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重构经济学:从微观出不清市场到宏观周期性运行
张明(原创)|周期运行的“原子态”经济系统

张明(原创)|周期运行的“原子态”经济系统

作者: 张明_专注理论经济学研究 | 来源:发表于2020-05-10 13:12 被阅读0次

    (全文约26000字,阅读约52分钟)

    科研史反复演示,将复杂体系还原为极简能最有效地解决问题。因为极简体系极可能是类似欧几里得《几何原理》逻辑演绎体系的基石。由是再对复杂体系进行理论解释时,会有“别有洞天”式的库恩“范式”转变!

    前言

    在《经济“胚胎”——“原子状”人类+劳动手段(修订版)》(https://www.jianshu.com/p/2a348251722a)中,仅仅由于鲁滨逊粮种的生产率高于孙彬禄的,以及发生在他们之间的粮食借还,借助于对摄入输出负熵过程进行“七巧板”式的拼图游戏,居然能够涂绘出“色彩斑斓”“丰富多彩”的鲜明生动油画:

    利息理论:

    定性——利息的来源。

    定量——最小利息的确定。

    流动性陷阱——当投资回报低于最小利息时,货币会“剩余”而流入“流动性陷阱”。

    生产可能性曲线:

    除了经济教科书定义的“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外,还发现它同时“取决于参与生产人们对自身利益的判断和保护”。

    产品分配的谈判:

    表观是你多我少的“零和”博弈,实质却是在帕累托更优区域中双方受益程度大小的“优化”博弈。

    生产力的进步:

    除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外(这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还必须考虑生产资料权属和收益的界定与保护(这是社会内部关系)。有时后者更为重要!

    我们还提出如下的一些任务:

    一、现代经济总是经历一轮又一轮的繁荣、危机、复苏、高涨经济周期,有着称为“富饶中贫困”的诡异现象。如果我们在论证过程中,于“迷你”系统内,再添加某些因素后,能自动产生“周期”,使得“人类+劳动手段”,均出现膨胀与收缩不断循环,则有望为解释经济周期运行之谜提供宝贵“钥匙”。

    二、从叙述论证中,可以知道人类+劳动手段的不断“膨胀”机制,就是人类至今为止生存壮大原因。随之而来,对人类特有的劳动手段,需有一个“诞生学”的解释,即,从猿到人之间,由生物界进化成社会形态这一巨大“峡谷”,是如何一跃而过的?

    三、我们还寄希望将这个“迷你”系统扩大化,沿着这样的“阶梯”不断上升:个体→企业→行业→国家或地区→全球。期望在每一层次上,都能用“人类+劳动手段”这个“如来神掌”,将每一层次的对象,像孙悟空一般“掬起”,观察其“闪展腾挪”,以进行分析并找出规律。

    对于第二项任务,我们已经在《飞跃从猿到人的进化“鸿沟”》( https://www.jianshu.com/p/56c319000cc3,2018年12月)进行了详尽的论述。那篇文章中,以耗散结构理论为基点,从详细分析对比人与动物的生存特性着手,证明劳动手段起源于古猿前肢——手——这一非常特异化的生物性的进化结果。正是由于有了手,猿才在被禁锢的“生态瓮”坚壁上,用劳动手段“钻”出一个“生门”,“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摆脱了生物进化规律的控制,从而进化成现代的智人。

    地球从形成至今应有45亿年,地球产生生命也约有35亿年。而从人类诞生算起,至今也有数百万年了。但人类文明史却只有数千年,并且正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人类不再安分守己,正在冲出地球“摇篮”,并且积极地与宇宙类人文明接触。副产品《宇宙类人文明发生、界定与通信》,通过人类和动物生存、遗传、通信、认知世界的对比,提出宇宙中类人文明的特征与认定,以及人类与他们通信的信息域。

    一、改变坐标系

    《经济“胚胎”——“原子状”人类+劳动手段(修订版)》一文中所得到结论,都可用图1的那几条曲线完全表达。

    图1

    用这样的坐标系分析两人投资、生产、分配和消费,仍有不直观、不方便之处。我们可将之换成更为直观方便,也与当前经济学常用的相一致的坐标系。

    我们看,当大家“乘坐”图1中的那条投资曲线,即图上部坐标系中45°直线上,上下观察和测量此时它与各条曲线垂直“距离”,并记录在这个移动着的坐标上。

    在新坐标系得到的各条曲线就如同图2所示。

    图2

    这样的坐标转换,也可以看成是把原来图中的每一个点,将它的纵坐标值全都减去Y=K的值而得。

    代表粮种投资的45°直线,在原坐标系中是向右上方伸展的,在新坐标系中就变成向右下方伸展了,它与水平坐标形成-45°直线。

    图中各条曲线在新坐标系如此表达有一个极大的好处。

    现在,水平坐标轴以上部分,表示由于借出投资导致两人的生产、分配、消费等的均是流量的形式,即生产、分配、消费的每一轮(每一年)循环,都可以看成是把上面的曲线绘上,然后又涂去。

    而水平坐标轴以下代表出借粮种的45°直线,描绘的是粮种投资的存量形式。之所以称它为存量,只要再回看以前的叙述:当年鲁滨逊不再要孙彬禄年年岁岁来回运输那些借出又归还的粮食。

    清晰准确地区分流量和存量,是为了今后进一步展开分析。

    二、挤压消费形成投资

    在上述的分析中,尤其是分析鲁孙两人各自生产消费与利息支付的图31—图33中(见《张明(原创)|经济“胚胎”——“原子状”人类+劳动手段(修订版)》,https://www.jianshu.com/p/2a348251722a,2020年5月),却没有交待鲁滨逊借给孙彬禄数量为K的粮食来于何方?这使得图31—图33数量关系的呼应出现“漏洞”,显得不能自洽。

    理应的是,鲁滨逊借出的那些粮食,是他“克扣”自己“口粮”积蓄而来的,是挤压了自己本应的消费。

    如果我们在时间轴上,对鲁滨逊的储蓄、投资、回报的行为描绘的话,应有如下图3中那样的关系。

    图3

    图3示出,t0年之前的红色水平线段表示的粮食数量,是鲁滨逊在鲁岛孤独“自食其力”时生产和消费的粮食数量。

    t0年时,他向孙彬禄出借了K0量的粮食作为种子。就在此年,鲁滨逊消费的粮食突然降低了K0。图中用一个向下大小为K0量的“缺口”示意。这一年,因为他消费减少了K0数量的粮食,应是比较“艰难”的。

    从t1年开始至tn年这n-1年,由于K0数量粮食的投资,鲁滨逊享受着r0数量的利息回报。加上他在鲁岛上自己生产的粮食。不用说,他享用粮食总数量比之原来“独居”时增加了,即图中示意的水平实红线比t0年更高。

    不过,如果利息r0的回报,仅仅是刚性的最小利息rmin的话,虽然消费的粮食增加了rmin,但他获得的净负熵却没能增加,仍与原来的持平。只有当回报的利息r0大于刚性的最小利息rmin时,他获得的净负熵才能比“孤独”更多。

    当tn年这一年,不知道鲁滨逊出于什么想法,打定主意决定把K0数量粮食从孙彬禄处要回。就在那一年,他消费的粮食增加了K0量。在图3中,这以一个向上凸起“脉冲”表示。随着作为投资K0量的粮食从孙彬禄处收回,原应返回的利息r0也一并取消。是时之后,他又返回早年在鲁岛上“自食其力”时的生产和消费水平。

    除了用粮食数量描绘鲁滨逊的变化外,还可以用净负熵数量的变化来描绘他这些年的“境遇”。

    鲁滨逊净负熵摄入变化过程见图4所示。

    图4

    如果他投资利息r0的回报仅是刚性的最小利息rmin的话,则他净负熵摄入变化是:在t0年时是一个“陷阱”型的突然减少,而在tn年时则是一堵“墙壁”型的突兀增加,其余年份均无变化。只有当回报的利息r0大于最小利息rmin情形时,从净负熵摄入角度看,即图中表示净负熵摄入的r0水平线高于rmin水平线,鲁滨逊才是有利可图的。

    与其对偶的孙彬禄,当他于tn年归还鲁滨的逊K0量粮食,只能从本应自己消费的粮食中“挤出”,而不能吃掉应该留成种子的粮食。这说明,一旦投资形成了劳动手段后,它就是永续的,不可撤回的,能做的仅是让它的所有权在人类个体或群体之间转移。

    不过,孙彬禄心中却是“窃喜”的。虽然图3和图4对鲁滨逊的描绘仍然适用于他,但是,从此以后,却再也没人与他博弈如何分配粮食了,因为,孙岛上所有收成都归属他自己。

    这样一来,鲁孙两人又分别在自己的岛屿上“孤独”地生存了。与最早开始时孙向鲁借粮种那时的状态相比,变化的仅是鲁滨逊的具有更高生产率的粮种“扩散”到孙彬禄处了。结局是孙彬禄享受着更多粮食消费,或者说摄入了更多的净负熵;但鲁滨逊却没有任何变化。

    这一过程完美地说明了科技形成的更高生产率如何得以转移和扩散。

    此时的状态就如图5所示:伴随劳动手段外部圆环扩大了的同时,人类“享用”的净负熵的内圆也增加了。

    图5

    以上说明的是鲁滨逊和孙彬禄一次投资(出借)K0数量粮种的合作行为与结果。如果是多次呢?

