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生时代简书热点首页我的故乡在农村
班昭:精致女子,东观续史,赋颂并娴

班昭:精致女子,东观续史,赋颂并娴

作者: 柠可_ | 来源:发表于2017-10-28 09:29 被阅读130次
    班昭

    时光穿越千年,历史重温经典。

    站在历史巨大的洪流中,回首间的惊鸿一瞥,瞥见了一个才华横溢的奇女子。

    至此便不能相忘,此奇女生于东汉学术的黄金时代,诞在"家有藏书,内足于财"的显贵家庭。

    是东汉的史学家,文学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历史学家。

    她就是《红楼梦》第一回中,空空道人所说"无班姑,蔡女之德能"中的班姑。

    之所以对她有如此高的评价,完全取决于她的才情。

    班姑即班昭,又名姬,字惠班。

    史学上修著《汉书》,对史学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文学上作有《女诫》,影响后世女子千年之久。

    其父班彪,汉朝著名的大文豪,官至徐县令。

    长兄班固,博学群览,奉诏修《前汉书》。

    次兄班超,戎马天下,戍守边关,官至长水校慰。

    班昭:精致女子,东观续史,赋颂并娴

    班昭十四岁时嫁于曹世叔,故被称为"曹大家",曹世叔性格活泼外向,班昭则温柔细腻。是典型的互补性格,因而两人婚后琴瑟和弦,可称得幸福圆满。

    不料,曹世叔早年离世,丧夫后的班昭清守妇规,举止合乎礼仪,品行无可挑剔。

    此后也没有改嫁,一生从夫。

    汉和帝听闻她的学识与事迹,便把她召进宫,做宫内嫔妃贵人的老师。

    从此,班昭便以学者和女性的双重身份,时常出入宫廷之中。也是在这时,班昭得到了邓太后的赏识,成就之后两人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

    那么,学术对后宫女性有什么意义呢?《红楼梦》里曾评价凤姐,头脑灵活,手段铁血,只因读书不多,注定走不远。

    而宝钗不同于凤姐的就是满腹的学识,两人本同样知晓人情世故,同样八面玲珑,只因才学上的差异便有了不同等级的差别。

    所以,班昭学识的教授,使汉朝后宫女性有了从凤姐到宝钗的质变。也给了邓太后日后临朝时,看待事物的长远眼光与掌管一国事物的广阔胸襟。

    班昭由于自小深受其父影响,熟读儒家经典,知晓天文,历史,学问渊博,才识满腹。

    又被汉和帝命续修《前汉书》,《前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人们称其言赅事备,与司马迁的《史记》齐名。

    班昭著书

    此书的修著原本在其父班彪时就已开始,其父逝后,交与其兄班固。

    谁知班固因窦宪擅权一案被牵连,死在狱中。于是班昭在经历过失父逝兄的事情后,痛定思痛,决定继兄续修《前汉书》。

    可是,续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好在长兄生前已修完了较难篇。又好在她之前也参与过修著的过程,所以续写的开始,省去了不少入门和熟悉的时间。

    后来,得到汉和帝的恩准,有了去东观藏书阁参考古籍的机会,这也让她的修著路顺畅了不少,有了得心应手的开始。

    就这样,班昭过起了整日与书为友的日子。世人道善文赋予女性柔情的气质,而班昭在接受修史任务的那一刻,便把自己的所有柔情交付于藏书阁中。

    深埋书中的她早已被堆起的竹筒淹没了柔弱的身躯,纤纤的玉手也已让久握的笔磨去了知觉。

    此时,她不知窗外几何,不明春秋几许。花香鸟鸣已成为是她心底最动情的回忆,落日晚霞也已无关风月。

    终于,在班昭年已四十之际,修完了《前汉书》。

    此书一经发表,就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招致各界学者热切的关注和不绝于耳的赞赏。

    谁能想象几十年的呕心沥血,谁能懂得岁月的孤寂,这样一个女子,若不是内心对竹筒上篆刻的文字爱的深沉,又怎能够坚持到最后。

    或许,她旨在替父为兄完成心愿,又或者,她仅想凭一己之力留住那些流逝于光阴里的人和事。可无论是为了什么,她的付出与完成本身就已诠释了伟大的意义。

    在一个女子少有写史叙事的年代,她的表现远不差那些铮铮铁骨的男子。

    然而,谦逊的她在《前汉书》中属的依旧是长兄班固的名字。

    原来她的伟大源于平凡。

    在班昭的父亲哥长兄去世后,她唯一的亲人就只有戍守边关疆土的次兄班超。

    班超作为报效国家的将士,留下的文学作品不多。但为我们熟知便是"投笔从戎"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两句。这两句表明了班超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智勇过人的军事远见。

