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阴,20℃/15℃。
晨练结束后,许先生说他昨天开车去南湾了,没玩够,今天还想再去。
他这一说,得到大家的热烈响应,立刻各自回家准备。我加了他的电话和微信,让他出门时通知我。
回家赶紧准备吃的喝的,刚收拾好就接到许先生电话,说他们已经出门了。
匆匆忙忙下地库,开车出小区时看到马路对面停着三辆车在等候。
段阿姨不喜欢闻她女儿新车的味道,就转到我的车子里。四辆车浩浩荡荡向南湾驶去。二十多分钟就到达目的地。
停好车后一行十多人沿水泥路去海边。沙滩上一棵椰子树下一群人围着俩外国小孩在拍品牌童装广告。
驻足观看,我用英语问一外国男士从哪里来,他说从白俄罗斯来,小男孩是他儿子。他只会一点点英语,我不会俄语,无法再交流下去。
在海滩逗留了一会儿,跟随同行的队伍返回。途经一石碑,遂上前去看个究竟,于是落在了最后,幸好有朱同学和谭阿姨在不远处耐心等候。
石碑正面刻有“坡落岭遗址”, 背面是对遗址的介绍。
坡落岭遗址坡落岭遗址介绍
坡落岭遗址位于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黎安镇大墩村西约2.5公里处的坡落岭下。地貌单元上属南湾岛西南角一处三面环山的海岸沙堤,沙堤高约2米,西面向海,东北分布松林,向东延伸500米处为咸淡水相交的小溪流。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100米,占地面积约50000 平方米。1957年普查发现有夹砂陶片等遗存,根据出土标本特征断定为新石器时代遗迹。
离坡落岭遗址不远还有两个亭子,一高一低古朴自然,若时间允许,真想坐下小憩一会儿或瞭望大海、山岭和森林,吹吹海风听听海涛声。
回到三岔路口,走右边水泥路时路过一片西瓜田,西瓜已经长得很大了,打听了一下,这些西瓜春节就可以成熟上市。
走到尽头就到了东边另一处海湾。这边海滩上游人较多,还有不少猴子在抢食游人投喂的食物。
孩子们见了猴子,兴奋地大喊大叫,搞得猴子们也一惊一乍不能安心进食,一抢到食物就机警地赶紧退避或躲开。
段阿姨儿子拍摄在这里意外遇到了住在YHW的天津岳姐和她小外孙吉祥,她是我来陵水后认识并加了微信的第一位,真是太有缘了。
原来她是乘坐许先生的车和我们一起来的,我太后知后觉。
小吉祥特别喜欢和我玩儿,但我们还要爬山,他缠着非要我带上他。可上山没有路,是在岩石上攀爬,需手脚并用,异常险要,借我十个胆也不敢带他啊。
朱同学突然想起去年报道的一起溺水事故,正是在这里发生的。
2023年1月22日,游客在海南陵水尖岭沙滩附近游玩时不慎溺水。周边群众将两人救上岸。事发后当地消防部门赶往救援。23日辖区消防部门工作人员称,一共有3人溺水,均为男性。被群众救上来的两人中,有生命体征者19岁,无生命体征者46岁,尚未找到的另一人为24岁。
爬到半山腰,有几块大岩石稍微平坦,从这里看海湾、沙滩和对面的山,一目了然。再往上都是密林,无路可走。
在这里遇到一位中年男人,坐在岩石上悠闲地吃着带壳的花生。
朱同学与他攀谈起来,得知他是东北人,在附近的建筑工地上打工,工闲时就一个人到周边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他说自己也喜欢旅游,可是没钱,就一边打工一边穷游。喜欢哪里就在哪里找个工作,顺便游玩。
我觉得他这个办法挺好,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不失为是一种潇洒。
下午再去黎安镇的阅览室,不巧的是阅览室被某个单位布置成了员工生日会,下午四点之后不开放。
本想接着阅读埃德加·斯诺写的《毛泽东自传》,既然读不了,那就介绍一下埃德加·斯诺其人吧。
埃德加·斯诺,一九0五年七月十九日生于美国密苏里堪萨斯城。父亲是一名小印刷厂的老板。一九二五年就读密苏里大学新闻系,一年后开始旅行探险,并开始为报刊写稿。一九二八年,二十三岁的斯诺来到中国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后兼任《每日先驱报》等报刊的特约记者和通讯员。一九三0年前后,他遍访中国东北、内蒙古、台湾和西南各省,并到日本、朝鲜、印度、缅甸作长期旅行。一九三一年报道了“九一八事变”,并目睹报道了一九三二年的淞沪抗战和一九三三年的热河抗战。他在上海与海伦·福斯特(尼姆·韦尔斯)相识恋爱,一九三二年结婚后迁居北平,在燕京大学新闻系担任讲师。在北平,他和中国爱国青年学生一起参与策划了“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和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工业合作运动”。其间,他先后与宋庆龄、鲁迅等结识成为好朋友。一九三六年,作为第一个打破国民党蒋介石对中共红区十年新闻封锁的西方记者,进入陕北,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高层和红军将士亲密接触,以客观、公正、诚实的品格写下了震撼世界的不朽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并从此开始了与毛泽东长达三十五年的交往。
斯诺目睹了遭受列强殖民主义瓜分和日本帝国主义蹂躏的旧中国与旧中国的黑暗腐败统治,亲身体验了中国人民水深火热的艰苦生活,从而理解并同情、支持中国革命。他是第一个冒险进入红色苏区报道中国革命的西方记者,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采访并撰写“毛泽东自传”的人,是第一个将“皖南事变”的真实情况公布于世的人,是第一个翻译鲁迅先生作品的美国人,是第一个报道上海抗战的美国记者,是第一个报道新中国的美国记者,是第一个报道“文化大革命”的外国记者,也是第一个被邀请登上天安门城楼和毛泽东一起参加国庆大典的外国记者。在旧中国,他曾因此两次被国民党吊销外国记者特许证,并在一九四一年被迫离开中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受美国“麦卡锡主义”迫害被迫离开自己的祖国,迁居瑞士。斯诺不仅是中国人民也是世界人民和平友好的使者,他是中美人民友谊的“桥头堡”,被誉为中美友好的“报春燕子”。一九七二年二月十五日病逝于瑞士埃辛斯村的“双马别墅”。临终遗言:“我热爱中国。”他的一半骨灰安葬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生病期间,毛泽东、周恩来派出专门的中国医疗小组去为他治病;一九七三年十月十九日,中国政府在人民大会堂为埃德加·斯诺先生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这在共和国的历史上都是第一次。
斯诺著有《远东前线》《红星照耀中国》《为亚洲而战》、《红色中国杂记》《复始之旅》《大河彼岸(今日红色中国)》《漫长的革命》等十一部作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