    图6示出鲁滨逊于ti那一年又出借Ki数量粮食的情形。不言而喻,出借Ki数量粮食,意味着鲁对消费粮食的又一次“克扣”或者“挤压”,图中画了一个向下的“陷阱”型长条示意。随后的每一年,他都得到孙彬禄ri数量的利息回报(ri利息不但包含头次粮种投资的回报,还包含这一次粮种投资的新回报,即为K0+Ki粮种的利息回报)。从图中看,ri水平线高度明显高于r0水平线。

    图6

    然而我们却“惊奇”地发现,图中的两个rmin,却指向不同高度的水平虚线。其原因在于:不同投资数量对应的刚性最小利息rmin不同,投资数量少时对应的是低的利息rmin,投资数量多时对应的是高的利息rmin。但因为它们均为刚性的最小利息,所以可用同一个rmin符号表示。

    与粮食数量相呼应的是鲁滨逊净负熵摄入变化过程(由图7所示)。在此图中,rmin水平虚线代表出借粮食后的负熵保值情形,它与出借(投资)粮食数量的多少无关,与鲁滨逊“孤独”生活时净负熵的摄入状态一致,没有增减变化。

    图7

    当然,在需要的时候,鲁滨逊还可以撤回所投资的粮种。他既可分次撤回,也可一次性撤回。图6和图7示意的均是一次性撤回的情形。

    以上描绘的是以时间为横坐标的时序过程中鲁滨逊投资与回报行为,但更重要的是在图2中,一览式地表达鲁滨逊储蓄投资、利息回报行为,并且拆分成流量与存量之间的关系。

    图8就探讨鲁滨逊的投资流量和投资存量关系。

    我们先看图8下部的(b)子图。图中,L线显示成水平的,但由前面所述,它应是一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见上一单元内容图33,《张明(原创)|经济“胚胎”——“原子状”人类+劳动手段(修订版)》,https://www.jianshu.com/p/2a348251722a,2020年5月)。当然,我们把它画成水平线并不影响分析和结论。

    在t0年,鲁滨逊投资了K0数量粮种,我们在横坐标上量取K0表示投资,在纵坐标上从鲁岛孤独生存获得粮食数量的L处往下量取K0表示节约下的粮食。这样可得到的坐标点为A0点。

    这时的A0点十分清楚地表达出:于t0这一年,鲁滨逊把“克扣”出的K0粮食转用于投资了。与之相应的是它之上的r0点(位于由鲁孙双方博弈得到的利息曲线上)告知大家,从这一年开始的以后那些年份里,鲁滨逊都将获得r0数量利息作为投资K0粮食的回报。

    而上部的(a)子图中,显示这一部分行为的图形似乎就是下部(b)子图的一份拷贝。

    图8

    让我们再看一下第i年时,鲁滨逊另一次投资Ki粮食时发生的情形。在下部(b)子图L线上,接续上次投资K0点再向右截取Ki线段,然后再向下截取Ki线段,此刻的“逗留点”Ai。

    对应Ki的新投资行为,鲁滨逊获得回报的新利息应是(ri-r0)。但由于他之前投资K0已有r0利息回报,所以,从这年开始,他获得的总和利息是ri。

    这样,沿着(b)子图的L线,我们分别记录下了鲁滨逊两次投资行为,而在L线的下方,对应两次投资行为,分别记录下他由“克制”而储蓄的粮食数量,而在L线的上方,记录下他两次投资可获得的利息多少。

    按照这样的方法,不管鲁滨逊投资多少次,撤资多少次,都可以在L线上,它的上方,它的下方,一笔笔动态地记录鲁滨逊储蓄、投资、利息的全部行为。

    这就是流量分析方法。

    再看上部的(a)子图,它与(b)子图的区别,仅仅是把储蓄节约而得到的投资流量(如K0,Ki等),将它们按次序上下左右串接相加而得。这样就由流量转换成为存量。

    由于储蓄等于投资(I=K),所以储蓄流量相加的结果就是投资的存量(∑I=∑K)。故这些点都位于图中向右下倾斜的-45°直线上。

    三、两人世界的统计

    对鲁滨逊与孙彬禄因投资回报而合作的生产过程,可以从中区分出数种不同性质的统计量。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这几种不同“叫法”的统计量分别称为产出、收入(劳动收入和投资回报)、消费、投资(财富)。

    所谓产出,即两人世界的粮食总产出量,套用经济学界的话说,是粮食GDP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粮食GNP。

    对于粮食总产量的统计,在我们的图形表示中就非常简单明了(见图9)。总产量Y随着粮食投资K增加的变化,就是鲁孙两人原来独自生产的粮食数量之和(L+S),加上由于更好的种子导致粮食产出量的增量g。

    图9中,粮食总产出Y(K)曲线,也就是孙彬禄的负熵保值曲线。记得吗,这条曲线还另有一个叫法,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

    图9

    粮食总产出于鲁孙之间的分配结果,就是两人各自的收入。而对最终产品的分配,由于有着博弈成分在内,所以应该给出两人收入的上下限及区间。

    孙彬禄获得的粮食分配都由他劳动所得,对他的收入统计较为简单。我们就从他开始。

    如图10所示,孙彬禄粮食的可能收入,或者说是他粮食获得可行性区域,应该是图中以鲁滨逊负熵保值曲线(红虚线)为底,以他自己负熵保值曲线(蓝虚线)为顶的那块区域,然后再加上他自己原来的产量S(蓝实线)。不过,更为直接的表达,就是由孙彬禄负熵保值曲线(蓝虚线),减去鲁滨逊负熵保值曲线(红虚线)而形成的区域,再加上他自己原来的产量S。

    图10

    在图10中,这相当于,把孙彬禄负熵保值曲线(蓝虚线)的最右端(与Kmax对应),像“扳弯毛竹”一样向下压,一直“掀”到它与S水平线相触为止(形成弓形的蓝实线)。

    孙彬禄的全部粮食收入,一部分为他本人消费,另一部分则作为鲁滨逊投资的回报——利息——返回给鲁滨逊。

    图中“扳弯”后由蓝曲线与S蓝水平线之间相夹的弓形区域,是孙、鲁两人的博弈区域。

    我们看,当投资粮种K为零时,或者为Kmax时,孙彬禄的收入以及消费的增量均只能为零,或者说与他孤独生存时“自食其力”状态相同。而夹于两者之间的任何投资数量K,都会形成一个博弈空间,并且越处于中间位置,博弈的范围就越大。这样,当“驱动”投资的数量由零逐渐增至Kmax,他的收入经历着由少到多再到少的过程。这就是一个“橄榄型”的收入过程。如果能由他来控制投资数量K的话,他甚至可以将之控制在一个最合适的Kopt数量上。在此,他与鲁滨逊之间就有最大的博弈范围,从而他也可能获得最多量的粮食收入。

    在图中,投资量Kopt正对应孙彬禄的最高可能收入水平,同时此点处那条短短水平线,是他收入曲线的导数线。水平线的导数值是零,由微积分知对应点是曲线的极值,在此为最高点,也即最大值。

    我们再转而分析鲁滨逊的收入、消费和投资。

    不言而喻,鲁滨逊的收入,即为两人的总产出扣除孙彬禄收入后的剩余。在图11的示意中,收入的“上顶”就是由投资得到的所有增量均归他,即为孙的负熵保值曲线;收入的“下底”是他的负熵保值曲线。之所以如此,是如果“下底”不保的话,就不会发生粮种投资这码事,我们的喻言式叙述也就“嘎然而止”了。

    图11

    鲁滨逊负熵保值曲线就是刚性的最小利息曲线。随着投资额增加,利息量也增加,并有加速的趋势。因此沿这条曲线移动着的鲁收入,随着投资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另外,孙彬禄的负熵保值曲线也是随着投资的增加而不断抬高。综合两者,可知不管如何博弈,最终形成的那条鲁滨逊实际收入曲线,必然随着投资的增加而不断增加。鲁滨逊的收入必然是他投资的增函数。

    这样得到孙彬禄与鲁滨逊收入曲线,两者之间有一项重大区别:孙彬禄收入是有增有减,先增后减;而鲁滨逊收入则是只增不减!

    在鲁滨逊收入只增不减的情况下,他与孙之间的最大博弈区间,又如何寻找与表达?(前面分析已得到孙彬禄于Kopt处可得到最大的博弈区间。)

    由微积分知,图11中,寻得孙彬禄的负熵保值曲线与鲁滨逊的负熵保值曲线的差值,将之求导并令导数为零时,在投资额为Kopt处即是极值。而两条曲线之差求导,相当于两条曲线求导后再求其之差。而导数之差为零,说明两个导数相等。于是在图11中的Kopt处,孙曲线的导数等于鲁曲线的导数。把由导数值决定的斜率曲线,在Kopt处对应地画于两条曲线上,便有两条相同倾角短直线分别与孙曲线和鲁曲线相切(见图11)。

    这样得到鲁滨逊的Kopt与上文分析孙彬禄得到的Kopt同一,且鲁孙两人在此博弈的“战场”也最为“宽广”,其“宽广”度也与上述对孙彬禄分析的结果一致。

    与孙彬禄相比,鲁滨逊还有一项重大区别是:为了扩大再生产规模,他不得不拿出收入中的一部分作为新的投资,以形成新的生产力。

    上一节中,我们已研究过鲁滨逊“脉冲”式地进行阶段性投资与结果。为了让理论分析更为周全,在此采用恒定平稳连绵的投资手段。

    我们假定鲁滨逊在每一年都恒量地投资1份粮食,到最终那年,他合计投资了Kmax量的粮食。于是在图11里,这“连绵不断”的1份粮食投资形成了一条狭窄的灰条。这条1份粮食水平线就是鲁滨逊的投资流量曲线。而当把它累加后形成的就是图中的-45°斜线,这就是鲁滨逊的投资存量曲线。

    看起来,两人系统虽然很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为了整个经济系统的自洽,我们对该“迷你”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全景式的统计,并区分出流量与存量。

    在此总结下:

    流量性质:

    总产出=孙彬禄收入+鲁滨逊收入

    孙彬禄消费=孙彬禄收入-鲁滨逊利息

    鲁滨逊消费=鲁滨逊收入+鲁滨逊利息-鲁滨逊投资(流量)

    存量性质:

    孙彬禄资本=0

    鲁滨逊资本=∑鲁滨逊投资(流量)

    我们把这些结论全部画于下图12中。

    图12

    大家是不是觉得以上汇总结果有点儿类似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统计中的基本恒等式:收入=消费+投资!

