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方木读书读书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 》读书摘要

《把时间当做朋友 》读书摘要

作者: 来回几十载 | 来源:发表于2019-02-19 17:14 被阅读20次

    写在前面:首先,我觉得这本书主打鸡汤,实操性不强,实用性还可以。实操性不强是因为并没有太多可以让你马上照着做的事情,实用性还可以是因为作者融合贯通了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虽然鸡汤,但是实用。鸡汤文有个特点,不管是纯鸡汤还是毒鸡汤,很多时候人们只是看自己喜欢看的,哪个作者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哪篇文字就可以得到共鸣。我还是会去读鸡汤文的,因为这会让我静下来,重新反思自己的生活,是不是浮躁了?为什么要争辩?这样犟有好处吗?

      在读《把时间当做朋友》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感知时间这一块其实做的还可以,但是建立在已经有目标的基础上,没有目标的日子还是荒废度日。其次,稍微安抚了我的浮躁的内心,做事不能图快,要学着快乐地过每一天等等。 以下是我在读书过程中找到共鸣的句子,特地摘要出来:

    0 困境

    问题好像很简单,看起来无非有以下几种情况。

    没有按时开始执行任务。

    错误估算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差错。

    看似解决方法很简单,但是时间不理任何人,它用自己特有的速度流逝,不受任何外界的影响。毫无疑问,我们没有办法管理时间。

    而流传的许多时间管理的方法,固然有效,但是很多人会发现因为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区分一项任务是否重要、紧急,使得操作结果不如人意。

    因此,我们无法管理时间,我们需要做的是管理自己。

    1 醒悟

    奥地利神经学家、精神病学家维多克 弗兰克曾说: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的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多学点东西总是好的,你学的东西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用上。

    有些知识不是没用,而是你不会用。

    2 现实

    速成绝无可能。你所看到的年少成名的人,从年幼时期就开始学习了。而很多人不懂“有些阶段就是无法跨越”这个道理,摆脱不了浮躁。越是浮躁,越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越是对自己现状不满,就越是浮躁。

    总的来说,一是自己的欲望无限,一是要完成的事情太多,三是自我满意度的不断下降——这就是人们不由自主的期望速成的根源。出路肯定存在,但这出路只有一个起点,接受现实。告诉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时间,我没办法一蹴而就。

    每个人的起点不同,有些人的地板是另一些人的天花板。

    生活的本质就是这样,你想要什么,它偏不给你什么。摆脱这个死循环的方法只有一个——给我什么我就用好什么,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去换能换的东西。要不断想办法运用心智的力量去识别哪些死循环和恶性循环,然后在好像不可能的情况下跳出去,出者存,困者亡。

    完美永远不存在,越是能力差的人,越有那种非常不现实又极其脆弱的完美主义倾向。他们不现实,是因为他们不懂。

    未知永远存在。一个相对有效的策略是:当有问题解决不了时,可以先把它记录下来,然后继续前行。注意,一定要把问题记录下来,很多人没有记录的习惯,以致出现曾经因为思考后"忘了”而失去获得答案的机会。

    现状无法马上摆脱,接受现状才是最优策略——有什么做什么,有什么用什么;做什么都好,用什么都好。不要常常觉得苦,这会让人忍不住顾影自怜,浪费精力与时间,而要想办法在任何情况下找到情趣——快乐是一种本事。

    与时间做朋友的方法很简单,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3 管理

    ①估算时间

    完成一个任务的实际花费时间总会超过计划花费的时间,就算制定计划的时候考虑到本法则,也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因此在制定计划前要先分辨任务的属性,它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再据此估算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②及时行动

