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侯沉迷写作不可自拔,于是有了一个大大的梦想:要出版很多很多的书,写成剧本,拍成电影,在电影里表达想要说的和想要做的。随着年龄渐长,看到很多自由撰稿人、电影人艰辛创作却没有结果,转而去写QQ日志、公众号软文,这个剧本创作梦想被搁浅了N年。
从小到大写过的最长的文章,算是十年前与初恋取得联系后三万多字的表白。电子版打好后,用心地誊写在笔记本上,前后用了不到一周时间。那些记忆中的纯真,美好的情愫,思念的痛苦,全都化作点点字迹,把高中时期的青春酸涩,大学到毕业十多年的心路历程都一段一段安静地展开。每每动情之处,还是依如当年那般,心酸痛苦,泪如雨下。
每个人的生命旅程中都会有遗憾,有无奈。谁又没有爱过,痛过,回忆过,挣扎过。年轻的我曾经渴慕理想,鄙视爱情,其实是害怕爱情没有结果带来伤害。那不是鄙视,而是不敢。正因为自己没有正视爱情,没有接纳一个人自然而然地吸引靠近,非要刻意地回避和躲闪,才终究事与愿违。所以,我的问题都是自己想出来的,想的太多,想的不对。
时过境迁之后,借着写作回忆过去已久的纯真往事,一幕一幕重现于眼前,亲切如昔,温暖如昔。情境历历在目,好像电影镜头一般顺畅地播放,遇到难过纠结之时,索性就停下来好好哭一场。然后边哭边写,边写边说服自己放下,告别,珍藏。这个过程经过大脑的重构,添加了很多对自己的理解、接纳和释怀。对于曾经那个年少无知、封闭内心的高中少女,多了些许同情与怜悯。
亲身经历与事后回忆,两种情境下的所思所想是完全不同的,更多的区别是当时的心境异常纠结,想踏出一步又不能承受随之而来的后果,害怕自己的莽撞和敏感弄坏了我对爱情的想象。现在想来,顶多算是青春少女对爱情的憧憬过于完美,才造成内心矛盾大过了勇气吧!正是当时的太过在意,让自己的行为意识打破了平衡,才会把自然而然的交往变成了重大抉择。因为把对方想象的太完美,低估了自己,才会与幸福失之交臂。
在我所尝试过的所有方式里,写作最能够帮助我派遣郁闷。在安静无声的写作世界里,我可以自由想象,任凭思绪崩腾驰骋,不用理会暂时的心猿意马、理性颠覆。我可以让所有的人和事都按照既定的线索和节点慢慢发展,而自我意识从现实情境里抽身,成为一个旁观者、局外人。在这样的视角下,我对自己的所经历的一切有了更客观的认知,对当时所做每一种行为和反应,都有了更理性的评价。
对于美好的部分,我让情节的发展放慢节奏,好更多地感受喜悦与满足。对于那些不太美好,或者令人悲伤忧郁、怒不可遏的部分,我也按下慢速键,观察当时的情绪反应、自制力表现。再次反观事件中的我,我惊奇地发现,该视角竟然治愈了心里的伤口,对往事逐渐释怀。
究竟是什么让我被治愈——是写作本身,还是回忆时的客观与理性?我想两者都有。写作可以是一个创新再造的过程,也可以是一个复盘再述的过程。但不论哪一种,本质上都是一个思维具体化、身语意同时并作的过程。存于脑海中的回忆,经由思维重构呈顺序化排列,再经过语言逻辑转化,再造成为富有内容的文学作品。这个转化和再造,就是文学创作的治愈原理。
花落莲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