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书法上的偶像名叫赵孟頫,喜欢他快三十年了,少时看到一本叶圣陶主编的中学生字帖(赵孟頫胆巴碑,妙严寺记楷书习字教范)以及篇末的赵孟頫名作欣赏,便被这妍丽秀美的字体震撼到目瞪口呆。赞叹不已,心想要是能写这种漂亮的字体该多美好,看着就是一种享受。但想想归想想却没行动力。如果当时就提笔临习,到现在应该也有一定水准了。可惜白白荒废了二十多年的好时光。过去的已经回不来,现在虽然迟了点,但是“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现在再看赵孟頫依然是“高山仰止”,作为一个中国人很幸运的是能用汉字,更幸运的是能用毛笔字且能学赵孟頫的书法。有人说他写字这本领,上下五百年无人能敌。确实他的实力摆在哪,强就强在全面和稳定,日书万字,嗜书成痴,见其字令人忘俗。
自从去年拿起毛笔,就没停下来过。微信朋友圈也从散播各种毒鸡汤,美女图片,变成清一色的发与书法有关的文章及知识还有晒习字。
其实这与朋友圈一片晒自拍/晒旅途照/晒美食/微商/拉票/鸡汤/单位学校广告/寻人启事/各种筹……等等在本质上并无区别。而我却无知的自以为是一股清流,希望能薰陶到周围的朋友对书法有兴趣,并进而起而行之。但现实是无情的,好朋友说写字是一种文雅的爱好,非常不错,但当我拉他入坑时,他却说可惜我这段时间心静不下来。切!也不是说毫无收获,比如我崇拜赵孟頫这件事就被一个叫做静静的朋友在朋友圈上发现了。而她正好家居湖州,也就是古时候的吴兴。而赵孟頫就是吴兴人氏。三国时置吴兴郡,就包括了湖州一带,取“吴国兴盛”之意。
静静她自告奋勇的提出要帮我去拍一拍赵孟頫的故居,现在的:"赵孟頫故居旧址纪念馆"。
其实当时我是拒绝的,因为这不比在朋友圈拉票帮忙点个赞,举手之劳而己。有时别人要我投票需要关注公众号,我都觉得太麻烦,更何况不是赵孟頫的粉,却要抽时间,花精力专门跑去纪念馆拍照,只为满足一下远方朋友的朝圣心情,这种事情怎么好意思麻烦人。但是静静就是这么热心助人,干脆直接的就定了。我只好盛情难却,欣然接受,叮嘱她在有空的时候再去拍,不用着急。她说好。
转眼间半年过去了,有一天,她在微信上给我留言说:好烦啊,一直都没时间去那里给我拍照。我说没关系。结果今天没带一点提示就从微信端噼里啪啦传来五十张图片,三段视频,从里到外,将赵孟頫故居纪念馆地毯式的拍了个遍,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有特写,有广角全景,有些赵孟頫的帖还是我首次看到。真是大饱眼福,让我既感动又惊喜。她还谦虚的说技术不好见谅,其实这么用心,已经超好了。我对她表示感谢,她却说,答应的事就要做到。一诺千金,在这个90后身上颇有古人之风!在此再次深深感谢静静,是你的热心帮助让我远隔千里却能如身临其境,得以观光和瞻仰偶像故居!
虽然说岁月变幻,故居原貌早已不存,旧址上的建筑大多是民国后期和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老旧公房,但是湖州有关部门知道赵孟頫在历史上的文化价值,于是在在旧址上建起赵孟頫故居纪念馆。纪念馆位于湖州市区所前街月河桥西侧孙衙头。(甘棠桥南),展馆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0千平方米。。这座纪念馆于1994年被湖州市政府列为市级文保单位,2003年更名为“赵孟頫故居旧址”,是目前湖州最大的以宅、院结合的特色,三进六开、颇具规模的临河廊屋式仿宋古建筑群,临街建成廊屋,沿河立有廊柱,跨街搭盖层楼,轻巧通透。这原址是赵孟頫生长的地方,也是他最终逝世的地方,中年出仕后依然常回来此小憩。
赵孟頫,其文冠绝时流,其诗清邃奇逸,又旁通佛老之学,他在绘画上被称为“元人冠冕”,他还精通音乐,善鉴定古器物。他以书画诗印四绝名扬中外,当时日本、印度都以珍藏他的作品为贵。
赵孟頫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赵孟頫1254年生于湖州,11岁时父亲去世,由生母督学,他自幼聪敏,读书过目不忘,下笔成文,写字运笔如风。青少年时期他在学问、诗文、书法多个方面都已颇具造诣,名声远扬,为“吴兴八俊”之翘楚。不满20岁他任真州司户参军,铺展在他面前的是一条出仕的坦途。
他的一生历宋元之变,仕隐两兼,他虽为贵胄,但生不逢时,青少年时期在坎坷忧患中度过。1286年初至京城,1292年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1295年被召回京城。
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举无其匹!这句话形容赵孟頫一点也不过分。可他站在元明清三代书法字之巅,人生却写满尴尬,他也深知这一点,晚年写下《自警》说,齿豁头童六十三,一生事事总堪惭。惟馀笔砚情犹在,留与人间作笑谈。