    明明已经焦虑到不行,拖延的人为何迟迟不开始行动?一个常见的原因就是错误估算任务所需要的时间,总以为可以在最后期限之前完成。然而最本质的原因还是在于恐惧。

    一个是内部的恐惧:只要开始做事,就面临做错、做不好的风险。然而,做事情肯定会遇到困难,事情越有价值,困难就越具规模。遇到困难的时候,心平气和地面对就好,因为这只不过是生活常态。有时候我们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依然没能解决问题,却眼见被人轻松过关,这确实令人气馁。不过,这也是生活常态——在任何一个特定领域,总有一些人比另一些人表现更好,费力更少。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有4个字颇具真理并且值得相信,——勤能补拙。不过,真正相信这4个字的前提是“接受现实”,否则,这4个字发挥不了任何实际的作用。

    一个是外部的恐惧:过于在意外界的评价。一个人一旦开始认真做事,被嘲笑、被耻笑的几率远远高于被夸奖、被鼓励的几率——这几乎是肯定的。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在意来自他人、非建设性的负面的评价。没有谁一开始就能做对做好。所有做对做好的人都是一路磕磕碰碰走过来的,这就是生活常态。而动辄给出非建设性负面评价的人,往往不是正经做事的人,他们和那些正经做事的人身处不一样的世界,这也是生活常态。

    所有真正踏实做事的人都知道,任何任务的绝大部分都是枯燥而无趣的,所谓有创意的部门,可能连1%都不到。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通过关注“方法”去反复拆分任务,最终确认每个子任务都是可以完成的,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功课,这样的习惯,可以让一个人变得现实踏实。

    感知时间:①李敖的事件日记法  ②记录时间开销(APP:Mr Time)

    对于计划,期限越短、内容越清晰,目标就越容易实现。但长远的计划,我们总是看不清,有些人既然看不清,就都不去想了。然而,我们一生所做的是,大多都是在试错,对于人生,没有人能像数学、物理原理那样给出普适公式。永远记住,马上行动是最重要的。

    除非万不得已,否则千万不要在整个任务完成之前中途更改列表中的项目。

    4学习

    学习最关键的一点是:任何知识的获取,都是不可逆的,在知道它的一瞬间,它就已经改变了一切,生活因它而改变,无法还原。

    每个人内心都充满了恐惧,而所有的恐惧其实都源于我们害怕未知。这样看来,恐惧是永恒的,因为我们不可能无所不知。

    学习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经验主义。日常生活中主要的沟通障碍本质上几乎都是由于沟通双方无法让对方理解与他们经验相悖的知识或信息造成的。

    5 思考

    “自证预言”:好事很少心想事成,坏事往往无中生有。

    与其关注成功者,不妨反其道而行——努力从失败者身上汲取经验。

    克服恐惧:“强”与“弱”才是自然界中真正存在的本质,“善”与“恶”往往只是弱者一厢情愿的定义。

    后来我明白了,宗教最需要的实际上是恐惧。为了让人们向往天堂,便设计了一个让人生畏的地域。

    过去的事情是无法更改的,现在的烦恼是无济于事的,但是将来的尴尬也许是可以避免的——如果现在的行动没有出错的话。换句话讲,为了避免将来的尴尬,必须在今天采取正确的行动。所以:

    ● 改掉直到交作业期限的前一天晚上才写作业的偷懒习惯,先做完作业,再去使劲地玩。如果你确定对方不是一个好人,那就趁早离他远一点,最好不要让他知道你的存在。

    ● 不要为现在没钱而烦恼。打起精神来,从今天开始想办法赚更多的钱。如果赚更多的钱很难,少花一点、多省一点,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 想想看,离婚是不是一件可行并且容易的事情。如果不是的话,就算你顺利离婚了,将来万一又要与面前这个女人离婚,可能仍然非常不容易、不可行。

    ● 从今天开始多读一点书,多学一点东西。尽管学东西对任何人来讲都不容易,但只要坚持,大多数技能都可以比较熟练地掌握。

    ● 先解决目前的麻烦。而后,如果真的觉得美国更好,那就从今天开始准备移民——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努力吧!