    是的,因为鲁孙两人系统正是整个国民经济的“胚胎”!

    不过有一点细微差别:凯恩斯模型“收入=消费+投资”宏观统计的是流量,却没有存量指标。而我们的“迷你”系统中,除了相似的流量指标外,还突显着一个历时投资的存量值。

    而正是从这点细微差别之处,可以推得“石破天惊”的结果。

    四、恒稳的耗散系统

    当我们以外星人之眼“俯瞅”图12,在Kopt垂直线上,可清晰观察鲁孙两人通过博弈,进取到帕累托最佳点的全过程。

    而对“历难人间”的鲁滨逊和孙彬禄,只要摸索足够长的时间,两人也必定能够在Kopt线上,寻得一个最佳的粮食产出水平和收入分配比例。

    一旦到达这样的最优位置后,两人每年的产出、分配、消费等这些流量值也都恒定不变了。又由于这些流量值都发生在粮种投资的Kopt垂直线上,于是投资存量Kopt也就不再发生变动,换句话说投资流量等于零。于是“天不变道亦不变”,这样达到的最佳状态得以持续,甚至可达永远。

    那么,以上结论是在什么前提下得到的?又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维持?

    从小处看,是由鲁滨逊向孙彬禄提供了数量为Kopt更高生产率粮种情况下得到的。从中处看,是在两人系统中形成了增量性的更佳劳动手段得到的。从大处观,是耗散系统沿着熵减方向发生变化,形成了一个具有更高有序程度的新系统。

    然而,对“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最佳状态,欲想可持续甚至永恒的话,按耗散系统理论,还必须不停地向系统输入负熵才行。在这里,就是得向劳动手段不断输入它能够维持正常运行的负熵,也就是维持保证他俩产出、分配、消费这些流量值不随时间变化所必须耗散的那部分负熵。

    用于维持系统正常运行的被耗散负熵,是一种非常抽象的说法。在具体的两人“迷你”系统中,它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项要求。为补充劳动手段在生产过程中无法避免的损耗,以保持原来的生产功能和产出水平,就需要及时维修更换等,这就是折旧这类的支出。

    第二项要求。用船把粮食从鲁岛运输到孙岛,或者相反。

    对第一项要求,完全可由孙彬禄自己一人承担。于是这些被耗散的负熵不会体现在两人系统的粮食数量上。

    对于第二项要求,我们假定鲁滨逊和孙彬禄都没有“高船大橹”,来回运输粮食这件“为难事”就不得不求助第三人——丙舜麓——一个拥有航海大船的船主。(这样,我们的两人系统就扩展成三人系统了!)

    当然丙舜麓也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正常人,“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免费来回运输粮食的事他不会干,他必然要求鲁或孙以粮食来支付航海运费。这样的要求是那么合乎情理,鲁孙两人能拒绝吗?

    现在摆在鲁孙两人面前的事,就是运费由谁支付?

    我们先讨论由孙彬禄支付运费的情形(见图13)。

    图13显示,当鲁孙两人于Kopt最佳投资处生产时,他们共同产出粮食的数量,就由图中上部的孙彬禄负熵保值曲线(蓝色虚线)标示。如果由孙彬禄支付粮食运费的话,则孙彬禄必须从归于他的收入中,拿出B数量的粮食支付给丙舜麓作为运费。由此,他的博弈曲线,就从原来的保值曲线往下降,降到图中现在博弈曲线上了(蓝色实线)。现时孙彬禄真实粮食收入,将由蓝实线上的那个黑点作为上极限,重新与鲁滨逊进行博弈“争夺”。

    图13

    我们看,如果孙彬禄原先博弈结果已处于这个圆点上的话,(即此点之下所有粮食均为利息支付给鲁滨逊了),则支付给丙舜麓B量粮食运费后,他消费粮食后获得的负熵摄入水平,竟然退回到原先的保值曲线上了(蓝色虚线),这样的负熵摄入水平居然与他“孤居”孙岛时完全相同。有充分理由相信他会采取积极性的“进攻”博弈,以求得从鲁滨逊那儿分得更多粮食。

    体谅孙彬禄处于这样难处的鲁滨逊也会给出必要的让步。

    一旦两人博弈过程结束,三人系统状态仍处于Kopt垂直线上,也还会呈现两人系统时流量性质的产出、分配、消费不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同样达到可持续甚至可永久的状态。

    这里,作为运费支付给丙舜麓的粮食,寓意为“三人+劳动手段”耗散系统为自维持所必须的负熵耗散。

    同时可以下结论,当由生产控制者(孙彬禄)来支付运费时,这样的劳动手段耗散系统可以达到持久恒定状态。

    不过还得考虑另一种可能性!让我们接着讨论由鲁滨逊支付运费的情形(见图14)。

    当改由鲁滨逊支付B数量粮食作为运费后,由负熵保值需要,鲁滨逊现在的博弈点,从原来的保值曲线(红色虚线)上升了以B标示的绿色线段B,达到图14中的现在博弈曲线(红色实线)的黑圆点上。

    图14

    如果原来博弈已获得的优化点在此点的上方,且鲁滨逊生性比较“懦弱”,他觉得即使自己的每年收入少了B量粮食也还能够承受,可能会继续维持原来分配方案。

    但还有一种可能,如果原来博弈获得的优化点在此点下方,从而这时鲁滨逊状态就处于极度的“弱势”:要是接受了运费由他支付,则他的真实收入无法保证他重新达到负熵保值的要求。

    可以的做法当然是以撤资威胁孙彬禄妥协。但因他生性比较“懦弱”,所以他提出一种新的处理方案,既可让自己的收入不至于太受影响,又可让孙彬禄获得最大的收益。

    为了讨论这种情景,我们转入下一节分析。预先告知下,这将会有“惊天动地”的后果!

    五、脉动“迷你”系统

    让我们听一下鲁滨逊建议。

    “既然原来我借给孙彬禄的粮食可作为投资,那么现在由我支付的这些运费,请孙彬禄也同样作为投资处理。当然,仿照原来投资需要回报利息,则这些运费的投资也理应回报利息。”

    对于这个方案,观察一下三方的反映:

    作为获得运费的船主丙舜麓,他干活拿钱,并不在乎是孙还是鲁出运费。所以,只要是确保B量粮食的支付方案,他都赞成。

    作为出资方的鲁滨逊,他的生性虽然“懦弱”,但是计算却是合情合理且合乎实际。按他的投入资本与回报利息这个方案处理,他当前的消费即使被“抑制”,但仍“保值”。因为利息的回报足以补偿他消费被“抑制”期间的负熵摄入,等到将来的某时刻把投资粮食收回,他仍能摄入过往“放弃”了粮食中的负熵。从历时的观点全面分析,他总和摄入负熵是平衡的。结果即是,鲁滨逊此时付出的运费最终不会“吃亏”。

    作为生产控制方与支付运费方的孙彬禄,名义上他支付B量运费,实质上已改由鲁支付,当然其性质是鲁把粮食投资于他,而他也必须回酬利息给鲁。不过,把利息数量与本金大小相比,前者总是后者的若干分之一。所以,他的粮食年收入仅仅减少了新回酬利息的那部分,而不是运费所需的整个B量粮食。对他来说,摄入负熵虽然减少了,但减少的量不会太多。

    从一个年度摄入负熵的角度看,三人中,丙舜麓没有任何影响,孙彬禄受到较少的影响(减少了支付利息那部分粮食的负熵),而鲁滨逊受到最大的影响(整整减少了以B计量那部分粮食的负熵)。

    当然用文字叙述总是不够透彻,我们还是用图形来“说话”。

    各位“看客”,把此时三人粮食收入与鲁滨逊投资变化的情形—— “大棋盘”(图15)——挂于墙上,让我们分析鲁孙丙三人对粮食产出如何进行“瓜分”以及结果。

    图15

    大家还是把视线注视到Kopt垂直线上。当在红色的L+S线(表示鲁滨逊与孙彬禄粮食收入总和),先往下截取一段代表运费的B量线段(绿色),含义为鲁滨逊该年克制消费的粮食,之后把B量线段由垂直改为水平,再让它向右方延伸,则表示这部分粮食已改成向孙彬禄的投资。

    当前的这一B量投资是鲁在该年的一次性投资,属于流量性质,我们还应该把它加到鲁以往投资总额中,形成存量投资。欲表达也很方便,就是在该图下方代表投资存量的45°斜线上加上B量的一条线段。

    此时鲁滨逊的眼界中,他的投资总额,已从Kopt垂直线上,右移到N-M所在的垂直线上了。对应的利息收入,也比之原先增加了图中以N-M表示的那一小小的竖直绿色线段。而我们早已知道,这一增量利息,正是鲁新增加投资B的报酬。对应地说,也就是孙彬禄与往年相比,孙收入减少的那部分。

