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什么形式,要想对哪一种物品或者服务成功实现共享,从根本上来讲,都需要通过共享创造出更大的市场、更多的需求。
共享经济的实战案例:爱彼迎,优步和滴滴
除了这三个发展的比较好的之外,剩下的大部分已经死掉了。
至于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我在后面会仔细分析。
2016年之后,共享经济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具有代表性的是以摩拜和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服务。这一次“共享”和之前所不同的是,并不需要大家把自己闲置的东西拿出来,而是由提供共享服务的公司制作标准产品让大家使用。
当然,市场上永远不缺乏廉价的复制。当摩拜和ofo获得巨额的投资和超高的估值后,一夜之间,什么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甚至共享篮球都纷纷出现,而一些原有的设备租赁服务也打上了共享的旗号。
不过,可以预计接下来的几年内,又会像两年前那样死掉一大片不论是哪种形式的共享,为什么只有少数公司(我们姑且将优步、爱彼迎、滴滴和摩拜等算作成功的公司)能成功,而大部分看似商业模式相同的共享却只是烧钱,没有产生效果,下面就从经济发展的根本需求来分析,大致可以归结为三个原因。
共享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可能发展经济,又有可能让(国内生产总值)萎缩;
既有可能为大家省钱,又有可能让我们失去拥有物质财富时的快感
eg:如果将大家的收入和财富减少20%,以换取更好的环境,大多数人都不愿意,这就是大家宁可挤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北京,也不愿意到山清水秀的三线城市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不论大家喜欢不喜欢,任何让经济萎缩(或者其他什么商业模式)都是维持不下去的。
使用这个试金石就可以判断哪些共享经济的公司能成功,哪些一定会失败。
Eg:我们先来看看早期的成功案例一一网约车和爱彼迎的短租。
它们看上去都是将自己的闲置资源拿出来共享,从而达到了减少资源浪费的目的,不过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它们有区别。爱彼迎确实是让人们将自己不用的住房拿了出来,符合利用闲置资源的原则,但是优步和滴滴并非如此。因为网约车的大部分从业者都是专职司机,并非工薪阶层下了班去做第二份工作。
很多司机为了从事这个职业还专门买了新车,以达到专车的要求。事实上到目前为止,除了住房之外,任何将自己的闲置资源拿来共享的尝试都不成功。
如果是因为购买了新车,让更多的人能够就业支撑了网约车的生意的话,这符合做大经济规模的原则,那么它的出现是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而不是让经济萎缩。简单说,就是通过手机预约打车的人 越来越多,增加了消费的体量。
Eg:至于2016年的摩拜单车和OFO,它们让自行车又重新回到了城市,造就了一个新的大市场。此外,它们也不是把大家闲置的资源拿出来共享,而是制造新的产品。
从这两个方面看,至少它们符合让市场变大的原则
Eg:反观那些失败的共享经济案例。首先,它们都没有将原有市场扩大这个特点,无论是过去的共享电动工具,还是今天的共享充电宝。就说手机充电这件事吧,虽然手机充电是刚需,但是充电宝却不是。你不可能因为有了租赁充电宝,让原来每天使用5个小时的手机变成能使用10个小时。更何况,租来的充电宝带不带病毒还两说呢。
其次,共享是为了带来便利,而不是为了节省资源。
因此,是将自己闲置的资源拿出去共享,还是由第三方公司提供共享资源,都无关紧要。
在摩拜单车出现之后,有人问它的共同创始人王晓峰,为什么不简单设计一种智能锁,然后让大家将自己不骑的自行车贡献出来呢?王晓峰讲,那些品质差异巨大、毛病一大堆的自行车,骑起来没有面子,更重要的是紧急的时候不能保证它们不掉链子,损毁了以后也没有人维修,看似节省资源的做法其实无法给大家带来便利性。因此,摩拜单车并不考虑利用闲置资源,而是通过自家的产品来更多地考虑共享给消费者创造价值,造出一个更大的蓝海市场,增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增加消费的体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