    6 交流

    学会倾听:

    人类讲话的速度往往远低于思考的速度,所以我们在倾听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走神的现象。

    为了真正做到有效倾听,最需要克制的就是“过早质疑”

    不成熟的人、思维简单的人更倾向于频繁地插话,并且他们总是认为“我已经了解你要说什么了……”

    讲者刚刚开始自己的论述时,驳斥他的难度是最低的,于是“过早质疑”的人总会产生自以为是的幻觉,进而落入自己设置的陷阱,同时自我感觉良好。“过早质疑”的另一个副作用是它会让听者不由自主地进入排斥状态。

    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多余的脑力处理两个方向的信息:“回顾”与“预期”。

    一旦决定倾听,就要主动帮助说者进入“倾诉”状态。

    适度控制自己的反感情绪对获取信息也会有极大的正面作用——既然坐在那里,“听而不闻”就是浪费自己的时间。

    在自己状态不佳、心不在焉的时候,“马上停止谈话”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事情

    说与不说:

    有一个极为常见却又几乎总是被忽略的现象:明明是同样的话,自己说出来就不像那么回事。

    通过努力、通过积累成为能说更多话的人。

    在我年纪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告诉我:一定要想办法不时做出令人敬佩的事情,这样就会有人主动找你做朋友。

    赢得尊重”是最不能急于求成的,也绝对不可能靠“临时抱佛脚”实现。

    有时,我们知道自己说的是对的,可还是没有人听得进去。绝大多数人面对这种情况会多少有些失落,甚至愤怒,可事实上,这往往只说明一个问题——还没有赢得足够的重视。

    没有人会像我们自己一样了解自己,也没有人会像我们自己一样关注自己。所以,每个人其实都多多少少会高估他人对自己的重视程度,又因为这个结论,进而低估他人的评估能力。

    “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交流守则:

    以下言论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真理]。 ● 一个人的真理在另一个人那里就可能是谬误。 ● 真理是相对的。 ● 真理总是在不停地变化。(或者:真理并非一成不变。) ● 任何观念都是平等的。

    第一个原则:有意义的讨论的前提是双方不仅要“相互竞争”,更要“相互合作”

    第二个原则:真理是独立存在的,它从来不会依附于任何个人或者集体

    第三个原则:真理不变,也不会因任何人而变;不停变化的只是人们对真理的解释或理解

    正确复述:

    为了保证沟通顺利,往往需要添加一个验证机制,或者说反馈机制。

    勤于反思:

    深刻了解经验的局限

    时时刻刻保持警惕

    使用记录,使自己能够记住更多经验

    通过观察和阅读汲取他人的经验

    试用类比来跨越未知与已知的障碍

    7 应用

    兴趣:

    首先,这些人其实并不是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没有兴趣,而是没有能力把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做好。

    其次,人们总说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其他事情。可事实上,出现这种感觉应该仅仅是因为还没有开始做那件事情,也还没有在那件事情上遭受挫折而已。

    综上所述,我觉得,兴趣并不是很重要,至少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重要。对一个人来说,某件事情只要能做好,并且做到比大多数人好,他就不会对那件事情没兴趣。

    往往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

    方法:

    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比起“用功”来说,方法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依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痛苦:

    最常见的误解就是:当我们觉得痛苦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把自己想象成全世界最痛苦的人。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我们的痛苦我们已经体悟,而别人的痛苦我们又很难真正做到感同身受。所以,如果不去努力分辨的话,我们当然会认为“自己最痛苦”。

    痛苦就是这样。一旦我们学会在痛苦出现的时候运用心智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去,痛苦就几近自动消失,而且在它被我们重新注意之前绝不会回来。

    很多人并不了解自己大脑的机制,所以,他们不由自主地被自己的感觉所控制。他们把背单词当作一件特别痛苦的事情,以至于书店里总是有一大堆乱七八糟的、年年改头换面的所谓“趣味记忆法”的书来满足他们想要摆脱痛苦的需求。

    比较:

    由此,我们可以轻松地想象:对那些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与他人比较的结果之上的人来说,幸福和快乐永生永世难以获得,就算偶尔产生了幸福和快乐的感觉,也必然昙花一现,因为总有人会比他们更加年轻貌美、英俊潇洒,收入更高、权力更大,地位更尊贵、财富更雄厚。很多时候,比较是一个坑,大坑。再干脆点说,比较就是陷阱。

