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货篇第十七·九(443)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钱穆译】先生说:“小子们,为何没有人学诗呀!学了诗,可以兴起你自己,可以懂得如何博观于天地,可以懂得在群中如何处,可以懂得处群不得意时如何怨。近处讲,懂得如何奉事父母。远处讲,懂得如何奉事君上。小言之,也可使你多认识一些鸟兽草木之名。”
【杨伯峻译】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研究诗?读诗,可以培养联想力,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锻炼合羣性,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呢,可以运用其中道理来事奉父母;远呢,可以用来服事君上;而且多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傅佩荣译】孔子说:“同学们为什么不学诗呢?学诗时,可以引发真诚心意,可以观察个人志节,可以感通大众情感,可以纾解委屈怨恨。学了诗,以近的来说,懂得如何侍奉父母;以远的来说,懂得如何侍奉君主。此外,还能广泛认识草木鸟兽的名称。”
《诗经》的兴、观、群,怨作用就出于此,分别解释一下。
兴,兴起。兴起什么?这里的兴不是《诗经》赋、比、兴三个表现手法中的兴,它是自己想表达见解或意愿或情感时,联想到《诗经》里的某些相类的诗句,是一种想像力。观,明察,博观。就是说读《诗经》可以观察当时的社会、人文、风俗等,形成对社会的认识;群,合群,群处。群就是聚在一起,结交朋友,协调人与人相互的关系;怨,抱怨、讽刺、诉怨。简单地说就是批评当时的政治,表达真实的民情。
兴观群怨是孔子对《诗经》社会作用的高度概括,正因为《诗经》有这样的社会功效,所以孔子劝勉大家来学。《诗经》本“思无邪”,描写的就是真情实感,是感情的真情流露,希望通过学习,可以达到“温柔敦厚,诗教也。”(《礼记·经解》)的成效。
《毛诗·关雎序》中也说:“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这说明诗经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被很多人认知。在那个学习资源特别匮乏的时代,有《诗经》这样一本教材,实属大幸。当代学者胡适认为,《诗经》“确实是一部古代歌谣的总集,可以做社会史的材料,可以做政治史的材料,可以做文化史的材料。万不可说它是一部神圣经典。”
当然我们今天可以学习的内容多了,《诗经》因为年代久远,语言艰深晦涩,一般人读来很吃力,很不容易通读和理解掌握。如果不是做研究的话,当然也没必要对《诗经》作太深的涉猎。但如果确实有兴趣,一方面想领略中国最伟大的诗歌之美,另一方面想体验中国最无邪的诗歌之真,不妨好好坐下来,认真研读一番,慢慢地你就可能发现孔子说的“小子何莫学夫诗?”真的是语重心长、情真意切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