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有效社交有效人际关系
有一种痛叫“社会痛”

有一种痛叫“社会痛”

作者: 419e08afec55 | 来源:发表于2017-09-21 19:58 被阅读298次

    有很多文章,都是在教我们怎么说话,怎么跟别人相处,怎么提升我们的社交能力,他们的大多数的都是从社交技巧的角度出发的。

    但是我要说的是从我们人类的本能的角度来讨论,社交对于我们每个人的影响。

    绝大多数的朋友都希望和别人保持亲密的社交关系,对吧?

    有研究表明,有一个随时可以见面的好朋友,跟一个朋友都没有的人比起来,他的幸福感能相当于一年增加了10万美元的收入,而且结婚对幸福感的贡献也相当于年收入增加了10万美元,甚至是你只要经常看到自己的邻居,经常碰到熟悉的人,哪怕不说话,只要是经常能看见,那就相当于每年多赚了6万美元。

    能和人保持亲密关系带来的好处,那自然是不言而喻的,有一位马修利伯曼,是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给我们列出了他总结的人类社交的三大驱动力。

    哪三大驱动力呢?分别是连接丶心智解读丶协调,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所说的这三个驱动力分别是什么意思。



    第一点:连接

    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如果说和他人的关系保持得好,我们就会觉得快乐。

    如果这个连接关系破裂了,就会给我们带来痛苦,我们通常把这种类型的痛苦叫做社会疼痛。

    这种痛苦其实和我们身体的疼痛是一样的,不管你是肉疼还是心疼,对于大脑来说都是一样的。

    我们有很多词儿,就是用身体的疼痛来形容社会疼痛,比如撕心裂肺,心如刀割,肝肠寸断,这都是一种比喻,但是那也能让我们把疼痛和身体上的物理疼痛对等起来,不仅是我们的汉语世界上还有很多种语言都是这么描述的。

    我们天生是害怕被拒绝的,很多时候我们不敢去跟别人交往,就是因为害怕被拒绝,害怕这种没有建立起来的社会连接。

    有一个研究就是调查人们最害怕的事情,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当众演讲,为啥呢?

    一方面是怕自己出丑,另外一方面就是害怕别人对你说的话没有反应,或者是有负面的反应,比如说喝倒采,嘲笑,这种感觉才是最难受的。

    而且静下心来想想,这些听众里面可能很多人之前根本就不认识,听完这场就走了,也许一辈子都没啥交集。

    但是就是这种和自己有一面之缘的人,我们也都很在意他们的反应,我们大脑默认的状态就是进行社会化思考,并且这个思考是不断发生的,只要你闲下来,大脑就会自然而然的开始想这些事情。

    想想看,有一天你忽然发现自己被朋友拉黑了,会不会觉得很难受?你可能就会开始回忆,你是不是哪儿得罪他了,并且在这段时间里面,只要你空闲下来,你的大脑就开始不由自主的琢磨这个事儿,

    有一个网球的实验,就是让参加实验的人,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先在旁边的等待室里面坐一会儿,这个时候里面已经有两个人了,其实这两个人是相互认识的,其实就是托,他们俩相互假装不认识,等到真正参加实验的人坐下来了,其中的一个托儿假装无意间发现了旁边地上有个网球,就把这个球扔给了另外一个托儿,然后这个人又把球传给了参加试验的人,就这么三个人就来回传球,都玩了几分钟以后呢,这两个人突然就不在把球传给这个人了,就在他们俩之间不停的传来传去,然后等这个人进入到了实验室,做了核磁共振的结果就发现,他的大脑某部分皮层更加活跃,这个区域就是负责痛苦的那一部分,这个时候就会问他参加这个实验的感受,他一般都会先说刚才在等待室里被冷落了这个事情,并且都表达出来了愤怒或者是难过的心情,这个人也和他们核磁共振的扫描结果是一样的。

    社会连接的中断会产生社会疼痛,反过来说,我们的社会连接的增加会让我们更加快乐,更能增加我们的社会愉悦感,而这种快乐其实和我们身体上的生理满足是一样的效果。

    就比如说我们刚刚建立起一段恋爱关系的时候,会感到非常幸福,或者最常见的,发一条朋友圈会有很多人评论,写个文章会有很多人转发,这些都是社会性链接给你带来的幸福感。

    如何才能获得更多的社会愉悦感呢?

