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粤港澳青年作家创作学会《红楼梦》研究院
【078】《红楼梦》第二十一回内容分析②—读宝玉《南华经》续词

【078】《红楼梦》第二十一回内容分析②—读宝玉《南华经》续词

作者: 梅美生活1 | 来源:发表于2021-10-13 19:55 被阅读0次

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本回写到宝玉就“当他们死了,横竖自然也要过的。便权当他们死了,毫无牵挂,反能怡然自悦。”于是便读起《南华经》来。

那就介绍一下,宝玉读的《南华经》为何作品。

《庄子》是一部道家经典著作。由战国中期的庄周及其门徒后学所共著,到了汉代以后,被尊称为《南华经》,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庄子》、《老子》、《周易》合称为“三玄”。

全文共有33篇。分为内篇7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外篇15篇《骈拇》、《马蹄》、《胠箧》、《在宥》、《天地》、《天道》、《天运》、《刻意》、《缮性》、《秋水》、《至乐》、《达生》、《山木》、《田子方》、《知北游》;杂篇11篇:《庚桑楚》、《徐无鬼》、《则阳》、《外物》、《寓言》、《让王》、《盗跖》、《说剑》、《渔父》、《列御寇》、《天下》。

《红楼梦》中只摘取了《南华经》外篇《胠箧》一则。

“胠箧”的意思是打开箱子。本篇言辞直接,一方面竭力抨击所谓圣人的“仁义”,一方面倡导抛弃一切文化和智慧,使社会回到原始状态中去。本篇的中心为宣扬“绝圣弃知”的思想和返归原始的政治主张。

庄周处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他既不满奴隶主阶级的腐朽和野蛮行为,又不肯站到新兴地主阶级一边,他既反儒,也反对墨、法、名诸家。他既无所依附,就只得幻想,企图从主观精神上去寻求解脱现实矛盾的出路。

本回选段为其中一则,内容如下: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丽(前有提手旁)工往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

翻译:(所以)杜绝圣明抛弃智巧,大盗贼才会止息;扔掉玉器、毁掉珠宝,小窃贼才不产生;烧掉符契砸掉印玺,人就变得质朴了;打碎升斗、折断秤杆,人就不会争执了;彻底摧毁天下的圣法,人们才可以共同讨论大道。搞乱六律,销绝竽瑟,堵塞乐师的耳朵,那么天下的人才拥有灵敏的听觉;消灭图纹,离散五色,粘住离朱的眼睛,那么天下的人才拥有视力;销毁一切化钩准绳和抛弃圆规矩尺,折断工匠的手指,那么天下的人才拥有自己的技艺。

《胠箧》中的这段话,集中反映了庄子的乌托邦政治理想,他认为儒家圣人所提出的仁义道德治国方法是产生大盗窃国的根源,所以他主张杜绝圣人、抛弃才智,以制止大盗的出现。

庄子的这段话还讲出了一个辩证哲理: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变成它自身的反面,因而要恢复其自身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取消这个极端。


也正是《南华经》中这部分内容给了宝玉一些启发,他即同意庄子的说法,但又对其意不能真实领悟。于是趁着酒兴,意趣洋洋地提笔曰:“焚花散麝,而闺阁始人含其劝矣 ;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丧减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彼含其劝,则无参商之虞矣;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穴其隧,所以迷眩缠陷天下者也。

宝玉为何写下此言,这是因日日面对他身边的四(多)个女子所生的烦恼心。他对《南华经•胠箧》一则的理解并不完全认可(而黛玉点评他是没有吃透其中要义)。

道家的“圣人”强调智慧,而这种智慧是“无为”产生的无上智慧,而儒家的“圣人”更强调德行,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没有智慧何谈德行。宝玉从她们的身上发现什么了呢?

宝玉觉得不解啊,难道每个人不是因为智巧的不同才有了高低之分吗?难道女子不是因容貌的美丑而获得别人的喜好吗?这些与智慧美貌所产生的喜爱不正是别人产生的情感来源吗?!这里似乎也是对《南华经》内容的反辩。

就拿离宝玉最亲近的四位女子来说,袭人与麝月都是丫鬟身份,她俩关系素来亲厚。

袭人是宝玉的贴身丫鬟,宝玉依赖于袭人的照顾。他俩年龄相仿,一起长大,情同姐弟。袭人是宝玉的性体验第一人。但随着俩人关系的亲密,疏离也在发生着。

宝玉渐渐发现袭人、麝月对自己态度的改变,她们不该劝、不该怠慢自己的一面都显露出来了,这让宝玉解说不清,言说不明。假如他一直把她们当丫鬟使,让她们安分守己地做属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便不会有对自己行为的指手画脚了。

如果“焚花散麝”(指花袭人与麝月)把花袭人与麝月遣散了,自己也就不用过多去操心她们规劝自己什么了。(那谁来侍候自己?)

如果宝钗失去美貌,黛玉失去灵窍,让她们丧失减少各自的真性情,那才是罪过,这样思量后,便觉得她俩更像是参商两星,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各自衬托,不可比较。取一人的美与另一人的灵气来对比是不公平的。

宝钗缺乏了美貌,(我)就无爱恋她心;黛玉没了灵窍,(我)就不会牵挂她的情意了。宝钗、黛玉、袭人、麝月,每一个人都各具特色,也似张开的大网般要将自己陷入,世人们也会有像我一样陷入这种声色罗网中的烦恼吧!

这是宝玉的真实思虑。捉笔写下自己欲罢不能、欲舍不忍的情绪,想挣脱却难以挣脱的烦恼。

最妙是黛玉来寻宝玉不得,便翻案看书,发现宝玉的《南华经》续后,提笔续绝云:无端弄笔是何人?作践南华《庄子因》。不悔自己无见识,却将丑语怪他人!

黛玉看见了宝玉的《南华经》续文后,又好气又好笑。好气的地方在于,宝玉拿自己与宝钗对比的原因竟是容貌与真性情;好笑的是,宝玉把家常碎事与《南华经》中治国理政相提并论未免可笑。

所以黛玉暗示宝玉,《庄子》是追根溯源的,这提笔人无因写出些这个,简直是误读《庄子因》(一部阐释《庄子》的书,清代康熙时林云铭著),该找找自己的原因,多长见识吧,不要在此出丑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78】《红楼梦》第二十一回内容分析②—读宝玉《南华经》续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cye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