    然而,这时与先前一直讨论的关于粮食投资与粮食产出之间的关系,有着极为关键的“错位”区别。

    鲁滨逊认定他投资的粮食,不管是用于真正的生产,还是用于支付运费,都是真实可信的投资,并且粮食同质,人们并无法区分哪些被用于播种生产,哪些被用于支付运费。仅仅要求投资接受方孙彬禄按图中的那条鲁滨逊负熵保值曲线(红色实线)支付相应利息就行。

    而从孙彬禄这位生产者或者控制者的角度看,归属播种生产的粮种数量——真正投资形成生产力——并没有任何变化,仍然是Kopt,从而,真实的粮食产量也不会增减。而另一部分的B量粮食则被用于支付运费——为维持三人“迷你”系统所需。也就是说,哪一部分粮食被用于形成和扩大劳动手段,又是哪一部分粮食被用于维持劳动手段的正常运转,他是一清二楚的。

    对于我们这些“吃瓜”观众来说,大家心中也是如镜一般透彻明白的。问题在于对两人视角“错位”的结果,如何在“大棋盘”的图15上表达。

    表达还是容易的。

    首先,从鲁滨逊的角度,表示投资粮食与回报利息的那条负熵保值曲线,始终都是原来的那条曲线,即他投资粮食的数量与回报利息的多少,仅沿这条曲线移动。所以,在下面另画的图16中,他视界中的曲线仍是原来的那条曲线(只不过,现在的图中改用红色的虚线表示了)。

    图16

    其次,对孙彬禄来说,他视野中最重要的是播种粮种的数量——因为这与产出粮食多少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关系——与上部孙彬禄负熵保值曲线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图中上部蓝色曲线)。而对鲁由负熵保值曲线决定的最小回报利息,他不敏感,有时也无需特别关注。因为他与鲁对产品的分割——两人各自的粮食收入——是由博弈产生的。

    既然这样就有处理方法了。我们把图中的鲁滨逊负熵保值曲线,整体“托举”着向上移动N-M那么一小段距离——B量运费的回报利息N-M——表示现在鲁滨逊新的博弈边界(图中以红色实线表示)。

    由这条由红色实线表示的最新负熵保值曲线,鲁滨逊不知道,他心目中还是原来的那条红色虚线;孙彬禄不在乎,他心目中还是播种粮种与产出的决定关系(图上部的孙彬禄负熵保值蓝色曲线)。当然“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它是如此赫然呈现在我们这些“吃瓜”观众眼中。

    第一年就这么平静地过去了!第二年似乎也没有什么可以说的!……甚至n年也是风平浪静!

    如图17所示,到第n年,孙彬禄每年均支付给丙舜麓的B量粮食,已经累计达到n×B了,而鲁滨逊每年从自己消费中“克扣”B量粮食,也累积到n×B数量了,当然这都已转变形成了投资。

    图中,孙彬禄为这n×B数量的粮食投资所支付利息的数量,已达到M-N’这一线段长度,从而也就把鲁滨逊的负熵保值曲线,“抬举”到图中红色实线的位置。

    图17

    不用说也明白,在Kopt垂直线上,鲁孙两人分配产品的区间比之从前已大大缩小。如果之前产品分配位置在这个区间之外,也就是说,位于鲁的红色实线之下,则鲁孙两人必然会进行一次或数次重新博弈,将分配点“置回”到该区间中。这个过程的结果,必然是分配给孙的粮食数量减少,而分配给鲁的粮食数量增多。即使如此说,鲁滨逊的净负熵摄入水平并不会随分配粮食的增多而增多。

    更加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每年都必须支付一次运费B,孙彬禄为之回报鲁的利息从来就不会停止在某一个水平上,而是与年俱增。从而图中代表鲁的负熵保值红色实线,也从来不会止步——它一直向上!

    既然鲁的负熵保值红色实线一直向上运动,结果必然导致鲁孙两人的博弈范围不断缩小。最终,最终,最终总会到达一个非常关键的位置,即图18的P点。

    图18

    我们看由P点决定的后果。

    对孙彬禄而言,他播种Kopt粮种后的所有增量收成,“一粒不剩”地全部支付给鲁滨逊了。“为谁辛苦为谁忙”?而P点正位于他的负熵保值曲线上(蓝线),他即使退回到“孤独”生存状态,也不过如此。

    对鲁滨逊而言,他投资的粮食数量可不止Kopt这么一些,比之要多得多,图中显示出的数量是KM-N’(为M-N’线段向下延伸对应于横坐标上的数量)。据此,他不但理直气壮地拿走回报实际播种粮种Kopt的最小利息(Kopt垂直线的黑色线段),也理所应当地拿走对应作为运费的回报利息(Kop垂直线的绿色线段)。即使看起来他拿了这么多,实际上他的净负熵摄入并没有一分一毫的增加!

    这一年还是风平浪静,但天边已是乌云滚滚,电闪雷鸣。

    下一年金秋收成之际,孙彬禄却为如何支付运费B发愁了。如果还请鲁滨逊用投资的方式,孙彬禄必须拿出自己收入的一部分作为利息支付给鲁滨逊,这样,他不如退回到“孤独”生产状态。如果由自己支付运费B,则比付给鲁滨逊的利息还要多得多。但如果不付给丙舜麓运费的话,非但不能再运输粮食,也无法向鲁滨逊交待。

    这时,三方对粮食总产出分别索求之和,已经大于三方对总产出合理分配的“底线”。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还将越来越严重。

    出现这种情形时,最有可能也是最终结果就是这个“迷你”生产和分配系统崩溃。孙彬禄和鲁滨逊两人均退回到各自“孤独”的自产自销状态,而丙舜麓则再无收入。

    不过,事情还没有结束!

    我们早就说过,鲁滨逊对他的所有投资,都有所有权,他让渡给孙彬禄仅是投资的使用权。当投资不再获得利息(底线是最小利息,由鲁的红色曲线表示),他有权收回他曾经的投资。

    但是,孙彬禄获得的投资,其中仅一部分用于生产时的粮种播种(Kopt),它于收获后仍然保有;而用于支付给丙舜麓运费的那一部分,却如“泥牛入海”再“无处觅迹”。从这个角度说,即使孙彬禄倾其所有,也无法返回鲁滨逊的所有投资,最多只能返回那些“种植再生”的Kopt量粮食。

    清算投资结果是鲁滨逊最多只能拿回Kopt量粮食。

    这里,我们称(KM-N’/Kopt)为鲁滨逊的投资杠杆比,它必然大于100%。而清算的结果,它损失了作为运费的(KM-N’-Kopt)那部分,最终获得的只能是Kopt。

    这就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向劳动手段输入的全部负熵,只有其中用于形成劳动手段那部分是永存的,但对于维持劳动手段的那部分却“随风而逝”,被耗散了。

    清算后,鲁滨逊损失了的是他于这些年来(KM-N’-Kopt)数量的投资。不过这部分粮食,在清算前,均有利息作为负熵保值的补偿,但将来却再也无法返回了。从负熵的角度看,他是永远失去了。

    当三人+劳动手段这个“迷你”生产和分配系统崩溃后,一切的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始点。

    如果他们是健忘症患者,又或者是“沉没成本”的信奉者,又或者是“一切向前看”的乐观主义者,可能就捐弃前嫌,重新开始了“三人+劳动手段”这个“迷你”系统的合作生产和分配。

    “天不变,道亦不变”,可以预期以上在Kopt垂直线发生的“脉冲”式过程,将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

    最后,我们把这个系统按时序发生的经历用图形描绘一番(见图19)。

    图19

    从0时刻鲁滨逊借出Kopt粮食开始,孙彬禄的产量即达到图中P点高度,并且,在此后的所有年份中,他都保持如许水平(图中以蓝色水平线标示)。

    而付给丙舜麓的航海运费B,在图中以蓝色和绿色水平线的间隔表示。

    正因为运费是由鲁滨逊的投资支付,所以从0时刻开始,他的投资曲线以B的斜率不断上升。而“如影随形”的最小利息曲线,也随之上升,且有不断加速的态势。位于最小利息曲线和运费水平线(绿色线)之间的区域,就属于鲁孙两人分配产品的博弈区域。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区间会越来越狭窄。

    最终,在T1时刻,当不断上升的红色最小利息曲线触及绿色的运费水平线时,由Kopt粮种所生产的所有粮食,只够分配给鲁滨逊和丙舜麓。作为生产控制者的孙彬禄,只能下决心“干脆利落”地让游戏“Over”。这样,鲁滨逊损失了图中T1时刻那处、由红色虚线标示的那部分投资,但仍然保留着由红色实线所示的Kopt那部分投资。

    我们看,图中的产出和运费均为恒值(水平线),而投资和利息从一开始的最低值不断“爬升”,但总是在最高值时“自由落体运动”似地突然摔落,从而结束一个周期。

    把由T1、T2等等分割区间内的曲线连贯起来看,它不正是电脉冲在时序中的表现吗?!