    就是要进行合作,因为合作才是我们大脑的天性,自私本来就不是我们的本质,我们天生富有同情心,帮助别人会让我们觉得开心,我们的大脑更喜欢给予而不是索取,利他主义其实是我们天生具备的一个品质。


    说有一个试验,有一个人被要求观看另外一个人被电击的情景,被电击的人特别痛苦,表情扭曲,就不停的问能不能停下来,能不能停下来,这个时候就问这个旁观的人,看你愿不愿意跟他交换一下,如果不愿意换,就继续看这个人被电,结果,那很多人都表示愿意跟受害人互换一下,帮助当事人减轻痛苦,有时候我们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还有时间做研究员的找了一些人,你们现在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我给你五美元,这个钱呢就是你的了,你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还有选择,你本来可以得到五美元,但是如果你愿意放弃其中的两美元,就会有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得到五美元的捐赠,实验结果就是大家更愿意舍弃自己的一部分收入去帮助他人。

    人们时时刻刻都在表现出利他性,但是我们从小都被人性自私的观念给洗脑了,所以即使我们做出一些无私奉献的事情,也会不自觉的解释成啊这么做是为了自己。

    尤其是别人夸我们的时候,我们更愿意用谦虚呀,自黑的手段来让自己显得更合群。

    有一个朋友就是这样的,他能想出一个很好的办法,简化了工作流程,在开会的时候呢大家就使劲儿夸他,他就下意识的说,哎呀,我也是受益者,我也是为了自己更方便一点。

    其实呢这个人工作特别忙,这个事情对他来说做不做都无所谓,但是他还是对大家做出了贡献。

    那为啥就是一个无私奉献的人,不敢坦然接受别人的夸奖,其实这样说就是为了让自己显得不那么鹤立鸡群。

    这个规律在我们生活里面很常见。

    你去超市的时候肯定有各种促销,请你试吃对吧?不仅让你直接参与到这个产品的体验,会提升购买率,还有一个就会影响你的心理。

    你就让我自己来说吧,有人要跟我推销,如果这个东西我要是不准备买的话,我是不会试吃,因为我觉得不好意思。

    而如果这个东西是我想买的,那我觉得试吃一点也没什么问题,或者说导购实在太热情了,我吃完了之后会买一点感觉,那也对得起人家的辛苦劳动。

    这就是社交驱动力连接

    他能把我们和社会和其他人联系在了一起,连接受到挫折的时候,产生的社会疼痛和我们的物理疼痛是一样的感觉,同样我们收到的社会奖赏也会产生同样的精神愉悦,我们大脑的天性是乐于合作的,自私并不是我们的本性。



    第二点:心智解读

    心智解读,其实说的直白一点呢就是,我们怎么样才能够更快更准确的盖得到别人的意思?

    这个其实和我们的情绪理解能力情商啊智商都有着关系,就是让我们能够猜出来别人的语言动作,然后把自己的行为做到超前一步。

    你可不要小看这一步,它能让咱们占尽先机,在新的风口里面存活下去,或者说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立马作出反应,掌握主动权,理解别人的想法,我们才能够跟别人进行下一步的社会交流。

    有一个比赛叫做石头剪刀布锦标赛。这什么奇葩比赛啊,这跟抛硬币有什么区别?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嘛,还不都是靠运气,你可不要小看了这个游戏,这个游戏的精髓啊,就是如何预测你的对手对你出招的预测,听起来有点绕口啊,其实那就是你在预测他要出声的同时,还要防着他猜透了你的战略,其实呢这个还真的是有策略的,比如说你的对手是新手的话,一般你可以出布,因为石头更容易给人有力量的感觉,新手一般都愿意出石头,如果说对手是老手的话呢,一般出剪刀会比较合适,心智解读能力不仅能让我们在游戏里更容易赢,还能让我们在局面对我们不利的时候损失更小。

