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某,女,65岁,患者诉恶寒发热,头昏,头痛,头闷胀,眼花,咳嗽,咳白痰,痰不易咳出(自觉痰带有咸味),胸闷胀,口干,口苦,易出汗,全身关节疼痛,腹胀,不欲饮食,喜酸食物(酸菜汤洋芋等有食欲味)。
患者自诉一周前出现咳嗽,咳痰,鼻塞,流鼻涕,白夜咳嗽,咳黄白痰,偶尔伴有胸闷,头昏,无发热、寒战,无出汗,全身关节痛,食纳可,大小便正常。因自家开诊所的,所以给口服头孢消炎及中药对症治疗。上述症状未见缓解。随后给予头孢输液六天后,上述症状未见明显好转。随后出现恶寒发热,头昏,头痛,头闷胀,眼花,咳嗽,咳白痰,胸闷胀,口干,口苦,易出汗,全身关节疼痛,腹胀,不欲饮食等症状。
辩证:少阳半表半里证。
方剂:小柴胡汤加减。
初诊(图上计量仅供参考,不做标准)服药一天后,随访患者家属诉咳嗽,咳痰,恶寒发热,腹胀,头昏,食欲增强症状明显好转。但患者易出汗,动则汗出,偶尔头昏。
第二次复诊:
考虑患者患病较长,邪伤正气,体质虚弱,加大党参用两至30g。生姜用量较大,生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脾胃寒症,胃寒呕吐,肺寒咳嗽,解鱼蟹毒。味辛过大,易伤阴液,易发汗过大,既减少生姜用10g。
同时出汗厉害(患者家代带诉好多了,就是出汗,头有点疼)。加用五味子,白术各15g。五味子:味酸、甘,性温。归肺、心、肾经。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白术:味甘、温、无毒。归心、脾、胃、肾、三焦之经。具有补气健脾的作用,可以用于缓解食欲不振、四肢乏力、腹胀、胸闷、盗汗等症状。
第三剂复诊:第二剂服完后出汗及其他症状明显好转,现背心部发热(似烧灼感)未见缓解,给予菊花,桑叶各15g,连翘10g,以疏散肝经风热,又能清泄肝热以明目,清热解毒。
三天后遇到家属询问病人情况,服上述三剂药后,上述症状明显消失。
小柴胡汤证《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患者此次病程较长,反复受凉感冒,口服头孢消炎及中药对症治疗。上述症状未见缓解。随后给予头孢输液六天后,上述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导致寒邪入里,伤及脾胃,入里化热。既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小柴胡为和解表里之剂也。柴胡味苦平微寒;黄芩味苦寒,《内经》曰:热淫于内,以苦发之。邪在半表半里,则半成热矣,热气内传之不可,则迎而夺之,必先散热,是以苦寒为主,故以柴胡为君。黄芩为臣,以成彻热发表之剂;人参味甘温,甘草味甘平,邪气传里,则里气不治,甘以缓之,是以甘物为之助,故用人参甘草为佐,以扶正气而复之也;半夏味辛微温,邪初入里,则里气逆,辛以散,是以辛物为之助,故用半夏为佐,以顺逆气而散邪也,里气平正,则邪气不得深入,是以三味佐柴胡以和里;生姜味辛温,大枣味甘温。《内经》曰:辛甘发散为阳。表邪未已,迤俪内传,既未作实,宜当两解,其在外者,必以辛甘之物发散,故生姜大枣为使,辅柴胡以和表。七物相合,两解之剂当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