    这就是此节称成“脉动‘迷你’系统”的缘由。

    六、“迷你”系统的迭代行为

    以上分析了孙彬禄向鲁滨逊以投资形式借入粮食,用以支付丙舜麓运费而导致“迷你”系统的“脉动”变化过程,不过它仅仅发生在鲁滨逊的投资处于最优Kopt数量粮种时,即位于图17中的Kopt垂直线上。

    我们都是凡人,不可能像神仙一般,能够判定恰恰就在播种Kopt数量粮种时,即可“进入”那种最优化情境。当然鲁孙丙三人也不是,所以他们也就不得不在博弈区域内,“迷宫”式地摸索,探求可能遭遇的各种情形,以做出恰当的反应。

    不过,我们的情形倒是比他们三人好得多,起码已经有了挂于墙上的“大棋盘”。在这里,为了以下研究的需要,我们再把它“挂”起来(图20)。

    图20

    这张图,把之前分析的关键要素进行了取舍。

    图中,“抹去”了鲁孙两人各自“孤独”时自产自销那些粮食,于是,新坐标系的原点,就从原来的那处,搬移到现在投资为0、产量为0处。这样可保证将分析的视野,完全聚焦在优良粮种所带来的粮食增量上。

    孙彬禄的负熵保值曲线,也即生产可能性曲线,在图中仍延用蓝色标示。这是三人+劳动手段系统所能生产粮食数量的上边界。

    鲁滨逊的负熵保值曲线,也即最小利息回报曲线,图中仍用红色标示。这是三人+劳动手段系统因投资而得到利息回报的下边界。

    而丙舜麓所要求的航海运费,图中用紧挨着蓝色曲线的绿色曲线表示。之所以放在这个位置,是考虑到在今后的分析过程中,红色的鲁滨逊负熵保值曲线会向上浮动或向下沉降,而孙彬禄的蓝色生产可能性曲线却是恒定不动的,因此紧挨着它摆放的好处是不必时时移动。

    对产出粮食的任何博弈分配,则只能在由上述蓝、红两条曲线相夹的区域内进行,也即鲁、孙、丙的分配粮食状态点,只能位于该区域内。

    而对鲁滨逊投资的记录,则放于水平坐标轴的下部。

    图中标在-1处的水平线,表示以1份单位粮食为增量的恒定平稳连绵流量投资,同时它也是鲁滨逊从消费中“克扣”下的储蓄,我们用-1来代表他的节俭力度。

    注意,这时表示的投资是播种粮种的投资,而不是鲁转给孙作为运费的投资(这类投资的表达方式即将讨论)。前者作用是形成真实的生产力,在此是粮食的生产。后者作用是保持维护生产力,在此是运费,与真正生产粮食无关。

    “大棋盘”中的“楚河汉界”等“方格”已经画毕,下面就分析“车、马、炮”各个棋子如何“行走”了。

    对于鲁滨逊某次为ΔK大小(见图21)的粮种流量投资(K2-K1的数量),可用对1份单位粮食(-1表示的储蓄,是消费的减少;而+1表示储蓄转为投资,是投资的增加)在区间(K1,K2)的积分值来表示,即:

    其图形示意在图21。为了更简捷明了起见,图中直接用一个红色带箭头的45°矢量代表ΔK的意义。该矢量的尾部落于K1处,它在水平轴的投影线段,正位于K2处,且为正值,表示投资的增加。而它在垂直轴上的投影线段,是为负值,表示由于为投资而储蓄所导致消费的减少。于是矢量是对投资与消费的关联——互相替换关系——一种精确而明晰的表达方式。

    以下一般情况下,我们都将以这类矢量来表达鲁滨逊的投资与消费关系。

    对于从原点O开始一直到K2位置的投资存量,可以表示成:

    在图21那条表示投资存量的45°斜线上,把刚才应用过的ΔK矢量,对应于K1处,把它“贴合”上去就行了。

    上述考虑的是“克扣”消费形成投资的表达法,那么对于撤出一部分资金(收回粮种)转用于消费,又该如何表示?

    如采用矢量法,则十分简捷方便!

    图22中,当把投资从K1处撤资ΔK后,剩下的投资当然是K2。而红色矢量箭头指向左上方——在水平方向表示投资的减少(撤资),在垂直方向表示消费的增加。

    图22

    当既有投资,又有撤资,或者经历数次投资,又经历数次撤资,又该如何表达?

    当然还是用45°的矢量来表达!采用矢量方法表达的要旨是:

    表示投资流量时,把表示当前行为矢量的尾部,在水平坐标轴上置于前一行为矢量头部所对应的横坐标处。

    表示投资存量时,在投资存量45°斜线,把表示当前行为矢量的尾部,放于前一行为的矢量头部,也可简捷地说成“头尾相串”。

    对真正介入生产的粮种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不管是流量还是存量——都可以用一个斜向为45°的矢量表达。

    但对支付丙舜麓的运费——那种起维护保持生产作用的投资——又该如何表达比较合适呢?

    我们知道,用于支付运费的粮食均被丙舜麓用于消费,从性质上说并不是用于生产的粮种。因此不管它为多少,都不会导致次年产出粮食的数量发生变化。对于孙彬禄而言,支付运费B就是纯粹的减少。在图23中,这样的纯粹减少,可用一个垂直向下的绿色矢量表示。但对鲁滨逊来说,他所认为的B不是别的,正是自己克制消费给予孙彬禄的投资,消费和投资两者仍是互相替代的关系,所以,他对B量运费的理解应是图中具有45°的绿色矢量B。

    图23

    可以看出,针对运费B的支出,孙、鲁两人的看法是不一致的。他们的不一致,在图23上就体现在对运费B的矢量表达,生产控制者孙彬禄认为是垂直向下的矢量,而生产投资者鲁滨逊则认为应当是斜度为45°向右向下矢量。如果请我们当“裁判”,两位看法当然都不错,在不产生歧义的情况下,我们都予以采用!

    至此按叙述的逻辑就应该考虑:形成生产力的投资矢量和维持生产力的投资矢量如何同时表示的问题了。

    当理解以上两类矢量的表达后,对如何同时表达两类矢量的用法即可迎刃而解。

    图24中,同时有粮种矢量ΔK和运费矢量B,分别用红色矢量和绿色矢量表示。

    图24

    先看流量。在K1处,先是运费矢量B直接向下,接着粮种矢量ΔK转向右下,两者串接后的最后箭头“停”于D点。D点的横坐标,正是K2,表明下年粮种播种数量将达到K2。而它的纵坐标却是ΔK加上B,且都是负值,这正是鲁滨逊将从自己消费中“扣减”的粮食数量。

    再看存量。存量即由粮种矢量ΔK和运费矢量B在45°斜线上串接而成。不过为了概念清晰起见,在45°斜线上,总是先“贴合”粮种矢量ΔK,再“贴合”运费矢量。这样做的好处是,不管“贴合”了多少条粮种矢量,它最终箭头的横坐标值,必是那年播种粮种的数量。而运费矢量,则总是被“挤”到粮种矢量之后。它箭头对应的横坐标值K3,并不是真实粮种播种数字,但将此处虚线再往上延伸到与最小利息曲线相触,就可决定鲁滨逊在如许K3投资时回报的最小利息。

    说到最小利息曲线,就把我们带回到水平坐标轴的上部,即那块分析三人流量的博弈区域。

    在下图25中,我们的分析从位于孙彬禄负熵保值曲线上的P点开始。

    图25

    P点表示的粮食产量,得自于孙播种K1数量粮种的收获。他先把B量粮食作为运费付给丙舜麓,又留存ΔK量粮食作为明年的粮种。这两笔开支,名义上虽然由孙彬禄支出,实质上都记在鲁滨逊的名下,它们都是鲁的投资。

    B和ΔK这两项流量性质的投资矢量,在图25中,我们改把它们的将尾点置于P点上,而不是上图横轴标注的K1点。两者内在含义均一样,但“抬举”的好处是,先在全部产出中扣下两项投资后,余下的再为孙鲁两人消费。

    我们再看这两条矢量:垂直往下的那条B矢量,它的箭头正指着表示丙舜麓海运费的绿色曲线上的Q点,没有疑义地表示B量粮食正是给予丙的运费。另一条矢量,即继之的ΔK矢量,斜斜地指向右下方,指着终点Z。对应终点Z的横坐标是为K2,而那正是次年孙的粮种播种数量。

    由P点表示的粮食产量,当“刨”去以上两项投资外,剩下的才由孙鲁共同消费,至于谁多谁少,由他们两人博弈决定。但我们这些“局外人”,关心还是孙至少得支付给鲁的最小利息额,这由图中的R点表示。

    以上就是该年由产出点P决定的粮食产量流量分析过程。

    但还得顾及投资存量的作用,这就引领我们返回水平轴下的投资存量45°斜线上。图中,ΔK和B两条矢量由S点出发,先红后绿地串接而行,最终终止于T点。

    这一来,此年孙、鲁、丙三人的收入、消费、投资——不管是流量还是存量——就被我们全面“掌握”了。

    不过,此时还存在着些许不协调,其原因在于流量投资与存量投资在坐标系中表达不一致。

    让我们看,从图25的P点出发,可沿两条路径行进。

    第一条路径,从P点开始,沿黑色箭头的指示向下“行进”,至S点,转折到T点, 然后返身向上,最后停留在U点上。观察U点正落在以红色实线表示的最小利息曲线上,代表的正是存量投资应该给予鲁滨逊的最小利息。

    第二条路径,从P点开始,到达Q点后,转向右下沿ΔK矢量行进到Z点,再垂直向下终止于W点,此处也正落在红色实线的最小利息曲线上,但代表仅是增加生产力投资(ΔK)后的最小利息,而“抹去”了维持生产力投资(B)这项的最小利息。

    两者相差了一个W至V的高度,从图形观察,这个高度正是维持生产力投资(B)所应付的最小利息。如果我们让这个高度“揳入”红色实线的最小利息曲线之下,将之“顶起”,则就是图中以虚线所示鲁滨逊负熵保值曲线。

    这样一来,就消除了刚才提及的流量投资与存量投资在坐标系中表达不一致的问题。此时可见,正由于采用让最小利息曲线向上“浮动”做法,它就仍能保持曲线形状走向等等各种性质不变,只不过高度有了变化。

