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读《射雕英雄传》,不禁为其精彩的结构布局叫好。文章看似有三条明线从始至终依次展开,分别为扬州比武之约、二次华山论剑、抗击金蒙,此三条明线,前后衔接,徐徐展开,不露痕迹,构思之巧妙,着实令人佩服。而明线虽巧,却是在为一条主线服务,那就是郭靖的成长历程,从一个笨孩子到一个傻小子再到一代大侠,最后成为一名民族英雄。在郭靖的身上,我们可以窥探到老一代武侠小说家的侠客风采和爱国情怀。整篇文章不论如何腾挪跌宕,却始终紧扣主线。作者将整个故事的背景放在南宋时期,本身就注定了其悲剧色彩,在这个多事之秋,国家危亡之际,个人的命运必将与国家的命运连接起来,也就为主人公最后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很好的舞台。
金庸小说受中国传统小说影响很大,这不仅表现在结构和语言上,也内含在思想上,比如对《水浒》中的侠义精神、众多人物的个性化描写的借鉴,一百零八将最终归于忠君,而郭靖率众英雄归于爱国,所有的事情看似纷乱,其实都是在走向主题,为各自的中心服务。
当然结构的精巧还不足以打动读者的心,情节才是吸引人心的关键,所以金小说在读的时候,恨不能一口气读完,其实就是恨不能一下子了解了故事的情节发展和结局。金小说情节总是一环扣一环,一个疑问明白了,马上又会陷入下一个疑问,甚至不给读者喘息的机会。这与《三国演义》《镜花缘》何其像也。
当然金庸先生也搜集了一些各派武术的资料,赋予自己笔下的人物,在这上面,估计先生也是费了一些心思,比如将现实生活中有,而古今兵器中未有的东西作为利器,再将自己搜罗来的相近兵器使用要诀移花接木过来,这可真是一件脑洞大开的事。
同时,作者为了将小说披上更多的神秘色彩,还将古代今人较少接触的一些作品及内容搜罗出来,运用其中,比如说《九章算术》等。今人不懂,作者也未必明白,所以能够做到玄而又玄,让人佩服作者学识的渊博,其实这些与作者对各门各派功夫的描述一般,人不懂,己不知,如变魔术,故弄玄虚而已,当真不得。
金庸小说,最可借鉴的是他对结构和情节的安排:一般都是将主人公置于某一特殊历史时期,为情节冲突构造一个大的外部环境,同时,也为将个人恩怨上升到民族情怀创造舞台,从而起到深化和拔高主题的作用,在萧风、陈家洛、郭靖等人身上,无不如此。
其次,作品中人物的名称上,作者也是费了一些思量,每一个大侠的名字基本上都是朗朗上口,也体现了自身的个性修养,让读者看罢记忆犹新。
分析金小说,对个人在结构和情节构思方面,有很大的益处,特别是当代读者对情节的喜欢尤甚,要求当然也更高。
金庸和琼瑶的小说在当年之所以受大陆读者的喜爱,离不开当时大的社会背景。中国改革开放初,人们从长久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一方面开始关注自我的情感世界,另一方面,对外界新鲜事物也是充满了好奇。金、琼两人的小说,正好满足了人们对这些方面的需求。两人的小说,与大陆当时主流的文学有很大的不同,当时的大陆文学虽然已经开始揭去文革的影响,但心理和思想上的镣铐依然未曾解除,即使伤痕文学的急先锋,也是在作品中蹑手蹑脚,人们依然生活于内心的沉闷之中。而当金、琼两人的小说进入大陆人的视野后,其作品中的人物敢爱敢恨、天地独我,放荡不羁,潇洒人生的性格特点,一下触动了大陆读者的内心,释放了长久以来压抑的感情,尤其是在年轻人之中,必看金琼之书,必谈金琼书中之人,而老学究们的内心,却经受不住这些新鲜玩意的冲击,急忙铸起墙,竖起反邪之大旗,板起正义之面孔,口诛笔伐,然而自己却拿不出一篇半句打动读者的文章,所以也就聒噪一番,见无人理采而欣欣然作罢了。如今,金庸大师虽已下世,却仍受亿万人敬仰,而当时的大师们,现在不知作何感想。当年,对金庸和琼瑶小说的痴迷人数之广、程度之深,也就只能发生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后人也是真的是再难以企及,“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样的评价,对两位作品达到的影响范围来说,或许真的非常恰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