    比如说现在在玩斗地主,你手里有一个炸弹,但是是别的牌都超级烂,横竖都得输,这个时候就得把炸弹给拆了,避免翻倍,把输的范围控制到最小。

    或者在谈恋爱的时候,一旦一方发现对方根本就没有那么喜欢自己,那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再拖下去,继续下去只能让自己陷的更深,白白浪费更多的感情。

    我们再来看看心智解读的工作原理,作者说了主要有两条路径,一个是我们的心智化系统,也就是我们经常用的逻辑推理能力,还有一种是镜像神经元。

    心智化系统的,是随着我们的年龄慢慢成熟的。

    咱们小的时候这种理解别人的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好,就好比一个三岁的小男孩给他自己的妈妈挑选了一辆玩具汽车当生日礼物,因为他觉得这是我最喜欢的东西,别人也肯定会喜欢。

    但现在我们都知道了,挑礼物要按照对方的喜好。不过我们成年人有时候也不能很好的掌握这个技能,因为心智化系统要很努力才能够有效工作,但是我们经常容易下意识的用一些之前的经验就给处理了。

    还有个系统叫做镜像神经元,从这个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这个系统就像照镜子一样,你做什么动作他也做一样的。

    它的原理就是通过内部模仿,辨认出所观察对象动作的潜在意义,然后作出相应的情感反应。

    例如我看到别人正在吃一块炸鸡,我自己也能想象到这块炸鸡的味道,当我们看到那些老鼠蛇蜘蛛这一类比较恐怖的动物,也会觉得有东西在自己身上爬一样。

    这个系统是怎么被发现的呢?意大利帕尔马大学的研究员本来是为了研究猴子的一些神经反应,但是在实验的时候呢他们发现了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当这些研究员伸手去抓花生的时候,爱猴子的脑中的一组神经元就被激活了,这组神经元的正好就是猴子自己去抓花生的时候激活的神经元,这就说猴子看到了别人的行为,就好像在自己的脑子里也正在做这样的经历是一样的,而这个现象就可以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愿意看那种特别虐的小说?电影因为代入感很强,看到电影里的人被虐的时候,你大脑负责痛苦的区域也会被激活,你会觉得自己被虐的死去活来的,好像自己就是那个主角,但是又对你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伤害,只是刺激一下我们的情绪,又没什么真正的损失,很多电视节目里面就会有很多罐头音效,就那种哈哈的笑声,也是利用了大脑中镜像神经元的特点,哎我们感受到了别人在笑,也会不由自主的笑起来。

    其实和变色龙有点像,我们会经常无意识的在模仿别人,这种模仿能够迅速拉近我们和别人之间的距离。

    那既然这两种系统都可以帮助咱们了解别人的想法,那他们俩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这两个系统是互补的关系,一个活跃一点一个就安静一点。

    不过他俩还是有点区别的,心智化系统更倾向于抽象的刺激物,比如说别人的表情反应。

    镜像神经元是通过实际的动作激活的,才会让你做出下一步的猜测。

    就有一个人分手了,你的心智化系统那就解读出来,他很伤心。

    然后他去跟领导请假,说下午想出去散散心,你的镜像神经元就解读出来,他好像心情不太好。

    又或者说一个人说他忙了一天了,现在才想起来没吃饭,心智化系统就解读出来他很饿。

    过会他说已经定好外卖了,那镜像神经元就解读出来,他饿了需要吃饭。

    有了这两个系统,我们就可以更快的理解别人的意思,跟别人建立起更紧密的连接。

    如果用在工作里面,可以在产品出来之前,挖掘客户的需求。



    第三点:协调

    这里的协调其实就是自己不断的了解调整自己,并且能跟别人和谐的相处,让自己融入社会。

    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自我意识,但是我们对自己认识到底是从哪儿来的?

