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入得厨房,出得厅堂”的女子

作者: 夜莺Louisa | 来源:发表于2017-10-23 12:10 被阅读37次

    文|夜莺

    做一个“入得厨房,出得厅堂”的女子

    ♥♥♥♥♥♥♥

    在公司里,每当我下厨煮上几个小菜,我老板总会夸赞:“小黄真是入得厨房,出得厅堂啊!”当然,这是一句客套话,我也远远没有那么好。或者说,我不把这种“入得厨房,出得厅堂”的样子定义为“好”。我觉得这是最基本的生活方式,不仅对女人,对男人也是一样。

    厅堂和厨房,不外乎就是我们身处不同的场合,做着不同的事儿罢了。如果我们给自己这样的限制:“我是个出厅堂的女子,我才不要入厨房”,或者“我是个入厨房的女子,我出不了厅堂”,那人生真会缺少很多体验。厅堂和厨房,没有优劣之分,有分别的是我们的心。如果一个经常出入厅堂的人去鄙视一个经常出入厨房的人,那这个人肯定是井底之蛙,活在自己一个有限的世界里。反之亦然。

    生活处处都有我们学习的地方。厅堂有厅堂所学的,厨房有厨房所学的。兼备了这两种能力也并不代表这个人就很厉害,只是这个人懂得如何转换生活的基调,知道在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样的事。

    不知道从何时起,我们的文化变成是经常出入厅堂的女子会得到人的羡慕。那些把指甲涂得精美的,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生活变成大家所向往的。而入厨房却成了“从俗”或者和“黄脸婆”联系在了一起。到底是什么在影响着人们的取向?

    我想,是因为我们在厨房做事的价值感没有被体现出来。

    价值感就是感觉自己做这件事是有用的,认可自己所做的事,这件事带给我们成就感,哪怕有时候还有点虚荣感。

    为什么出厅堂时人们的价值感会比入厨房时高一些,以至于人人都向往呢?

    因为那是个公开的场合,你是在“别人的目光底下”做事。人们会给你反馈,你误以为那些反馈真的就是你的样子。要知道,那些反馈也有可能不是真诚的,甚至是奉承和虚伪的。

    厨房,除非你要做美食节目,多半都是你一个人呆在里面,做着一些琐琐碎碎的事。没有人会夸赞你,没有人会奉承你,连享用你劳动成果的人也觉得那没什么特别的,因为每天都是这样啊,有什么好夸赞的?所以,此时我们的价值感就荡然无存了,我们就会觉得做这些事好无用啊!我做这些干嘛?不如费点心思挤入厅堂里好了。

    这时候问题就出现了。我们太享受厅堂的赞美了,我们不愿意回到那个只有自己,没有人认可的区域中去,我们开始排斥厨房。但是,如果你真的想领会生命的真谛,回到厨房去吧,或者到菜市场去好好逛一圈,或许你会学到比厅堂的还多。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当家是什么意思呢?我的理解是:变得成熟,明白生命的道理。

    为什么说“穷人家的孩子”才这样?

    “穷”,不单是指物质上的匮乏,更多的是由这个延伸出来的生命考验。在菜市场里,你会接触到这些承受生命考验的人们,这些在干净的超市是看不到的。而入厨房,能有多少人避免去菜市场呢?入厨房的背后隐藏着很多我们表面看不到,或者我们不敢面对的价值。

    厅堂固然也是重要的,那是我们和现代文明社会的联系。但是如果我们回归到最接近生活的一面,在没有观众的情况下,我们还能欣然地接受我们所做的事,那才叫真正的从容。

    今天,我穿着短裤和人字拖,推着个买菜小拉车,头发随意地扎成一坨,到有各种味道的市场去买菜。我和这里的一些人还挺熟。有个阿姨,她不开档几天,她家儿媳妇生了个娃我都知道。还有那个鸡档的小伙儿,她老婆回娘家了,他会自己摆弄他的摩托车,我也知道。

    我可以到最高档的酒店,专业地为你的孩子做着留学的计划,帮你策划他的美好前程,那可能会谈到比尔盖茨,哈佛耶鲁之类的;我也可以穿着旗袍坐在古筝前和你聊一聊《高山流水》,《渔舟唱晚》;在你们看不见的时候,我也会去菜市场,像刚才所描述的那样。那个形象,和这张坐在古筝前的形象一点都不搭调是吧?是的,人就应该有各种形象,我觉得那样才够饱满。

    也许你会觉得我很累,要面面俱到。

    累,是因为我们的心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没有归位,它还在外面不肯回来,就像你在厅堂,它在厨房;你在厨房,它还在厅堂。当我们的心归位了,就不会累了。当我们接受生命是有不同层面的,厨房和厅堂也只是一个词,归根结底我们都只是在“做事”,不管是在厅堂还是在厨房。

    心,无需呆在被定义的空间里才得以安稳,它可以是自在自如自存的。

    今天在菜市场,突然飘来了这篇文,以记之。


    -本文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做一个“入得厨房,出得厅堂”的女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dao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