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总是无法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推崇孔子,称他为圣人。我为了考试背过不少孔子的思想学说,“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时代,大变革的时代,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从小学开始就摇头晃脑的背着子曰子曰,初一时背过论语十则,我记得当时考过一题“你如何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我抖机灵的回答了一个很奇葩的话题,果不其然,我在初一的第一次考试中大大的摔了一跤,这让我更对这个老头没什么好感了。高一时候不喜欢那个刻板的语文老师,把语文课教成百分之两百的应试教育,偏偏她又喜欢讲孔子“一箪食,一豆羹,居陋巷。”哇,我当时上语文课真的心态爆炸, 喜欢了那么多年的语文,被一个老师折磨的面目全非。幸好语文成绩也一直都保持着优异,虽然我不喜欢语文老师,但因为常常名列前茅也没让她丢脸,她对我还是不错的。说了这么多,十八岁以前的我,真对孔子没什么好感。
不知者无罪,不知者无罪,希望孔夫子大人有大量,原谅我这个才疏学浅又没啥文化的后人。拜托拜托,我就是那个“不得入其门,不见宗庙之美”的目光短浅之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我没有治天下的雄才大略,从论语中所学更多的是君子之道以及孝道。触发我深思的有其中一句话“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杨伯峻给的注释说“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为什么我十八岁之前只是片面的知道有前半句并且嗤之以鼻。我甚至想要好好的批判这种观点。因为我不知道还有后一半的“游必有方”。春节期间,我去小姨妈家,我哥哥研究生毕业之后,在广东打拼,娶了老婆,因为工作的原因,也算是定居在广东了。今年哥哥新婚,我一到小姨妈家,小姨妈就把哥哥婚礼的全程跟拍,我哥给她发的小视频全部给我看。我当时心里酸酸的。作为一个年轻人,当我妈说“真想不通你哥干嘛不回厦门,厦门比其他地方好多”,类似这种话的时候,我一定会大义凛然的说“你怎么知道厦门一定比较好,年轻人在外面闯荡,过自己的生活有什么不好?你不要去干涉哥哥的决定,人家自己的未来自己有打算。”我妈往往也不会多说,话题就这样过度下去。
二十多岁的时候,胸怀大志,有很大的梦想,自命不凡,要远方,要闯荡,奋不顾身的想要摆脱眼前的苟且。父母多说一句甚至都会想要翻脸,会觉得他们上辈子的观点早就不符合当下,冲动易怒,却很难克制住心中荷尔蒙的喷发。
大学没出省的选择是我自己做的。高考考砸之后,所有的远方梦全面坍塌,我真的,挺痛苦的。如果不是我姑婆打电话说“我那天看你爸,整个脸阴沉沉的,你如果再这样自我折磨,不吃饭的,你想过你父母吗,你不能那么自私。”刷的一下,眼泪夺眶而出。我不能那么自私。可以说这些年来念的书,都是为了父母,因为从小优秀惯了,因为从小就是别人家那么念书刻苦用功,考试成绩好的那么小孩,因为考好了父母也开心。所以要认真复习,所以要认真考试,所以一直都考的不错。父母对我其实没有什么要求,反倒是我对自己要求挺高的,对,我一直自命不凡。觉得我比其他人更优秀,与生俱来的清高气,以前不敢承认,现在反倒可以坦然的说出来,真好。
我爸的白发不知道什么时候偷偷的爬上了脑袋,妈妈的眼睛也不如过往那般雪亮了。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俱。”我成年之时,父母却在慢慢的苍老,我想要试图拉住时间,现实说我痴人说梦。可是我真的很想好好的爱我的父母。我真的,很爱他们。
一番牢骚之后,论语译注真的精彩。终于不是只读小说了,也算一种进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