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地处僻静山沟沟里的一座文化园,它不出名,面积也不是很大,但确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寻求跟中医文化有些源缘的气息,跟友一道专程去了一趟这里,因为据说里面收藏有中医古老医疗器具,此行不虚,果真是有。
一路盘山,让我想起了“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虽也是公路,却是弯多破陡,更有多处路基破损,不算颠簸,肯定没有一路笔直坐的舒适。
四点多钟的太阳已经西斜,路的两旁经过之处大多是山脉相连,远处绵延起伏,墨灰的轮廓像壮观的山水画,近处沟沟壑壑,有浓密的灌木还光着树枝,虽杂乱却不失气质;努力向着阳光吐露心事,有松柏的植被开始泛出了墨绿,它们是这里第一个感知春天的使者;偶有村落一晃而过,旧舍新房不一,却是一律的平房,这就是现代农村的模样;大多梯田已经平整,时令已经过了惊蛰,农耕也就开始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农民伯伯们一年四季的希望全在这春季的耕播,谁也不敢错过;有散在的羊群,在留有秸秆的田地里低头吃着干草;有赶着约十几头的牛群在不宽的公路上慢悠悠的走着,这应该是它们回家的路吧?有几处沟壑分明的山丘,部分黄白的土,部分绿植的树,勾勒出俊美的线条,尽管快速的划过视线,还是收纳进了我的眼眶,真想拍一张留念,最终还是带了遗憾而去,山高路窄弯多不能停车。四五十分钟的路程,七拐八扭,说说笑笑就到了。
文化园经过几年马不停蹄的修建,比我前两年来时的还不成型的面貌要好多了,准确来说,是已出具规模。
原来凹凸不平的土路已经变成平坦宽敞的柏油马路。车子停在距离院门十米外的马路上。路边有三四个中年妇女模样的人,好像是为拍抖音找背景,新时代的农村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
大门是很普通的栅栏式铁门,管理还不完善,毕竟馆主年事已高,张罗这件事也是花了好大心血,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平常也很少有人参观,故而没有设专人在这里看管,自然大门大多情况是落了锁的。
馆名:蒲县乡村文化记忆馆
外墙用青砖砌成,装饰处涂以耀眼的蓝色,此时衬以天空的底色,四周大山环绕,清雅别致,独具一格的秀美。

源远流长
长忆蒲伊乡土情
永留华夏农耕本
对联是征集蒲子文人墨客的,具体出子谁手没有打听过,但其深意是不可质疑的。
馆内所有台阶都以红砖蒲设而成,上院内院墙也是红砖所砌,给人感官上一种古朴的味道。上院中院是开放的,所以有指引牌:参观请上上院中院。
从外面的陈设可以看出馆主的用心,破旧瓦罐在他这里变废为宝。在我记忆中,院墙外做了装饰品的瓮是装水和米粮用过的,就算90后的年轻人估计都没见过它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