情。就当年屈原见到这位打渔的,他就跟这打渔的,因为屈原是属于锋芒外漏的人,所以他就跟打渔的说他活不成了,认为世界上人都醉了,他清醒。大家都很污浊,就他清廉,打渔的就给他讲,“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干净不干净都可以用,干净的洗帽子,不干净洗脚,对,都行。所以所谓的和光同尘,讲的就是这样。同流而不合污,原则是放在心里的,不是跟人对抗的,圆的东西才能转。心里边预计一种情绪是圆形的,可以转可以消化掉,方形的就消化不掉了。对,和光同尘的道理。

    樊登:

    我读《道德经》也读过很多次,然后一直没有领悟到您说的这么清晰的一个次第,我是把它当作名言警句这么读。就随便翻到一章,觉得这句特好,这就应该当座右铭就行了。这种方法是不是一个入门的办法?

    韩鹏杰:

    不是,其实《道德经》本身分章了,分成八十一章就有碎片化的倾向。你要单独从里边抽出几个句子,那就更是碎片化的了。所以读《道德经》不能死在一章上,都不要说一句,都不能只读一章,上下参照来看。就像我刚才跟你说的,前后参照来看,就很容易。这因为你这个地方读不懂,你往后看,那后边就是它的注解,那就更清楚了。所以哪怕引用一句话,都得考虑清楚,他当时讲话的背景,因为脱离了他的文本,有些话的意思就会变了。况且这里边有些话根本不是老子的,也是他从别的地方引用过来的,他引用的时候,他也有他的引用的目的,引用的背景。

    所以读《道德经》一定要这样,别着急,一天读一章,读完了前后参照,读完这一本书,把它真正搞清楚了,再读下一本,你就可以。真的再读以前那些经典就很容易了,因为你了解了他们讲话的方式,知道了他们有些事在《诗经》里边,也是这样讲的。

    比如说如履薄冰,这里边也是这样,他们有些东西讲的东西都是共同的,有的前后两个讲的意思都是一样的,只是换了一个语句而已。那这样你就才能融会贯通,所以一定是把它都读完了,我们再去引某一句话,知道这句话的背景。比如说我给你举个例子,你翻到三十三章,三十三章里边,如果你只讲一个,比如说自胜者强。

    樊登: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韩鹏杰:

    你如果你想是其中哪个是警句,只引用其中一个,我一般就经常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是对的。这两者是比较了,才是完整的一句话,没有问题。那下边呢?

    樊登: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韩鹏杰:

    你也是全部引的,还是这个引得不多,就是自胜者强。你看,它是比较来的,它比较什么?就是说我们把别人打倒了,只能证明我比别人有力量,就胜人者只是有力。那么谁是强大的?就又跳一下,进一步不断地战胜自己,超越自己的人才是最强大的,自胜者强,这样。所以如果我们只引其中一句,它就不完整。

    比如说很多人讲,道可道,非常道,只引这一句,谁都解释不了。因为它后边的落脚点没了,它就悬在空中了。他讲的意思说,这道可道,非常道,要讲的是因为你这语言这个东西。名可名,非常名,语言这个东西它当工具是有局限的,这个也一样。了解别人是有智慧的,比了解别人更难的,是了解我们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

    樊登: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多适合做名言警句。

    韩鹏杰:

    “不失其所者久”,因为我们把这叫作一个家,我们把自己的精神世界叫作我们的精神家园,把我们的文化叫作我们的归宿,失去了就没办法长久了。最近马未都在那儿讲的一句话,他说我认为未来能救中国的就是传统文化。当然我觉得,我不是完全同意他这个,说得有点大,但是其实传统文化里面,这些优秀的资源的确值得我们花一些时间去了解。我们完全可以批,你批孙子,批老子都可以。但是首先我们得去看,得懂,懂了再批,什么都不知道你就逮住一个就开始批,是吧?这个东西就就有点……

    樊登:

    现在人对于很多成语,典故的引用经常都是错的,就是只听了半句就得出结论,你看我们过去号召你好好读书,就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听起来好像特别有劲的感觉。你再看后半句说,“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韩鹏杰:

    对,都是只引半句话了是吧?

    樊登:

    是这样,那您读《道德经》,是把它运用在您的生活当中,融入血液了。

    韩鹏杰:

    这个我不敢说,但我觉得就是受它的影响很大,体现在什么方面最多?您觉得自己作为最受益者是在哪儿,我就觉得《道德经》里边讲的,一个是按照道的这种生活。这是追求的一个目标,一个就是他讲的无的这个,就是无为,无用,特别是无用这个道理。因为庄子把《道德经》的无用,阐述得非常清楚,所以有些东西你看似无用,其实是有大用的。一个人不给社会添乱,看似这些人无用,大家老骂他这人没出息,其实这也是一种贡献。所以庄子经常讲,你看那个树没用,它活得时间长,没人砍它。没人砍它,对,井呢?井水不甜,但是它不枯竭。人也一样,有时候太追求有用了,把自己也整天磨得有时候也过于疲惫了。