    另一些人也看透了这一切,却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坦然接受。他们运用自己的心智力量去分辨哪些快乐或者幸福是必须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之上的,而哪些快乐或者幸福是无须比较同样可以获得的。

    生活无法彻底回避比较,但是,无须比较就可以获得的快乐和幸福也同样很多,只不过它们常常被人们忽略。

    运气:

    爱默生说:“弱者相信运气,强者只究因果。

    “所谓幸运就是当你准备好的时候机会来了

    尽管法兰克·奈特曾提出一个相当正确的观点:“努力”相对于另外两个因素——出身和运气——是最无足轻重的[插图]。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很多现实的例子:有相当数量的人确实通过“努力”改变了他们自己的“运气”,进而改变了他们后代的“出身”

    人脉:

    我由此领悟,真正的关心最终只有一种表现:为某人某事心甘情愿地花费时间,哪怕“浪费”时间。

    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他人交往的人。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自己的独立赢得尊重。

    自卑:

    作为整个社会的一员,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有时候,整个社会向他灌输的观念可能是错误的。

    优秀的人更容易自卑

    从这个角度出发,反倒是那些资质在各方面都处于平均水平的人更不容易自卑。通常,一个人差也差不到哪里去,因为差到极致的难度绝不亚于好到极致的难度。

    想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健康状态,要迈出的第一步就是——停止嘲弄他人

    另一个比较“技术”一点的手段是“忘记自己的优点”。

    最后一个方法是“适当地放纵一下自己”

    灵感:

    今天我为大家特别亮一手,把如何看书的招告诉大家。不要以为这本书看完了,干干净净的、新的算看过。那个不算看过,因为当时是看过,可是浪费了。你不能够有系统地扣住这些资料,跟资料挂钩。可是照我这个方法,可以把你看过的书,把精华都抓出来,扣在一起。这就是我的这种“土法炼钢”的治学方法。

    鼓励:

    永远鼓励身边的人,哪怕多少有些盲目。

    很多人之所以做事裹足不前,浪费时间甚至生命,原因就在于他们是必须获得别人的鼓励才敢于行动的人。

    可是,我们却能成为另外一种人——我们可以不需要被别人鼓励——这是一种境界。

    效率:

    没有任何机器可以一直用100%的功率运转,人也一样。

    每个人都不相同,有些人可以在工作和学习上获得更多的乐趣,有些人则会在生活琐事中获得更多的幸福。

    这也会使你非常清楚一个简单的事实:选择意味着放弃。选择做某件事情,可能就不能去做另一件事情——哪怕你觉得你可以一起做两件事情,实际上你也已经不可能同时做第三件事情了。

    自我证明:

    证明自己是大多数人自然的愿望。“证明自己”本身没有任何错误,但是,很多人实际上是挣扎着想“证明自己给别人看”。殊不知,“证明自己给别人看”恰恰是最浪费生命的一种行为。

    如果你想不开,一定要让别人承认自己比他们强,那就听我的劝告,记住一件事:你比别人强一点根本没用,真正有用的是你比别人强很多很多。

    8 积累

    雷茵霍尔德·尼布尔[插图]在他著名的《宁静祷词》[插图]里说的话,可说是一把帮助人们摆脱这种境地的钥匙。这些内容,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曾使无数人动容:愿上帝赐予我从容去接受我不能改变的,赐予我勇气去改变我可以改变的,并赐予我智慧去分辨这两者间的区别。

    “怕麻烦”就是一种害死人的坏习惯

    真爱的定义就是你心甘情愿地在另外一个人或一些人身上投入时间和精力,甚至不计回报

    写在最后

    做人要勤奋,做人要执着,但做事不一定要图快。

    看到这里的是真爱【哭笑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把时间当做朋友 》读书摘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fuf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