    壮年时期,出使西域,以功封定远侯,拜西域都护,势要扬汉威直至中亚三十年之久。

    在汉和帝永元十二年,班超年事已高,班超便派他的儿子班勇随安恩国入贡的使者回到洛阳,带回他写的奏章。

    言辞垦切的表达了自己想落叶归根的想法,但是奏章呈上去后,汉和帝三年也没能给个答复。

    这时,对次兄心怀怜悯之情的班昭,就上书汉和帝。上书中引用周文王徐灵台,掘地得死人之骨,而更葬之。魏文王之师田子坊,见君弃其老马,以为少尽其力,老而弃之,非仁也,于是收而养之。

    汉和帝看到此文,句句在理,丝丝入心,如若再不给答复,似乎说不过去。于是,派人去顶替了班超,让他落叶归根。

    一代才女以她的文采,帮长兄班固修《前汉书》打动帝心,让次兄班超年老重回洛阳。

    然而,她还是历史上"闺蜜干政"的鼻祖。班昭主要生活在汉和帝时代,汉和帝在次兄回洛阳一个月的不久驾崩。

    朝廷当即让刚出生一百天的刘隆继位,邓太后临朝听政,以女主的身份处理朝廷事物。班昭则以老师的身份得以参与机要,竭力尽忠,出谋划策。

    当时,邓太后的哥哥邓坞大将军带兵辅国。一日,邓将军母亲去世,上书要请假守丧。

    因邓将军固守北方要地,邓太后犹豫不决,询问班昭意见。班昭答"大将军功成身退,此正其时;不然边祸再起若稍有差迟,累世英名,岂不尽付流水。"邓太后听后有理便批准了邓将军的请求。

    班昭:精致女子,东观续史,赋颂并娴

    因班昭多次为国分忧,深得邓太后欣赏,故班昭晚年去世时,皇太后为其素服举葬。

    班昭与邓太后亦师亦友,参与政事,史书有明确记载。但却没有引发批评却得到高度的肯定。这似乎与现代朴瑾惠引发热议的"闺蜜干政"反响不同。

    是因为,邓太后业绩出众,天下敬服,无论是前世还是后世,都给予高评,这是主因。也可能汉朝当时百姓没有外戚干政的意识。

    班昭与曹世叔的儿子曹成因母重用,被封为关内侯,官至齐相。是古时典型的"子以母贵",是历史"母以子贵"中少见的个例。

    班昭这样一个德才双备,品学俱优的女子。晚年不能为国分忧,又担心自家女子的品行举止不得体。

    在高龄七十岁时开始撰写《女诫》,《女诫》包括"卑夫""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

    倡导女子要"三从四德"和"四德之仪",主要强调男尊女卑个顺从的思想。本是班昭写给自家班姓女子的私家书籍,不曾想被京中各显宦贵族传阅,又得最高领导人的赏识。

    遂闻名全国,成为所有女性应效仿的典范。

    可以说《女诫》影响了女性长达两千年之久,让男权社会的思想更加根深蒂固。同时压抑了女性的天性,大大缩小了女性可接触社会的范围。

    类似唐朝长孙皇后的《女则》,但这些仅是女性个人的价值观。会被当朝男性所推崇,是因为维护了男性的利益与地位。

    虽然在唐朝女性的权益得到空前的解放,但因有社会公认的《女诫》,让女权成为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存在。

    所以,在唐以后,社会对女性的压迫更加严苛,一直到清朝女性才得享权益。

    其实,班昭书写《女诫》原本只针对自家女性,本无规范全部女性的意图。后来的阴差阳错,致使其深远的影响。

    从另一角度看,实在是班昭的盛名太具感染力,极具号召力,可以做到影响全社会。

    班昭:精致女子,东观续史,赋颂并娴

    因此,无论如何,班昭作为汉朝一位享誉社会的学者,功不可没。

    班昭没有上官婉儿对权力的野心,也没有蔡文姬多舛的命运,她的一生致力于学术。可以为学术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这般与书为友,以墨作伴的高雅女子实数难得。她为人师表,讲学授业,为人挚友,竭尽全力,尽忠职守。

    能知进退,明哲处事,与世无争。

    只惋惜岁月没有多赠于她再多几个春秋,让她为后世留下更多佳作。哪怕再多几季花开叶落。

    她的存在就像一场历史遗梦,梦起文坛,永留千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松风入骨:如班昭这样的奇才圣女!敢做的只有点赞敬花。👍👍👍🌺🌺🌺
        柠可_: @小来_b74a 嗯嗯,名副其实奇女子

      本文标题:班昭:精致女子,东观续史,赋颂并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bmj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