    所以他的很多的道理,从老子到庄子,我觉得这里面讲的一个道理,就是它追求生活的一种味道,一种境界,“凿户牅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第十一章,对。就说它有三个平行的例子,一个就是说这车轴中间是空的,车辐条才能插进去。一个是这陶器中间是空的,才能装进水,装进米。还有第三个就是说的,这房子有的部分是棚、地、墙,可是我们用的是中间无的部分。

    樊登:

    就这个地方无,它才有用。如果全塞满了,那就变仓库了。

    韩鹏杰:

    人心也一样,满满登登的。别人说什么都没用了,所以作为读者,像今天到场的各位,我觉得都应该是这种非常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的。就我们心里是虚的,不是满的,我们才能听得进别人的意见,看得见别人的长处,学得到别人的优点。很简单,带有深刻的道理。

    樊登:

    我在读《道德经》,读最多的时候是在中央电视台没事干的时候。然后那时候特别空虚、寂寞、冷,没节目做,我就读这个《道德经》,真的给我很大的安慰。就是我一直觉得只有做节目,你才在做贡献,只有在努力地的上镜、播出,你才是有价值的。结果后来突然发现,当其无,你没事干的时候,其实有另外的作用,这个作用就是慢下来,冷静、学习、积淀。所以如果你没有想到,这个无的作用的时候,你会觉得很苦恼。

    韩鹏杰:

    是,对。《道德经》把这意思表示,叫“用其光,复归其明”,我们要发光发热,但是没事的时候得先充电,充电放在那儿又不能干别的了嘛。所以人生不做这些无用的事,也没有办法让有用的事做得更好。人生的道理就是这样,你说我们走路这么宽就够了吗?你放到山梁上走走试试,都不敢。吓死了,你看旁边没用其实都是有用的。对,所以这就是有和无的道理。

    樊登:

    像老子里边的这些智慧,可能很多人没有读过这个书,但是或多或少地已经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浸润,已经出现了。

    韩鹏杰:

    这个事,你看五十四章里边讲的,我觉得这句话讲得太好了,大家都熟这句话,叫“善建者不拔”。建行的那个广告语“善建者行”,就说这些经典,因为物质的东西终究都会毁掉,可是精神这些东西建立起来,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你拔都拔不掉。下句话,“善抱者不脱”,这个文化就抱住我们了。你想脱离都脱离不掉,你还不如主动地学一下。你说我不学这个,中国的文化都不学,你逃不掉的。就像你刚才说的这文化里边,你这个东西它就像那个网一样,抱住我们,缠绕我们,你脱都脱不掉。“善抱者不脱”。

    所以像我们今天讲的这些东西,后边这句话叫“子孙以祭祀不辍”,就说其实我们后代对自己文化中这些伟大的经典,应该表示敬意,祭祀就是表示敬意。你讲的一些很多的好书,我估计也有人有这种反应,对这些伟大的思想,伟大的人物,我们身体不再鞠躬,我们的心灵在鞠躬。表示敬意,认真地去学,有的人就认为其实人类的智慧,很早以前都已经讲过了。你让这些哲学家,在我们现在生活这思想方面,他也不感觉到有多大的进步,虽然在科技上他们会理解不清楚。但在思想上……

    樊登:

    烦恼并没有减少,人类的烦恼并没有减少。

    韩鹏杰:

    很多人类的那个智慧,在那时候都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所以我们花点功夫学是有必要的。

    樊登:

    这本书我要大力地推荐一下,不是因为韩老师是我的教练,而是因为我对韩老师真的很了解,韩老师是大专辩论会冠军的教练,所以他的逻辑是非常清晰严密的,他在这里边讲解每一章用的最多的手法是以经解经,就在讲第一章的时候,可能引入到第五十多章,第六十多章。“以经解经”的方法让你能够感受到《道德经》的逻辑自洽,这是非常美好的一种感觉。

    另外难得在哪儿呢?韩老师以前讲《道德经》,总是往那儿一坐讲上半天就走了,后来我就求他,我说你应该从第一章写到八十一章全讲了。一章一章都讲明白,因为这个是特别重要的一个事。他说太累了,这年纪大了做不到。我说我们从老子身上受益了那么多年,对吧?我们应该给老子一些回报,后来韩老师给老子面子才写的这本书。

    韩鹏杰:

    这话要分开说,先说是樊登的提议,然后再说给老子面子。这个逻辑要搞清楚。其实我觉得经就是途径,就是道路,典就是典籍。咱们讲书,讲一些有实用的部分,还得留有一些经典,这些经典的东西,会给我们留下非常美好的记忆,包括智慧方面的启迪。

    樊登:

    所以非常推荐大家能够买这本《道德经说什么》。慢慢地读一下里边的文字,特别美好,而且很容易懂,非常风趣幽默,就像韩老师讲课一样。另外,如果您希望能够听完整的《道德经》的课程,我们在樊登读书APP的,知识超市里边有韩老师讲解的《道德经》的《道经》和《德经》,分上下两个产品。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今天非常感谢韩鹏杰教授给我们意犹未尽地讲了《道德经》的脉络,谢谢您。

    韩鹏杰:

    好,谢谢樊登老师。

    樊登:

    谢谢,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说什么(樊登读书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wnk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