    通过这样处理后,为次年再一次的生产分析,我们的图形已经做好准备。次年,孙彬禄播种K2粮种,获得与此相对应的粮食收成。对次年的分配、投资、消费等等一切,都可重复与上年相似的分析。

    以上介绍的是增加了生产力投资(ΔK粮种)的过程。事实上,这个ΔK值不仅可以是正值,还可以是零值,或者是负值。

    ΔK为零值的分析过程见上一节,大家只要把播种粮种数量由Kopt改为任意的K值就行。

    ΔK为负值时,意味着粮食播种减少了ΔK,也意味着鲁滨逊撤资了ΔK,同时还意味着鲁滨逊消费粮食增加了ΔK。对应这一行为的图形变化见图26,请大家自行读图和分析。

    图26

    到此为止,我们已无遗漏地分析ΔK为正值、零值、负值三种情况。年年复年年,他们三人生产消费的重复过程必是由此三种情况所决定的迭代过程。

    不过,在不断重复的迭代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一种后果却是持续、单方向、不可逆地进行着,即图中的最小利息曲线总是不断向上“浮动”。

    而我们早已知道,最小利息曲线“浮动”的后果,就是孙彬禄和鲁滨逊对粮食产出进行分割博弈的那块区域不断缩小。

    七、“迷你”系统动态过程

    我们早已把图20比喻成壁上的“大棋盘”,其图形可视作含楚河汉界的纵横棋格。而从图21至图26,鲁孙丙三人分别的经济行为,则好比是棋中各个棋子如车马炮卒类的各种“走法”。

    此刻,我们应该进一步做的,就是在投资与产出“棋盘”中,让各个“棋子”按规定的“走法”行事,分析“棋局”对弈一般过程并试图揭示内蕴规律。

    为了更能说明“棋局”对弈变化过程,我们不妨从图形的“极限”状态开始分析。

    第一种情况,让丙舜麓的运费B无限接近于零,即维持生产力的投资B无限接近于零。这样,“棋局”中最小利息曲线维持恒稳而不会随时间流逝向上浮动,于是三人对产品的分配区域——由蓝色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红色的最小利息曲线包围形成——也恒定。

    如果三人愿意,分配状态点可以在此区域中的任一位置上。当在理论研究时,我们不妨从原点的O值开始,并一直增加播种粮食的数量K,最终到达Kmax,这样,三人粮食分配的状态点,必然在此区域,大趋势是一直向右向上运动,最终停止在由蓝色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红色的最小利息曲线交汇点上,即图27的右上处E交点。

    图27

    第二种情况,把丙舜麓索取运费的行为分两步分析。当播种粮种的数量从0到Kamx这一逐渐增加的正向过程中,支付运费B无限接近于零;但当播种Kamx数量粮种时,粮食的总产出处于E点时,这时“棋盘”所显示的投资与产出均达到最大极限。然而也就是在此处,支付丙舜麓的运费不再接近于零,而是换成正常的B数量粮食。

    我们就是要在这极限状态下,而又将维持生产力的投资B改为正常值,来分析这个迷你系统的表现。大家马上就要知晓,迷你系统在这时的表现是出乎预料到的!

    图28显示,E点正是鲁滨逊和孙彬禄两人各自负熵保值曲线的交点。大家也都早已知道,于此点时鲁孙两人对粮食博弈的范围已缩至零,由种植Kmax粮食投资而增生的所有粮食,在此处已然全归鲁滨逊所有。但是,即使处于这样的极端偏颇情景,两人从中摄入的净负熵与独居荒岛时相比,居然没有增加,增值仍然为零值。

    图28

    如果支付丙舜麓的运费仍趋向零,图中的E点即是一个平衡点,也是一个恒稳点。三人生产和分配将一直停留在此处。但是当支付丙舜麓的运费不再为0,而是正常值B时,情况就有很大的变化。

    让我们撷取那一年的分配——图中E点粮食产出已均归鲁滨逊,而孙彬禄为支付丙舜麓的运费,又从鲁滨逊处拿来那份B数量的投资——仅看这一年,粮食生产和分配仍然是可行的,尚称完美。

    不过,此年作为运费B的投资不是无偿的,仍然需要利息回报。在图中(a),表示这部分利息回报就显示成——最小利息曲线从原来的实线位置上升了一个距离,到达上部的虚线位置。

    当次年金秋季节来临,孙彬禄却为粮食产出不够分配而发愁了。种植Kmax数量而获得的粮食产出没有变化,仍在图中的E点,但鲁滨逊索要的分配量却在E点之上的E’处,显然入不敷出。如果孙彬禄心存“邪念”,对E’-E这一部分的最小利息不予支付,则“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鲁滨逊可能会立即撤资,从而在孙岛上一直从事的生产分配“游戏”再也无法玩下去。

    聪明如孙彬禄还是想出了办法。他的思路是这样的,从本该留足的粮种(为Kmax)中克扣出一部分(多少为E’-E),用于支付鲁滨逊的新增利息。如此一来,加上鲁滨逊再一次提供的B量粮食作为运费,这年的分配仍然可行,也尚称完美。我们把这年的新做法示意在图28的(b)中。在那里,斜向左上方的红色矢量,它的垂直投影表示支付给鲁的利息E’-E,而水平投影表示从Kmax中“克扣”的粮种数量。

    不过,下一年开春时播种的粮种,不可能再是Kmax而只能是K"了,相较上一年的再生产,此年的规模缩小了。这导致该年金秋获得的收成,在图中只能处在比早先E更少的E"处!

    我们观察图28的(a)子图,与E点状态相比,可发现E"处的收成虽然减少,但它的位置竟处在红色虚线所示的最小利息曲线之上,从而“撑开”了孙鲁两人原先在E点已经“闭合”的博弈区间。这意味着“撑开”着的区间还能容许最小利息曲线的进一步上升(上升后的位置图中没有画出),偿付利息还有“余地”。

    不过,图示的仅是所有可能情况的某一种。我们还得进一步分析最小利息曲线上升的所有可能位置,以及由之带来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相交点,再观察随之孙彬禄的处理方式。

    这三个位置分别对应三种处理方式:

    第一个位置是恰好位于E"这一点。如是,则就与前面已讨论交于E点处相似了,处理方式当然参照上述过程。

    第二个位置是位于图所示的E"点之右下,这意味着孙彬禄支付了红色虚线所要求的最小利息之后还有些剩余,而这些剩余可归他自己消费(窃喜一下)。

    第三个位置是位于E"点之左上,这一来,该年孙彬禄的收成又不够分配了。不过还有办法“补救”,再一次采用上面“挖东墙补西墙”办法处理即可。

    三种位置三种处理均可归于两个趋向,即:最小利息曲线只上不下,而它与生产可能性曲线交点移向也只朝左下而不会右上。

    随着孙岛再生产一次又一次循环,鲁滨逊一回又一回地投入维护性的投资,孙彬禄一趟又一趟地支付运费,图28(a)中由红色虚线示意的最小利息曲线将会一点一点上升,而它与蓝色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交点,将沿着后者一步又一步向左下“滑落”。

    这个过程进行期间,仍有三个不变:

    付给丙舜麓的运费不变;

    孙彬禄分配获得的粮食不变(与他“孤独”生存相同),从而摄入负熵不变;

    而鲁滨逊获得了回报投资的所有粮食(用最小利息名义),但他摄入负熵也不变。

    这种由原来投资(存量)支付新生利息(流量)的现象,可命名为“利息蚕食投资”!

    最后我们讨论第三种情况,也就是最为一般的过程。

    图29中,让鲁滨逊的投资K从0开始,逐渐增加粮种供给,同时每年也均支付B数量粮食给丙舜麓为运费,即考察形成生产力的投资和维持生产力的投资同时作用的情形。

    图29

    我们可把图29中,红色的最小利息曲线和蓝色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看作为两条“拦河大堤”,孙鲁丙三人对产品分配的状态点,可看成在此“水域”中航行的一条“小船”。

    分配状态“小船”从原点O启航,航向东北(右上)。一路行去,“水域”渐行渐宽,从而博弈范围越来越大。不过,随着时间流逝,最小利息曲线会不断向上浮动,这相当于“水域”从下往上变得越来越狭窄,从而让三人博弈范围越变越小。如果“小船”的“速度”足够快,相当于鲁滨逊提供的投资量在较短时期足够大,则小船一跃而过图中的P-Kopt垂直线,一直行驶到由图中E"标志的位置上。E"点不是别的,正是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此时浮动到此的最小利息曲线(红色实线)的交点。于是“小船”的行驶至此“戛然而止”。

    这一“航程”经历是扩大再生产过程。前面我们已经讨论并有结论,扩大再生产的最佳投资额度是Kopt,即在图中的P-Kopt垂直线上。而航程的终点“码头”(E"点),对三人而言,并不是生产分配的最佳状态点。

    “码头”(E"点)处,“小船”乘客都不得不弃船“登岸”。之后,被不断上浮的最小利息曲线“背推着”,不情不愿地沿着蓝色生产可能性曲线,向着产出不断降低的左下方向“蹒跚退行”,其机理正是刚才所述的“利息蚕食投资”。

    由图29可见,红色实线所示最小利息曲线不断上浮的后果,就是与蓝色生产可能性曲线所夹区域越来越小,最后缩成“弹丸之地”,而E"点也会越来越靠近P点,且最终与P点会师!

    从几何上看,这时两条曲线于P处呈相切状态。

    处于P点位置,对于生产控制者孙彬禄来说,他遇到了前述讨论脉冲系统时已经遭遇过的同样境况。在此,他还能采用减播粮种支付利息的手段吗?

