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有这样一群人,每天都很努力的工作。每天都在加班,每天忙忙碌碌,却没有看到任何的成效。与其说他们在努力的工作,不如说是他们用低效率的勤奋来掩盖思想上的懒惰。
还有这样一群人。因为受到生活工作的压力。想要通过精进自己,摆脱这种压力。就开始在网上找各种各样的知识。觉得对自己有用的就收藏起来,好好收藏过后就没有在看过。与其说这些人是想努力精进自己,还不如说是通过收藏来缓解和抵抗工作生活带来的压力。
苏格拉底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那我们就来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两类人群
会选择这样努力的方式?其实他们在基于自己的本能做努力。
在这里,我想给大家提一个原始舒适的概念。如果一个地方没有寒冷、饥饿,没有任何生存挑战,只能感受到温暖和安全,我相信大家都会很向往。其实这个地方,我们曾经每个人都拥有过。这就是子宫。很多心理学家都讲到过,人类具有那种渴望回到母体,回到子宫的无意识的、原始的冲动。这就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小婴儿,小BB当他们哭的很伤心的时候,你只要把他抱紧在胸口双手轻轻抚摸他的背部,他马上就不哭了。这是因为让他重新听到了在子宫唯一可以听到的一种音乐母亲的心跳声。这是让他有了重返子宫,重返无忧无虑舒适区的感觉。
上面两类人,本能在想呆在自己熟悉的舒适区,但是由于工作或者生活的压力,被迫离开自己的舒适区。所以有的就选择用身体上的低效勤奋,来缓解工作生活的压力,带给自己的焦虑。从而让自己重返舒适区。而另一类就是通过搜索和收藏知识,让自己潜意识认为这个知识就是自己学习的收获。从而缓解自己的知识焦虑,让自己重返舒适区。
那怎么样才是更好的努力方式呢?一方面,我要让我们要认识本能,同时我们也要打倒本能。只有这样才是最好的努力方式。
我们习惯停留在舒适区这是本能。我们受到了压迫,受到了压力我们走出舒适区也是本能。我们受到的外界压力过大,想放弃想重返舒适区,这还是本能。
那这三者有没有可能,做到和谐统一?从而使努力真正产生应有的效果呢?
其实方法是有的,例如人饿了要吃饭。可能在这个过程中设立了一个奖励机制。就是人在吃饭的时候,释放多巴胺让你觉得吃饭这件事情很快乐。就这样,你才在饥饿的过程中,在乐此不疲的去找吃的。让自己重新去体会这种快乐的感觉。如果没有这种奖励机制,饭放在面前也不会去吃。
所以我们从中体会到努力方向的设置。给他一个适当的压力,让他走出舒适区。同时让给他设置个适度困难,当通过他自己的努力达到的时候就会有种满足感。但那种困难一定不是特别大的困难,一旦他努力过后没有收获感,他又会本能的退到舒适区了。
美国心理学家Noel Tichy(诺尔·迪奇)的心理学研究说,人类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可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comfortzone),学习区(stretchzone),和恐慌区(stresszone)。
当我们处于舒适区时每天处于熟悉的环境中,做在行的的事情,但是学到的东西很少,进步缓慢,而且一旦跳出这个领域,面对不熟悉的环境及变化,你可能会觉得有压力,无所适从。
一旦压力过大你就进入了恐慌区在这个区域中会感到忧虑,恐惧,不堪重负。本能的想逃回到舒适区去。
所以真正的努力是要让自己持续处于学习区。学习区是对自己来说有一定挑战,因而感到不适,但是不至于太难受。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把学习区变成自己的舒适区,然后继续挑战。慢慢的舒适区越来越多焦虑区越来越少。这就是努力最正确的方法。
让我们在学习区里加速努力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