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多年前,我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
然而,阴差阳错,我却成了一名新闻工作者。
两者都是写写文章,总算有接近的地方吧,然而我从事我热爱的新闻工作只有短短的一年半,就被调离岗位,到党办写材料,从此,做幕后英雄为他人做嫁衣,在文山会海中度过了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十年,后来我又从事妇联、科技、综治等工作,兜兜转转一别经年,我再也没有回到我热爱的新闻工作岗位。
工作二十多年来,回首过去,最让我难忘的是在涉世之初那些真诚帮助过我的人,最让我感恩的是新闻界的老前辈,老领导,他们是我人生路上的领路人,他们的真诚、严谨、敬业深深地影响了我未来的人生之路,无论到何时,无论过去多少年,他们都是值得我一生敬仰的人。
1991年,二十岁的我,一次命运的垂青,我考入了令人向往的机关单位,成了一名新闻干部,当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了这个神圣的机关大院,是淳厚、和蔼可亲的党委书记和宣传委员打消了我的顾虑,还有市委宣传部和新闻界的老前辈给予我们很多鼓舞和鞭策,让我年青的心飞扬起来,我唯有付出百倍的努力好好工作,绝不辜负领导对我的信任和期望。
单位领导很关注年轻人的成长。在工作上定期研究宣传重点,制定报道专题,领导还亲自出题目,带领我们到农村企业采访,在每月的例会上,市委宣传部的前辈为我们讲解新闻写作知识,用自己写作的经历来激励我们,并言传身教,为我们树立了标杆,在没有电脑的情况下,稿件基本都是手写,为了节约时间,他们从来没有午休的习惯,不是写稿就是誊稿,晚上更是写到深夜。他们的敬业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我,也激起了我的斗志,每天我都是白天采访,晚上写稿,然后第二天一大早,骑着自行车到三家新闻媒体送稿,那时没有公交车,没有电动车,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每天往返三十多里路,那年夏天,我的胳膊晒得拔了好几层皮,原先还算白的皮肤变得黝黑,真正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乡下姑娘。
身边有那么多老师的鼓舞和带动,我爱上了新闻工作,我写消息、评论也写报告文学,那一年,我写了八个头条号,写了很多散文在副刊发表,尤其是那年八一建军节前夕,我深入农村,走村入户,挖掘拥军典型,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位老妇人的故事震撼了我,那是一户三代军人家庭,丈夫战死沙场,遗腹子长大后毅然从军,三十年守卫西北边陲,唯一的孙子长大后,年逾花甲的老太太又把孙儿送进部队,我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采访了这位我应该叫奶奶的老人。并写出了一篇《悠悠慈心壮军魂》的通讯,副刊头条发表后引起了社会的轰动,很多人到老人家里看望她,当地武装部门拿着报纸来到这个村庄,把这个伟大的女性作为拥军模范推到全省进行表彰。
91年6月,时任山东省委书记的姜春云同志来到我地视察工作,到黑峪村视察时,高度赞扬了该村的发展,说是青石山开发的样板,于是我抢抓机遇,发了头版头条,并写出了报告文学《青石山的变奏》,被选编入《奔向小康》一书。
从事新闻工作短短的一年零四个月,我写稿300多件,有多篇文章获奖,多篇报告文学入书,我的名字被许多人所认识,后来见过我的人说,久闻大名,没想到你还这么年轻,还以为你是个老道的中年人呢。年底,我被市委宣传部评为一等奖,92年4月,人民日报社在我市举办的新闻培训班上,我代表全市二百多名新闻工作者做了表态发言。我的付出得到了领导的肯定,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高兴的呢。
正当我如鱼得水之际,我以为我会一直这么走下去,在我热爱的岗位上,从事我喜欢的工作,但是工作的需要,也许是领导要我到更高的平台上发挥作用,文秘和新闻虽然接近,但绝对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岗位,我的新闻工作在我的职场生涯中只是昙花一现,但却是我人生中最亮丽的一抹。
人生若只如初见,当初的那份美好,深深地留存在我的记忆里,一个怀揣梦想的农村女孩,有幸接触到了那么和蔼、可亲、严谨、敬业的领导,也许他们并未意识到,但他们的品格和敬业却深深地影响了我的人生之路。并成为我人生当中最珍贵的回忆。
在这里,借这篇文字,表达我的谢意,送上我对他们深深的祝福。
无戒365极限挑战营 第四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