    我们分析他在此处的行为。当他减少播种粮种数量K,从图看,P点左边的收获量不足以支付三人对产出分配的“理直气壮”索取;而他增多播种粮种数量K,P点右边的收获量也不足以支付三人对产出分配的“合情合理”要求;反倒在P点处,他还勉强地能够“打发”当年的分配。

    下一年金秋收成之际,孙彬禄精打细算后决定退出三人迷你系统。其原因见下:

    如果还请鲁滨逊用投资的方式支付运费B?那么孙彬禄必须拿出自己收入的一部分作为利息支付给鲁滨逊,如此,他还不如退回到“孤独”生产状态更有利。

    如果由自己“掏腰包”支付运费B?则比付给鲁滨逊的利息还要多得多,毕竟利息仅为本金“运费B”的几分之一。

    如果“赖账”不付给丙舜麓这一次运费?丙舜麓理所当然会拒绝运输粮食!另外也无法向鲁滨逊交待。

    因为此时,三方对粮食总产出理直气壮索求之和,已经大于对总产出合情合理分配总量。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入不敷出”情况还将越发严重。

    于是,最有可能也是最终结果——“游戏”无法再玩下去——这个“迷你”生产和分配系统崩溃。孙彬禄和鲁滨逊两人均退回“孤独”的各自自产自销状态,而丙舜麓则再无收入。

    不过,对鲁滨逊来说,有些后果还得分析清楚!

    我们早就说过,鲁滨逊对他的所有投资都有所有权,他让渡给孙彬禄仅是投资的使用权。当投资不能再获得利息(底线是最小利息,由鲁的红色负熵保值曲线表示),他有权收回他曾经的所有投资。

    但是,由孙彬禄获得的投资,其中有一部分是播种的粮种,它们于收获后仍保有;另一部分则用于支付丙舜麓运费,它们却如“泥牛入海”再“无处觅迹”。从这个角度说,即使孙彬禄倾其所有,他也无法返回鲁滨逊的所有投资,最多只能返回那些播种后再生产出来的粮食。

    这样,清算投资的结果必然是,鲁滨逊至多只能拿回图29中Kopt所示的粮食投资,而多年由孙彬禄作为运费的投资,只能“随风而逝”了!

    这就明白无误告诉大家,向劳动手段输入的全部投资,只有其中用于形成劳动手段那部分是永存的,但对于维持劳动手段的那部分都被耗散了。

    不过,当这个“迷你”生产和分配系统崩溃后,一切的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始点。

    我们再看图29,由于“清除”了投资运费而堆积起来的那些利息回报,那条在P点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的最小利息曲线(图中上部的红色虚线),此时“一沉到底”,又回到了初始位置(图中下部的红色虚线)。

    于是,三人系统回复到原先初始状态,可以重新开始。

    现在,他们既可以从原点O处启航,乘坐“小船”在红蓝曲线所夹的“水域”中乘风破浪,也可以在“水域”最宽广处的航线中途Kopt处直接上船。(见图30)

    图30

    接续崩溃后的最初生产阶段,是他们三人最为美妙的时光,套用吴晓波的书名《水大鱼大》可美名为“水大鱼大”阶段。

    随着生产(播种粮种数量)从零出发或就在Kopt处开始,博弈区域逐步扩大或处于最大,由之三人博弈有着最大的自由度,可获得更加合理的分配,其标志是三人的净负熵摄入值都有望能够同时增加,即同时向帕累托最优境界迈进。

    不过,好景不长,随后将进入的“水域”是渐行渐窄的区域,博弈区间越来越小,三人之中有人开始受损。

    最后小船驶进终点“码头”(E"处),从分配产品的数量上看,孙彬禄和丙舜麓与最开始时原点O处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增加,所以他们的负熵摄入也没有增加。即使在“旅途”中通过博弈获得的更多粮食,也会在此处或此前全数“吐出”。只有作为投资者的鲁滨逊,通过不断堆积的最小利息回报,竟然获得了所有粮食产出。不过,他并不快乐,因为如此多的粮食,是他投资的负熵补偿,从负熵角度看竟然仅仅能够保值!

    在“码头”(E"处)“弃舟登岸”,他们只能沿着蓝色生产可能性曲线渐行渐退,一直退行至图中的P点。走此过程有着非常“奇异”的现象:虽然粮食产量不断降低,但三人从消费粮食获得的净负熵,却与原点O或者码头E"处完全相同。导致的原因在于,生产控制者孙彬禄不断地把用于生产的粮种转换成被人消费的粮食。

    三人的“和谐”行程最终在P点处结束。

    就是在此处,因为三人索取“合情合理”的粮食分配额已经大于生产总和,并且预判的前景更是如此。由于无法调和而又前景“暗淡”,三人“不欢而散”,导致生产分配消费投资系统崩溃。

    图30的三人系统在以上过程中,鲁滨逊的红色负熵保值曲线(最小利息曲线)先是不断上浮,当它自下而上扫尽与蓝色孙彬禄负熵保值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围的整个博弈区域那一瞬间,就是系统崩溃之时。

    两条曲线相切的P点是博弈区域“耗尽”的标志。它有几个特征:

    一是,这是鲁滨逊投资最大值之处,也是他的资产崩溃之处。对于资产崩溃点的判断,已经有经济学家将之命名为“明斯基时刻”。而P点正是三人系统的明斯基时刻。

    二是,资产崩溃之后,鲁滨逊将损失大量投资。伴随这部分投资的“逝去”,对应的利息也就成“无根之树”、“无水之源”。于是,生产重新启动时,仅仅是形成生产力的那些投资才产生回报利息,对应的是图中“沉底”的最小利息曲线。

    三是,由图看出,“沉底”的最小利息曲线和生产可能性曲线之间,竟然“腾出”了最大的一片“水域”。这使得重新生产的初始阶段,三人有着最大的“挥霍”空间,处于“烈火烹油, 花团锦簇”之境。人们在研究经济运行中,发现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之后,总会有复苏和高涨过程。从我们对三人系统的考察来看,它们的出现是有缘由的!

    最后再看一眼图30,三人系统的生产、分配、消费、投资过程,总处在图中循环的轨道上——沿逆时针方向不断“翻滚”,始而终,终而始,永无终止!

    大家有没有发现,从中依稀可辨循环轨道依次通过四个“站台”——繁荣、危机、复苏、高涨。这正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特征!

    八、“迷你”系统参数性变动

    以上得到的结论是在“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前提下得出的。所谓的“天不变”,是指生产、投资、分配、消费四者的特征——如同数字公式中的常数——均为静态。而系统正是约定在这些“常数”的规定下运行才会是“道亦不变”。

    真正的数学并不“死板”,它的常数也是可以变化的,变化的常数有时被称为参数。所以,在三人模型中,也可以让静态性质的四者发生一些“参数”性的变化。

    让我们看看这样变化对系统的影响。

    首先,我们看下支付给丙舜麓运费B的方式对系统的影响。

    支付运费B的方式可分两种。一种是生产控制者孙彬禄从年收成的产量中直接支付,另一种是孙彬禄“吸纳”鲁滨逊的投资后而间接支付。

    第一种情况下,三人系统不会产生周期运动,系统是恒稳的。

    第二种情况下,当运费B趋向于零值时,系统也就趋向于恒稳;当运费较少时,相应每年鲁滨逊为此投资也少,从而索取的利息回报量也少,最小利息曲线上升的速度很慢。所以整个系统的“翻滚”速度就很慢。随着运费B的增大,系统“翻滚”速度也会越来越快。理论上,当运费B增大到图中P点所对应的“水域”最宽处,即一年的收成除了支付鲁的利息外,都作为运费,则系统一年就崩溃了!

    其次,分析下鲁滨逊负熵保值曲线(最小利息曲线)对系统的影响。因为最小利息不能为零(参见前面的证明)且伴随投资的增长而缓慢地增加,我们只能“祈求”它的上升速率尽可能小,即曲线尽可能平缓地上升。只有当曲线有这样的趋向时,整个系统的“翻滚”速度才会趋于缓慢。

    再者,也就是最有意义的,分析孙彬禄负熵保值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变动的影响。

    我们曾经分析并证明过,它受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才形成这条曲线:一种因素是自然界的生物定律——农作物的生产规律;另一种因素是人类社会的经济规律——帕累托最优法则,即任何改变至少得保证同一水平不变(现时是保证孙彬禄摄入的净负熵水平不变)。

    我们先分析第一种因素。

    假定,鲁滨逊在鲁岛又培育出一种产量更高的粮种,这意味着在同一负熵输出水平下,可以获得更多的粮食。于是,他把这优质粮种作为投资提供给孙彬禄。而孙彬禄播种的结果就是在输出同样负熵情况下,产量增加了,收成提高了。在图31中,表明粮食播种数量与产出关系的孙彬禄负熵保值曲线向上移动了。(蓝色曲线从图中的实线位置移到了虚线位置。)

    这种移动无疑扩大了三人的博弈区域!当然随着时间的流逝,“如影随形”的最小利息曲线也会伴随着上升。(红色曲线从图中的实线位置移到了虚线位置。)

    我们讨论这两条曲线共同向上的综合作用影响。

    图31中,A点是某年孙、鲁、丙的对粮食产出的分配状态点(状态点的含义是,A点以上部分分配给丙,A点以下分配给孙、鲁),依我们的目测,A点还正处于红蓝两条实曲线的“水域”的最宽处,在这个位置进行博弈得到的分配,无疑可让三人获取最大益处即最多量的净负熵摄入值。次年,一方面,由于粮种的改良,使得生产可能性曲线上升到蓝虚线的位置,另一方面,最小利息曲线也因利息不可抑制地增多,上升到红虚线的位置。而三人对粮食产出的分配状态点也移到了B处。从目测看,B点也还处于红蓝两条虚曲线的“水域”的最宽处。同A点一样,这里的分配状态点B可继续让三人“享用”生产力增长带来的最多好处。

    图31

    不过,我们不能“奢求”鲁滨逊的科技进步总是那么称心如意,事实上它的发生总具有或然性。而最小利息曲线的上浮,却如同“正步走的队列”,会一步又一步持续地“蚕食”博弈区域。很有可能在下一次粮种改进尚未成功之前,它已经把博弈区域全部“蚕食”殆尽,导致三人系统崩溃!