    你可能会说,那这还用说吗?我要是不了解我自己,那还有谁能了解我们。

    其实我们对自己的了解都是建立在别人对我们的反应上。

    正是因为这样,抓住别人对我们的反馈就特别重要,这些反馈不仅是语言,还包括表情啊动作啊等等。

    有一个男女派对的试验,一共是一百个年轻大学生,男女各一半,然后做了一百张卡片,这个卡片上写了从一到一百,总共一百个数字,单数的50张卡片给了男生,双数的50张卡片给了女生,然后直接贴他们背上,他们也不知道卡片上写的是什么数字,然后大家随便说话,但是不能说出来别人的号码。然后去找一个异性配对,如果说配对成功,只要两个人加起来的数字越大,得到的奖金就越高,奖金的数额那是编号总和翻十倍,就比如说99号男生找到100号女生配对,那这俩人呢就可以获得199再乘以十,一共是1990美元的奖金,那如果说2号女生找了一号男生排队,那么这俩人就只能拿到30美元了,因为大家都不知道自己背后的数字呢,首先就得去观察别人,对吧?很快在这里面99号男生和100号女生就被找到了,这两个人身边就围了一大堆人,大家都想说服他们,和我一对吧?这两个人就在大家各种夸奖和赞美里面变得特别高冷,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号码很大的人,而那些没有什么人来搭讪自己的人,基本上就可以猜到了自己的号码很小。

    这个例子里面大家对自己的认识就是根据别人的反应。我们就是这样依靠别人的反馈来评价自己,随后作出反应。

    所以说别人的反应就是我们调整自己的重要参考,那我们既然天生就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就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怎么能保证咱们不被负面干扰拐跑呢?

    这就需要自我控制能力。

    这个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变强,并且自我控制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我们之后的学习工作能力。

    有一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也叫做延迟满足实验。就是给32个3到5岁的小孩子面前放一个棉花糖,跟他说,我现在出去一下,如果说你能忍住不吃这个棉花糖,等到15分钟我回来以后,我就再给你两个棉花糖。试验的结果就发现只有不到1/3的孩子能够忍得住,大部分孩子都是坚持了五分钟左右就把这个糖给吃掉了。那为什么控制自己很难呢?因为我们要克服的东西是现实中具体存在的。我们要达成的最终目标是抽象的,那就好比上面那几个小孩子,面前的棉花糖,是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香味儿的,奖励的两个棉花糖只是大脑里的一种想象。比如说我们要减肥的时候,需要克服的是饥饿和好吃的东西,我们的目标,算是那些有着马甲线人鱼线大长腿的照片,但是这些还是比较抽象的,还有就是我们在坚持阅读学习的时候,我们要克服的是手机不停的给我们推送各种好玩的消息,最终的目标是认知升级,会让自己变得强大,这些是比较抽象的目标。



    自我控制的三种办法


    那你要问了,那有哪些自我控制的好办法没有啊?

    有三种,分别是意志、重新评价、情绪标签化。


    意志

    意志并不是说你要压抑自己,而是让你控制好自己的表情语调和身体语言。

    说白了就是情绪调节能力,就好比你现在马上要登台演讲了,紧张到手抖,但是还是要想办法,控制自己,让自己面带微笑,语调饱满。

    重新评价

    重新评价就是改变一个看问题的视角,上帝给你关上了一扇门,但是肯定会给你打开一扇窗。

    这个有点阿Q精神,但是确实很好用,这个其实大家也经常用。

    比如说丢了钱,你肯定是安慰自己,就当破财免灾给别人扶贫。

    如果一直钻牛角尖儿,最后更难过的是你自己。

    情绪标签法

    其实就是用各种方法把我们的情绪表达出来,可以用语言比如说跟朋友吐槽一下,倾诉一下,或者是用文字,比如说写写日记,其实很多文学作品就是那些作者在情绪波动的时候创作出来的,把你的情绪写出来之后,你的负面感受就会变少了。


    我们总结一下,社交中的三大驱动力,分别是连接、心智解读和协调

    其实就是和别人建立起亲密的社会关系,读懂别人的意思而融入社会。

    而当我们和别人的社会连接断了之后,我们就会感受到和身体疼痛一样的社会疼痛,同时别人对我们的关心肯定也会让我们产生社会愉悦

    读懂别人是我们建立连接的前提,主要是靠两个通道,分别是心智化系统镜像神经元,这两个系统是相互补充的,只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够融入社会。

    但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建立在别人对我们的反应上,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而这就需要我们用三个方式进行自我控制,才能够和别人更友好的相处,我们天生就拥有能够理解他人跟别人保持亲密关系的社会脑,等我们利用这种规律变得足够社会化的时候,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更美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一种痛叫“社会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hft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