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人们读他们的文章都会感觉到自己的渺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柳宗元是属于这类人的,是鲁迅先生心中中华民族历史上脊梁式的人物。
他就像一个孤独的行者,在时代的风尖浪口上,坚守着自己的理想与道德,寄苦闷于山水,喻深情于万物,为后世读书人竖立了一座道德的丰碑。
柳宗元出生于一个纯正的名门望族,那年恰是大唐动乱之后的第十年,此时的柳家,已经家境败落。“五、六世以来,无为朝士者”,少年时期的柳宗元日子过得异常艰苦,9岁那年,再逢战乱,柳氏一家朝不保夕,饱尝战乱之苦。
虽然家境有些紧张,但毕竟是书香门第,年仅四岁,他就能背诵母亲教的古赋。
十二岁时,他随父宦游江西,就能与当地文人谈诗论道,被称为“神童”。
二十一岁,柳宗元进士及第,又过了三年,他被选为秘书省校书郎,春风得意,扶摇直上,同年,娶了京兆尹的女儿为妻,也就是当时的长安市长千金,两人感情甚好。成了人人羡慕的对象。
但就在这时,灾难降临,柳宗元的父亲和妻子相继去世,同时,31岁的他,他已经被提拔为监察御史里行。
虽然失去了最亲最近的亲人,但柳宗元的事业却是蒸蒸日上,满腔抱负,施展在即......
然而就在这时,历史上发生的意见重要的事却给了柳宗元当头一击。
805年,唐德宗驾崩,顺宗继位,朝廷上一批积极的儒生竭力割除弊政,发起一场革新,他们削权罢黜,贬斥贪吏,整顿税收,可谓轰轰烈烈。可两千多年来的王朝史无数次证明,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有一个致命的弊病:热血有余,政治敏感不足。
官场上总是有一些人,自私自利,为了自己的利益让顺宗被迫禅让,拥护的宪宗继位。
这件事自然也牵连了很多官场上的人。
柳宗元也未能幸免,公元805年秋天,32岁的柳宗元带着母亲和两个妹妹坐着马车,缓缓行驶在南下永州的官道上。
10年前的他,锦绣前程,金光耀眼,无人不羡慕,如今的他,光芒黯淡,落魄离场。
人到中年,事业崩塌,理想破灭,本身就是一场悲剧。
但是更让柳宗元痛苦的是,因为他的戴罪之身,族人受到池鱼之殃,在讲究门第出身的唐朝,显然是无法轻易抹去的污点。
面对亲人的抱怨和责难,他默默写下这样一段话:
“宗元不谨先君之教,以陷大祸,幸而缓于死……罪恶益大,世无所容。”
自言“性又倨野,不能摧折”的柳宗元,终于在走向中年的过程中,褪去了所有的锋芒。而在永州,等待他的却是更深的愁苦与孤独。
在柳州呆了没过半年,柳宗元的老母亲又离开人世,此时的柳宗元因为有罪在身,也不能回家守孝,只好委托弟弟来负责这件事。
身迁万里,茕茕孤立,这对柳宗元是极其巨大的打击,再加上残酷的政治迫害,被丑化为“怪民”,柳宗元一直处于悲愤、孤独、忧郁、痛苦之中: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寒冷,寂寞的世界,没有生气,没有任何生气,只有哀伤婉转的鸟鸣,在这空谷里凄凉的回荡。白茫茫的世界,只有一叶孤舟,身披蓑笠,手里握着钓竿,钓到的不是鱼,钓到的只是寒彻肌骨的凄冷与孤独。
这样的孤独,在他被拜年到柳州这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在不停地放大。
《入黄溪闻猿》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柳宗元把自己说作“孤臣”,似乎他自己已经被世界遗忘了,逐渐地,柳宗元的诗几乎不见了烟火气息,写出了陶渊明式的淡远清远。
《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孤独的柳宗元,有时还会寄情山水: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十年之后,朝廷终于想起了柳宗元,柳宗元好不容易回到长安,但没想到等待他的又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权力斗争,还未站稳脚跟,无端端又被打发到遥远的柳州。
这种刚刚萌生出来的希望,转眼间就变成了绝望。
唯一庆幸的是,此次赴任柳州,是做当地的一枚大官,当地官吏也不敢明目张胆的排挤他。
在流着走,柳宗元爱民如子,改变当地的杀牲畜祀鬼的陋习,有病就求医问药,引导百姓开凿水井,兴办教育,广种柑橘和柳树,仅四年时间,使柳州面貌大为改观,更对柳州后来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扎下了深厚根基,可谓政绩卓著,功不可没。
当地的人们都十分尊敬他。
819年,柳宗元去世
柳宗元的坟墓内,他的皮肤并没有因为时光的冲刷而腐烂,就是因为当地的百姓特别的敬爱他,所以在他死后用金丝楠木(一种非常贵的木头)为他打造的棺材。
纵观柳宗元一生,短短四十余载,上半生极尽风光,下半生极尽落寞,丧父、丧妻、丧子,中年之后孤苦无依、举目无亲,反倒催生出非凡的成就。33岁之前的柳宗元甚少写诗,廖廖几首皆是平平之作,不足以传世,33岁之后,或许是孤独使然,柳宗元是诗篇纷呈,精彩绝伦,成了中唐一束不可多得的光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