    在现代经济中,这种情形早为经济学家熊彼特所刻画。科技进步(创新)的起伏就像经济系统的“琴弦”时不时地被拨动一般。当处于不被拨动的间隙期间,“琴弦”的振动将逐渐衰减下去。只有持续地进行拨动,“琴弦”才能一直弹奏出美妙的音乐。

    我们再分析决定孙彬禄负熵保值曲线的第二种因素。

    第二种因素是这条曲线受人类社会的经济规律——帕累托最优法则——任何改变至少得保证同一水平不变。

    我们曾经在《经济“胚胎”——“原子状”人类+劳动手段》得出结论:对于鲁滨逊和孙彬禄借还粮种生产粮食后,于分配过程时,从正方向——双方要求获得的净负熵都不断递进增多,于是粮食分配的数量就位于帕累托递进博弈区域内部(见图32)。两人通过多番博弈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但是,从反方向——如果受一种“外力”强迫,使得孙彬禄不得不把越来越多的粮食回报给鲁滨逊,在鲁滨逊获得的净负熵不断增多的同时,孙彬禄获得的净负熵却不断减少,这一过程违背了帕累托效率递增的要求。这样的粮食分配就位于博弈区域的外部,在图32中,这块区域就在原来孙彬禄负熵保值曲线(蓝色实线)的上部。而蓝色虚线所示的即为孙彬禄摄入较少净负熵的一条保值曲线,从另一个意义说,它是孙彬禄摄入较少净负熵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图32

    我们提到孙彬禄是因受某种“外力”强迫,才会出现这样违背意愿的行为。

    为此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另有一个岛屿——生活着孙彬禄的孪生兄弟——岛屿上的一切一切,都与孙彬禄居住的岛屿完全相同,除了粮种更加低劣外。孪生兄弟“孤独”生存期间,不管如何努力,由于粮种实在过于低劣,其收成仅能保证最低限度的生存。于是,当他种上由鲁滨逊提供的优质粮种后,孪生兄弟的负熵保值曲线与孙彬禄的相比,就会出现在更为“外面”的情形!图32中,这样由维持最低限度生存所决定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就是那条用黑色表示的曲线。

    孙彬禄和他的孪生兄弟为获得鲁滨逊优质粮种(有稀缺性,会限量供应)可能就会展开竞争。从图看,孙彬禄孪生兄弟的“优势”更大一些,因为他的博弈区间更大,“大肚”能容孙彬禄“难容之事”,在孙彬禄退出生产的那块区域(蓝色实线之上部分),孙彬禄孪生兄弟却还“游刃有余”。

    这种竞争就是孙彬禄受到的那种“外力”。

    这样分析结果说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向上向外膨胀,除了科技进步作用导致生产力提高因素外,还受人们原有较低生产力水平或生活水平的作用。这就可以解释发达国家的那些夕阳产业、淘汰技术,在发展中国家仍为“香馍馍”,其原因就在于它们还能解决发展中国家人们的就业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并且还可以解释发达国家产业“空心化”——除了在发展中国家中资本回报率更高外,发达国家工人要求的工资报酬也太高了!不过不愿降低工资报酬的后果可能会是失业!(美国的“铁锈”地域就是一个实例。)

    九、人物的隐喻与对应

    在阐述原子态“人+劳动手段”系统的整个过程中,从头至尾只出现了四位人物——孙彬禄、鲁滨逊、丙舜麓和孙彬禄的孪生兄弟!

    不过,在这个迷你的经济系统中,在孙岛上由生产、投资、分配和消费粮食而形成了的劳动手段和所集成的摄入输出负熵关系,却正是现代经济社会人们结成形形色色各种生产关系中各个角色的隐喻与凝练。

    让我们一个人一个人地分析。

    首先看看孙彬禄。

    孙彬禄在孙岛上春耕秋收,亲力亲为地进行农业生产劳动。无疑,他是劳动提供者,也就是劳动者。同时他又对包括资本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进行调整配比,并对粮食种植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协调,以及对最终产品进行分配或博弈。无疑,这时的他又是企业管理者,即企业家。

    其次分析鲁滨逊。

    鲁滨逊是孙岛粮种的提供者,由负熵补偿他又获得了粮食形式的利息回报。这样,鲁滨逊的角色相当于现代经济社会中的资金提供者,即为资本家。同时,他天资聪颖、刻苦钻研粮食种植技术,获得一批又一批的高产粮种。这时的他,又是科技工作者、发明者、创新者。无疑,他就是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代表。

    再讨论丙舜麓。

    丙舜麓这个角色,在经济体系中最有意思,他的代表性非常之广!在以上“原子态”微型系统的叙述中,他扮演的角色仅是一个船主,或者说是一个搬运夫。不过,在现实的经济系统中,我们可以将之大大扩大。如果他占据主动——从孙岛的孙彬禄手中购入粮食,贩运到鲁岛卖给鲁滨逊——则他就变成了商人。如果他看准机会——从鲁岛的鲁滨逊手中借入高产粮种并答应给予合理的利息,而贷给急需良种的孙岛孙彬禄并索取足够的得利回报,则可在其间“上下其手”获得利息差——则他就是资金掮客,也可美饰为银行家。如果他瞅准孙彬禄的需要——孙彬禄总是需要农具等等的维修配件,即为保持生产力而对生产工具的折旧维护,如由他提供给孙彬禄,则他又是再生产过程中折旧的人格代表。如果他在孙鲁博弈中充当中间人,或者提供咨询、或者充当评判者——则他又可以是交易费用的人格代表。如果扩而广之,把维持整个经济系统正常运行的职能,如维护公正、安宁、和谐等社会事务都归给于他——则他就是整个经济系统的“守夜人”。

    如果从整个“人+劳动手段”耗散系统着眼,维持整个系统既定功能不变的人格代表,就是丙舜麓。反过来说,类似丙舜麓这类人的所有负熵输出,均耗散于“人+劳动手段”系统整体功能的维持、维护、保证上。

    再仔细归类丙舜麓这类人所有负熵输出形成的功能,大致可分成三个方面。

    一,用于对“人+劳动手段”耗散系统的“硬件”维持。为保证整个经济系统能保持简单再生产循环,必须对整个生产系统进行不间断的维护,在术语中称为“折旧”。有了它,厂房设备等等生产力的真实载体就常用常新,由之保证人们从劳动手段中摄入负熵数量的恒稳和恒定。

    二,用于整个人类个体或者部分之间的产品或资本品的交换。这就是商品交易,由之形成市场经济。

    三,用于协调人类个体行为或总体行为,如交易信息的获得,交易合同的协商,交流谈判的进行,推而广之,包括国家的国防和安宁、国家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公共产品的支出等,即用于人类社会内部的顺畅运行。通常将这类负熵的消耗称交易费用。

    值得指出的是,维持整个系统既定功能不变的负熵消耗,它们在经济系统中可分为即时支付和跨期支付两种形式。在已为我们透彻分析的原子态“迷你”系统中,即时支付,即为孙彬禄于当年的粮食收获中支付丙舜麓的运费;而跨期支付,则就改为由鲁滨逊用跨期投资的方式予以支付。两者区别在于,前者不必支付利息,而后者起码要求今后每一年圴支付一笔最小利息。

    而对原子态的“迷你”系统分析的结论已有这样的结果:为维持系统功能不变所必须的负熵消耗,如“不慎”采用了不间断的跨期投资支付方式,则由最小利息的积累,经济系统总归要产生周期运动。

    最后简述孙彬禄的孪生兄弟。

    在“迷你”系统中,孙彬禄的孪生兄弟作为竞争高产粮种获得者的角色出现,所以他可以看作是现代经济系统中提供竞争生产要素的人格代表。作为竞争者,他得具备进入优势——或是所提供生产要素要价更低或相等,从而使得更多的生产要素投入到实际生产中;或是在已收获的产品中获得更少或相等的数量或份额——这样的客观作用就使得生产可能性曲线扩大,从而惠及更多的人们。而相应生产要素全部使用的充分就业状态就是“野无遗贤”的最优状态——把能够就业的人们中均吸纳至生产中,且能够生产获得的产品数量也臻至最多。

    参考文献

    张明:《负熵与货币——经济学的重构》,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张明:《重构经济学》,https://pan.baidu.com/s/1o1_SZMCT-o4HfAKcfiUwrQ,2018年7月。

    张明(简本)|飞跃从猿到人的进化“鸿沟”,https://www.jianshu.com/p/56c319000cc3,2018年12月。

    张明(原创)|经济“胚胎”——“原子状”人类+劳动手段(修订版) ,https://www.jianshu.com/p/2a348251722a,2020年5月。

    槌田敦,室田武:《水、生物、人类与熵的理论》,世界科学,1986年第9期,第4页

    里夫金:《熵:一种新的世界观》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普里戈金,斯唐热:《从混沌到有序》,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全文完)

    微信个人号:zhangming1954(张明)

    微信公众号:gh_28bacdcb7e80

    电子邮箱:zhangming1954@163.com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张明(原创)|周期运行的“原子态”经济系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gzd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