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去参加心理学的课程,其中一个环节让我有深刻的印象和体验。这次课程的主题是“同理心”。
期间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体验。按照惯例每次上课都是两两搭档,这次设计的题目是“盲人”,就是搭档中的一人,戴着眼罩;另一人,不能说话,只能牵着,引导着从二楼教室,沿着扶梯到1楼,然后穿过楼门,到楼前的花园休息区,摸一颗树回来,等中午休息的时候可以按照自己行走的路线和摸到树的尺寸大小进行查找。
两个人都是第一天刚认识,刚接触,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能快速的产生默契和信任,然后顺利的完成任务?
第一次,我是“盲人”,我的搭档是3个孩子的妈妈,她非常的细心,开始时,她会搀着我的胳膊,紧握我的手,给我力量,同时告诉我方向,需要往前行时,她会握着我的手指向身体的正前方,需要左拐或者右拐时,她会握着我的手指向身体的左边,或者右边,下楼梯时,她会安全的把我的手放在扶梯上,让我对外在事物有一定的掌控,减少恐惧,在比较狭窄的区域时,她会站在我身后,双手搂住我的肩膀,推着我前行。前方有凹凸不平时,她会及时拍我的腿,让我慢下来,用脚去小心试探前方。
这个过程,让我从刚开始的恐惧,到后来,全身心的交付给她,完全享受这个过程,放下所有主观的看法,做回孩子最原始的状态,全身心体验这个过程,一个非常放松的时刻。
我们在回到教室里分享时,会发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有的人,非常恐惧,这样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是一个控制欲比较强,同时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人,她们只相信自己,也习惯性的相信自己,依赖自己,一旦缺乏对事情的掌控,就充满恐惧。
在这一轮作为“盲人”的体验中,我的感受是,当我们的某项功能被关闭时,请坦然的接受,不去做任何挣扎,全身心的体验,放下所有的主观看法和评判,接受当下最好的安排;另一方面,当视觉被关闭时,触觉和嗅觉会立刻出现,弥补视觉的不足。
第二轮,我做引导者,搭档做盲人。说实话,自己做的非常不到位。虽说沿用个了搭档设计出来的游戏规则,只是在细节的把握上,做的很不到位,其中一个环节就是,在平地上有一个4厘米的细微斜坡,视觉正常的人,是不会在意的,结果,我没有及时的提醒,造成搭档有种踏空的感觉,让她恐惧感急剧上升。所以得出来,对于盲人而言,在细小的凹凸,都是危险的。
另一个细节是,在第一轮中,由于我的全身心信任她和放松,能跟上搭档行走的速度(在比较宽敞的环境中,搭档会加快速度)。我就想当然的认为,她平时是一个走路速度比较快的人,不是一个慢性子的人,做事情会比较利索。所以,在她做盲人时,我忽略了她对黑暗的恐惧,忘记了,同一个人在同一件事情,却不同场景下,会有不同的行为。在宽敞的环境中,我加快速度,在这个过程中,我发觉了她身体上的排斥,她的身体会不由自主的减慢速度,却没有细细的体会,一如既往的前行。
后来分享的过程中,她说,她对黑暗非常恐惧,觉得每一步的踏下,都会有坠入深渊的感觉。
在习惯了用经验,思维和习惯去判断一个人行为的社会里,我们习惯的用经验去解说,用思维去印证,用习惯去评判,却忽略了对方最直观的身体反应。用主观看法去评判对方的行为,而忽略了行为背后对方的感受。
同理心就是一种体验和感受对方的一种能力,是放下自身的经验,放下评判,只是去体验和感受的过程。我们通常所说的“善解人意”,本质就是同理心,同理心强的人,就像水一样,给人舒服的感觉,同时,放在任何“磨具”里都能恰好合适,跟不同的人沟通全无障碍。
网友评论