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轮到我照顾老父亲的日子越来越近的时候,尽管知道这是自己作为儿子应尽的责任,但心里面还是有些许的紧张和不安的。如何照顾一个卧床病人每日的吃喝拉撒睡以保证基本的生理和生活需要?如何做好必需的医学护理并避免发生进一步的感染?连续七八天的全天候24小时护理,自己这年近半百之人能不能吃得消?该如何做才能让老父亲的身体状态和病情向好的方向发展?等等。未来几天有很多新的技能需要学习,当然更多的是对老父亲身体的担忧和自己能否照顾好他的担心。
今天已经是我“当值”的第五天了,期间学会了所有必需的护理技能,适应了每天断断续续三四个小时的睡眠,通过连续数日24小时观察和融入卧床老人生活的点点滴滴,也深刻体会到在照顾和赡养老人方面,每一个人都将承担的责任之重。联想起自己曾因手术不得不连续卧床休息的那段经历,内心里面也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老父亲身体上所遭受的苦痛和精神上所承受的折磨。
一天晚上,反正也睡不着,便打开手机看了去年漏掉的一部印度电影《印度合伙人》,其实它的原名叫《pad man》,翻译过来应该叫《护垫侠》。影片讲述了男主角为了让自己的妻子和广大农村的女性同胞们用上廉价的卫生巾,而执着地反复尝试手工制作护垫,并亲自模拟女性来试用效果,直至最终发明了低成本护垫生产设备,进而造福印度女性并改变了她们经期观念的故事。影片中,男主角真可谓是“宠妻狂魔”,为了让自己的妻子用上干净的卫生巾,他近似癫狂地进行调查、研究、制作和试验,由于被传统观念所不容,最后搞得众叛亲离,甚至连自己的老婆都不能理解和忍受而不得不离开自己,当然,他最终成功了。影片最让人感动的是男主角拉克希米的近乎偏执的使命感和“打不死的小强”一样的执着精神,影片的节奏酣畅淋漓,引人入胜,看着十分过瘾,泪点低的人在观影过程中恐怕得多次被感动得落泪了。
因为开着电视有些声音,老父亲会相对安静一些,我在旁边也不时地听听、看看。昨天看到一个电视节目讲了几位名人的家庭故事,颇有感触。
一个是著名的演员秦怡和她患有精神疾病的儿子的故事。她儿子16岁时发病,59岁时去世,秦怡照顾了他整整43年。这期间所吃的苦和精神上所受的煎熬,只有她自己知道。她在节目中讲到自己的故事时,说自己每天都会有几次想放弃的念头,她这样反问自己:“儿子这个样子,除了我这个当妈妈的来照顾,还能依靠谁?”于是就坚强起来,坚持下来了。儿子发病时会对她拳打脚踢,她只能蜷缩着挨打,劝他“不要打妈妈的脸,妈妈明天还要拍戏”。她自己因患肠癌动过几次大手术,而她最怕的却是自己活不过来,小弟(她对儿子的昵称)谁来管?!秦怡和她儿子的故事,让人感受到母爱的伟大。秦怡经历过家暴,自己早年患过癌症,做过大手术,亲人又相继先自己离去等等,她能够坚强面对,今年已经97岁高龄了,风采依旧。
另一个故事是著名特型演员王铁成和他的智障儿子的故事。他34岁那年,妻子为他生下了儿子。但是喜悦很快就被阴云笼罩,检查发现孩子患有先天性痴呆,没满月时又患上了急性肺炎,生命垂危。当时,王铁成在外地拍戏,医生打电话说明了病情并且暗示他,孩子先天智障,自然病故也是一种解脱,问他是否还抢救?王铁成知道人家是好意,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做了决断:“请赶快抢救!就是条小狗,也不能眼看着它死了。儿子的生命是我给的,我就要对他的生命负责!”他与妻子一辈子抚养并守护了唯一的智障儿子。电视访谈中,王铁成和他爱人在讲述抚养自己儿子的经历的时候,内心是坚定的,也听得出来满是骄傲。
第三个故事讲的是男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李光羲和他子孙满堂的幸福家庭的故事。访谈的自始至终,李老一直都是乐呵呵的,洋溢着孩子般的纯真。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观点:给予指导,还以自由。说起他的教育观念,令人捧腹的是,当主持人问到他对自己女儿的终身大事持什么态度时,他说连女儿当初谈朋友的事情都不知道,真是一个可爱的父亲。也许正是他这样的性格和生活态度,已经90岁了,身体还相当硬朗,白头发甚至还不到三分之一。
“责任”二字区区十几个笔划,说起来容易,担当起来却很难,需要付出很多很多。所以说,责任是沉甸甸的,有内容,有份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