赵孟頫是元代“文人画”的开创者和推动者,是元代最负盛名的书画家之一。他托古改制,师法晋唐五代和北宋,主张书画创作要有“古意”、“士气”,倡导“书画同源”,注重师法自然,从而奠定了元代文人画的理论基础。同时,他博采众家之长,大胆实践,在诗文、绘画、书法、音乐等领域拥有全面才识,而尤以书画方面成就最为突出。绘画方面,山水、人物、鞍马、花鸟、竹石兼善;书法方面,篆、隶、真、行、草书无所不精,为一代之冠。赵孟頫在书画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不仅在有元一代影响巨大,而且下启明清,数百年间,可谓波远流长。
展馆分五个单元:“宋室贵胄 水精宫中人”、“应召元庭 鹊华秋色里”、“儒学提举 领袖书画印”、“荣禄大夫 深宫度金曲”以及“归去来兮 魂归青琉璃 ”。整个展馆以“鸥波无尽”为展标,道尽赵孟頫“闲身却羡沙头鹭,飞来飞去百自由”的一生。
着色山水画《幼舆丘壑图》这是一幅画有绢质手卷上的山水,赵孟頫使用了唐代时典型的树石技法来表现,令画面显出了一种古朴而高雅的氛围,这也是他追求“古意”的体现。画面中有一人坐在山林之中,为东晋名士谢琨,字幼舆,曾经以“端委庙堂,使百官准则,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自誉,后来人们就以“一丘一壑”来赞美淡于仕进、寄情山水的高人逸士。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曾为谢幼舆画像,便把他画在丘壑之中,人们问他为什么这样画,他回答说:“此子宜置丘壑中。”受此启发,赵孟頫也如法炮制,一来显得有所依据;二来也藉以高蹈自命,表明自己也有归隐山林的高尚情怀。
《鹊华秋色图》纸本,设色。赵年四十二岁为友人周密描绘其祖籍地貌景色之作。画作描绘的是济南东北华不注山和鹊山一带秋景,笔法以干淡之笔出入,疏落有致,竹林杂树,既秀且拙别具风味,画境清旷恬淡,表现出恬静而悠闲的田园风味,再以多种色彩调合渲染,虚实相生,笔法潇酒,富有节奏感。
赞美家乡的《吴兴赋》,是其少数几篇长文之一,状尽家乡吴兴(湖州)山川地理、四时风物和风景名胜、历史沿革等。从吴兴的势雄乎楚越的山川形势写起,继而历数各个朝代风流互映的名士显宦,随之描述丰富的土地之所出,极言家乡的富庶丰裕之状,最后叙写因兴文教而致“家有诗书之声,户习廉耻之道”的文明隆盛,落笔于“以仁义为化,礼乐为政”的题旨。全文文采华美,层次井然,铺排张扬而意脉贯通,写景摹物而情事相融,义深旨宏而无说教之痕。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也约略可窥赵孟頫对吴兴(湖州)地理环境感情之一斑。
赵孟頫和管道昇是元代非常著名的丹青伉俪,管道升在二十八岁才嫁与大书画家赵孟頫,但爱情不在乎来的早晚,两人婚后意趣相投,心心相印。
赵孟頫是元代首屈一指的书画大家,而管道升也能诗词书画,尤善绘梅竹,笔意清绝,曾给太后画过一幅墨竹,太后极为欣赏,封她为魏国夫人。
当然,赵孟頫虽然才情盖世,可也免不了普通男人的嗜好,在地位高升后想纳妾,但又不敢明言,便试探妻子。管道升冰雪聪明又立场坚定,回了一首《我侬词》:
尔侬我侬,忒煞情多。
情多处,热似火。
把一块泥,捻一个尔,塑一个我。
一齐打破,用水调和。
再捻一个尔,再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尔,尔泥中有我。
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赵孟頫一看夫人写的这首词,字里行间,情真意切,很受感动,倍觉惭愧。于是,彻底打消了纳妾的念头,从此再没有提过此事。在管道升病逝三年后也辞世,与管道升留下了百年万世恩爱之好。
为纪念这段美好的爱情故事,
在赵孟頫故居旧址纪念馆修建了一座亭子,
并以管道升的这首《我侬词》命名为我侬亭。
看完现场图片,再看看外面的天朗气清,隔着不同的时空,赵孟頫的一生如云,在秋色的天空掠过,斯人去也久,但投射到我心中,留下的却是深深的痕迹,回味无穷。有句话说:人一辈子一共会死三次,第一次是你的心脏停止跳动,从生物的角度来说死了。第二次是在葬礼上,认识的人都来祭奠,那么在社会上的地位也死了。第三次是在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死后,那你就真的死了。而像赵孟頫,只要赵体在,他便永垂不朽,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活在一代又一代人心中,他在艺术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是人类文明永远的财富。
这是一个有知识,有温度,有内涵,有颜值的纪念馆。有一天,惠风和畅的时候,总要亲自登门走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